济宁市深耕文化“两创” 创新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层社会治理

2024年02月23日21:22  来源:济宁新闻客户端

济宁新闻网讯 济宁市作为儒家文化发源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富集而独特。近年来,济宁市按照“党建引领、文化铸魂、全面融入”的工作思路,积极创新探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民生服务、矛盾调处、家风民风、干部教育、基层党建等方面,推动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创新提升、全面过硬,有效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的精度、温度、深度、力度、高度。

创新融入民生服务,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精度

充分汲取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精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立健全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满意度测评连续多年位列全省第一方阵。

一是倾听民声。创新开展民意“5”来听行动,围绕“民意我来听、有事帮您办”主题,每月逢5、15、25日下沉一线听民意、解民忧,到街头巷尾、田间地头、渔家船上,与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广泛收集民意。

二是纾解民困。牢固树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传统文化理念,聚焦“一老一小”特殊群体,通过建设“幸福食堂”,实施“爱心妈妈”公益项目,用心解决空巢老人和困境儿童难题。打造形成泗水县“微爱妈妈”、嘉祥县“彩虹妈妈”、微山县“微山湖爱心妈妈”等系列品牌,让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学有人教。

三是改善民生。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建立起集收集、解释、办理、化解、回访为闭环的立体式为民平台,以惠民生、暖民心之举,着力解决了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比如,在党建引领物业服务管理方面,将孔孟儒家文化厚植于“齐鲁红色物业”中,打造了“儒风济宁 红色物业”品牌。

创新融入矛盾调处,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温度

将儒家优秀传统文化“非讼”思想、“修齐治平”等理念融入处理矛盾、化解纠纷中,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下法治、德治、自治、智治“四治融合”的村居治理体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一是坚持法治护航。全域推进实施“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程,将“法律诊所”开在老百姓的家门口,满足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需求;开展“法治宣讲进村居”等活动,打通群众“知法、懂法、用法”的“最后一公里”。

二是坚持德治为先。将儒家文化中的“和为贵”理念融入基层治理中,打造“和为贵”社会治理模式,在市、县、乡、村四级建设“和为贵”社会治理服务中心,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基本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三是坚持自治强基。全市依法制定《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等条例,作为百姓实施自治的基本依据,定期召开百姓议事会,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评,形成党组织引领下,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与邻为善、讲信修睦”自治局面。

四是坚持智治支撑。开发“云智济宁”信息系统,纵向连接市县乡村和网格,横向对接大数据、综治、公安、司法、政务服务热线等数据平台,实行“马上办”“一次办”“网上办”,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腿”。

创新融入家风民风,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深度

深度挖掘提炼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孝和”元素,用“孝和”文化培树良好家风、引领文明村风、锻造淳朴民风,在广大村居形成了与人为善、敦亲睦邻的文明风尚,成功跻身全国文明城市行列。

一是传承良好家风。通过鼓励引导全市公民学习制定、梳理总结优良家风家训,让老百姓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比如,曲阜市武家村,专门设立了一面“家风墙”,梳理总结了17个姓氏家族的家风家训,特别是年轻人举行婚礼的时候,村里制作家训牌匾免费送给新人,17个不同姓氏的家族互比、互学、互促,形成了良好风气。

二是塑造文明村风。将乡村治理、婚丧嫁娶、邻里互助、集体经济发展等内容充实到村规民约中,发挥村规民约软约束作用,让文明新风尚如春风化雨,提升村民气质,净化乡村风气,实现民事民议、民约民守、民事民管。

三是培育淳朴民风。依托文明实践站打造“儒学讲堂”,组建“十村一人”的儒学宣讲队伍,每月开展传统文化宣讲活动,通过与群众面对面交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授儒学经典等传统文化知识,将优秀传统文化注入群众血脉、融入日常生活,带动形成“人人彬彬有礼”的社会新气象。

创新融入干部教育,提升基层社会治理力度

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志道忠诚”“仁政利民”“修身齐家”等核心理念和思想精髓,阐发出符合时代需要的新内涵、新价值,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有力打造了一支高素质基层社会治理干部队伍。

一是抓好日常学习。在党员教育培训中,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习近平用典》等作为学习的重要内容,定期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正心修身、以文化人,培基固本、增强党性。

二是抓好政德教育。将政德教育纳入全市干部教育培训计划,以济宁政德教育干部学院为载体,组织全市各级党员干部开展政德教育轮训,帮助干部正心明道、涵养政德,更好地依靠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济宁市已举办本地干部各类政德教育班次300余期,培训党员干部2万余人。济宁政德教育干部学院在主题教育期间开展156次“送课到镇”活动,覆盖济宁市所有乡镇(街道),1.5万余名基层干部接受政德教育。

三是抓好课程开发。打造《崇德尚礼 和合善治——以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乡村治理创新》等70余堂专题课,编写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层社会治理》通俗教材,开发打造了10余处以诚信、孝善等为主题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验村居”教学点,让党员干部走进乡村一线,切身感受优秀传统文化在基层治理中的实践传承。

创新融入基层党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高度

围绕基层党组织建设特点,积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支部建设、组织生活、支部活动等,赋予基层党组织更强生机和活力,进一步筑牢基层社会治理的坚强堡垒。

一是丰富支部活动。探索将党支部活动与各类文化要素相结合,打造济宁市党支部组织生活示范馆,让党员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增强为民服务能力和意识。曲阜市探索推动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党支部活动,建立了“1+X”党员党性提升实训基地,让党员通过体验活动,领略传统文化魅力、提升党性修养。

二是优化组织生活。探索将优秀传统文化与“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相结合,以多元化的形式和丰富的活动载体,不断增强基层党员组织生活的针对性、实效性。邹城市看庄镇围绕“和”文化打造党建小院,与主题党日活动结合,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开展党建活动,有效提升了各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

三是强化支部建设。结合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通过将和、孝、善等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党支部建设,有效助力打牢基层治理的根基。泗水县圣水峪南仲都村将儒家思想融入过硬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走出一条党建引领、德治法治自治“三治融合”、文化共建共享的乡村善治之路。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