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石桥镇文化“两创”之路:深挖当地文化基因 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2023年11月06日09:30  来源:济宁新闻客户端

这是一支红色的歌,这是一支清亮的歌。

这是一支古老的歌,这是一支崭新的歌。

步入石桥镇,就像步入一条文化的河流。 这条河流,自远古代而来,流淌着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吟唱出一曲乡村振兴的美丽歌谣。

近年来,济宁市太白湖新区石桥镇深度挖掘、解析古泗河流域地方文化基因,收集、论证、整理石桥辖区发生的红色故事、辖区清廉官吏故事、传统文化元素,通过用好孙扩图乡贤文化馆、红色记忆馆、孝和文化博物馆等文化聚集区载体,在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的同时,着力推进文化振兴助村、兴村、治村,全力推动文化“两创”在石桥落地生根。

红色文化大旗飘

泗河沿岸的张桥村 ,曾是华野第一、第四纵队完成“鲁南突围”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该镇以红色文化载体,深挖资源,走出“文化传承+政治教育+经济开发”的兴村之路。一是讲好红色故事,涵养民风。以红色历史为核心,建设红色文化广场、红色记忆馆,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充分发挥红色场馆的集聚效应,依托红色人物事迹展板、电影投放、动态场景还原、3D动态沙盘、村民回忆纪录片等形式,通过组织党员干部及其家属打卡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党员干部和家人一同诵读红色家书、观看红色影视等系列活动,激发党员干部廉洁齐家、干事创业热情,帮助广大群众涵养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二是做好红色教育,锤炼党性。依托孙扩图乡贤文化馆、孝和文化馆、泗河金石馆、鲁南突围馆、红色凫山馆建设,在张桥650米古泗河畔,形成了功能完备,涵盖党员培训、红色教育、研学交流、文化旅游于一体的九曲苑党员教育基地,坚持“党建引领、融合共享、服务群众”设计理念,采取“理论课堂+教学基地+实践活动”形式,着力打造“党建+政德教育”“党建+红色教育”“党建+廉政教育”三大品牌教育,不断加强现场教学影响力,成功争取到省级党建综合阵地试点建设名额,获批为市级党员现场教学基地及第二批济宁市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建成以来,230余个党组织到标准化组织生活室开展组织生活,2万余党员到阵地开展学习培训。依托红色文化载体,深入实施志愿服务活动,形成以党员志愿者为主体,广大群众、社会团体积极参与的“党建引领、多方参与”志愿服务格局,创新开发“志愿石桥”积分兑换服务平台,打造“党建+志愿服务”模式,成立“1+7+N”志愿服务队伍150余支,全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800余次。三是用好红色资源,开发文旅。充分利用红色记忆馆、红色文化广场、军事连环画展示馆、军事模型展示馆等平台,串联齐营村“全镇第一个党支部”、崔家大院“红色堡垒”等革命旧址,科学设置以“参观、体验、互动”为主的红色传统、党史学习教育、泗河文化等富有石桥地域特色的研学教育课程,打造以红色文化为带动的红色研学游路线,实现年接待社会团体、中小学校、机关部门10万人次。

乡贤文化活水新

石桥镇让乡贤文化与人才资源有效衔接,为乡贤文化赋予多元的现代化解释,学乡贤、用乡贤、引乡贤,滋养农村人才资源“活水”。一是挖掘古贤,做好文化传承。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以孙扩图生平事迹为主线,兼顾孙氏家族以及相关历史名人事迹,通过对其家风家训、清正廉洁、为民担当等优秀乡贤文化进行收集论证、研究整理,建设孙扩图乡贤文化馆,编制《九曲乡贤名士》图书,定期举办文化展览、演出,邀请专家教授开展文化讲座、文化知识普及活动,进一步丰富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是用好今贤,建设和谐乡村。积极发挥乡贤文化的引领教化作用,提倡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传统文化,充分发挥农村“五老”优势,组织乡贤调解员、乡贤宣讲员等参与文明乡村建设,发动成立乡贤调解队伍,先后创建吴家湾村“党员巷长”、张桥片区“联防联控”、北王一村“孝和治村”等十余个“和为贵”调解品牌,促进全镇省级文明村创建达到9个,市级文明村达到13个。三是培育新贤,人才带动经济。完善双招双引政策支持,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引领,加大对乡贤回归的政策支持力度,对返乡创业的乡贤提供全程优惠服务。利用中秋、春节等返乡探亲高潮,通过组织乡情恳谈会、企业家看家乡等活动,先后招引吴家湾村张涛等11位新乡贤回乡创业,每年帮助村集体增收300万余元,让乡贤文化成为石桥镇争当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乡村的内生动力。

孝和文化韵味长

北王一村弘扬孝和文化这一传统理念,并逐步将其开发为与新时代相结合的乡村自治的文化“密码”,在全镇发挥了乡村治理的“文化功效”。一是开展道德实践。实施“家+文化”行动,组织开展“寻最美家庭,树最正家风”“五好家庭”“好媳妇好婆婆”评选等系列活动,通过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推行家风教育,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编排文艺讲演节目,定期组织志愿者开展“关爱空巢老人”主题慰问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弘扬孝和文化。二是建设文化阵地。自筹建设济宁市孝和文化博物馆,以书画为媒介,以中堂和楹联为形式传播、推广、普及孝和文化。充分挖掘孝和文化蕴含的道德规范,引导群众写家风、晒家训,利用文化广场及村民庭院围墙制作孝和文化墙,组织村民手绘“24忠孝”图、孝善典籍故事,建成主街区孝和文化长廊,将孝和文化理念宣扬到村内的每一户农户,进入每一位村民心中。同时,通过农村“幸福院+周转房”互助养老院、助残圆梦港湾、妇孺救助平台等阵地建设,广泛开展“扶老帮困”志愿服务活动,营造文明礼仪、孝老爱亲、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三是强化内外兼修。以孝和文化融入乡村治理,通过倡导“和谐先和人、和人要育人、育人要育心、育心要育德、育德首育孝”理念,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全面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先后成立“孝和”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创建“孝和堂”民主议事制度,通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美丽庭院创建、移风易俗殡葬改革等活动,形成了以家风带村风促民风的良好局面。近年来北王一村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山东省文明村庄、济宁市孝心示范村等荣誉称号。(济宁日报记者 刘利民 通讯员 刘敏)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