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任城区:“四条主线”共筑驻村“第一书记”管理矩阵

2022年11月11日11:00  来源:济宁新闻客户端  作者:邓红梅 杜臣

济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 邓红梅 杜臣)新一轮下派工作启动以来,济宁市任城区紧紧围绕“选派、监督、培育、保障”四条工作主线,从严从细抓实人员管理,确保第一书记选得对、下得去、融得进、干得好,以矩阵式合力扎实推动驻村第一书记发挥“头雁引领”的作用,为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篇章注入“先锋动力”。

建立人岗匹配的蓄水池,实现选优派强。以干事意愿强、组织领导能力好、专业技能过硬为选拔标准,经过个人申请、所在单位推荐和区委组织部审核把关等程序,统筹区直部门单位符合条件的人选,打造“第一书记”蓄水池,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运用“整乡覆盖 全域提升”选派模式,提前深入各涉农镇街开展调研摸排,综合考量年龄结构、专业特长等因素,精准筛选出与帮扶村发展需求相匹配的区派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142名,会同11名市派第一书记,包保全区81个行政村,其中,17个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和15个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实现“全覆盖包保”。通过选派模式的创新,成功实现资源向一线集中、力量向基层聚合,梯次推进带动全域提升,推动帮扶工作全面提质增效。

构建系统全面的培训链,促进作用发挥。全力构建以任前培训、跟踪培养、岗位锻炼为一体的“培训链”,激励下派干部做到上马干事、施展才能、勇当标兵。以集体培训为抓手,精心组织开展第一书记培训班,形成“党建引领、项目选树、权力监督、经验分享、技能提升”的闭环式体系。按时调度各第一书记服务队工作需求,形成征集清单,开展“订单式”培训,并立足职能职责加强具体指导。鼓励服务队发挥主观能动性,围绕农村基层党建、集体经济项目发展、“信用+”体系建设等内容,通过参观示范村、观看专题片、邀请专家授课等形式进行观摩学习,共同交流发展思路。

织密尽职履责的监督网,做到查漏补缺。创新工作思路,探索形成“121”管理监督体系。以“一个标准”为依托,明确下派干部两年任职期间必须与原单位工作脱钩,派出单位不得随意调整驻村干部。对确有不胜任的,要及时“召回”、调整撤换,保证驻村工作有序开展。运用线上线下“两种督查方法”,线上利用党群e家视频系统对下派干部在岗在位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线下坚持每周对下派干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实地督查,每月下发督查工作通报,并将督查情况作为下派干部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推进会议”,健全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调度分析当前工作,研究解决新增问题。

夯实关心激励的压舱石,解决后顾之忧。建立完善的后勤保障机制,督促有关部门、镇街按规定落实生活补助、工作经费等保障措施,常态化兑现关心激励政策。强化派出单位后盾作用,践行“干部驻村、单位包村”理念,要求派出单位切实担负起人员跟踪管理责任,加强与第一书记和帮扶村的责任捆绑。经常性开展谈心谈话,及时了解下派干部的思想动态,帮助其理清工作思路,倾听意见建议,疏导不良情绪,增强其服务农村发展的能力和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决心。积极挖掘选树先进典型,总结驻村工作好经验好做法,争取上级宣传平台,展示工作实绩,讲好帮扶故事,大力营造见贤思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接下来,任城区将进一步筑牢第一书记管理矩阵,层层传导压力,切实践行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让下派干部在基层一线交出一份人民群众满意的“履职清单”。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