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实践+”赋能乡村振兴 打造汶上县环昙山新时代文明实践展示带

2023年07月19日15:45  来源:济宁新闻客户端  作者:栾维娜

济宁新闻网讯(记者 栾维娜)7月19日上午,济宁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济宁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展示带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1场)——汶上专场,介绍汶上县环昙山新时代文明实践展示带建设有关情况。

2019年,汶上县被列为省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以来,坚持五维共建工作思路,统筹体制机制、资源整合、志愿服务、主题活动、品牌项目建设,实现文明实践提质扩面,文明新风遍布城乡、惠及万家。随着文明实践工作的不断深入,如何进一步提供与时代需求相吻合的高质量文明实践活动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命题,急需对文明实践资源进行同步整合和科学调配,并形成更具可操作性且合乎实际的文明实践长远发展规划。汶上县充分发挥区域特色,依托国家3A级昙山风景区,探索打造了环昙山新时代文明实践展示带,以文明实践助推产业经济、民俗文化、美德信用、数字信息共同发展,探索出一条“文明实践+”赋能乡村振兴的工作新路径。

以体制机制为引领  凝聚文明实践新动力

围绕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部署,印发具体实施方案,作为“一把手”工程强力推进。建好用好联席会议、挂点联系、蹲点调研等制度,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形成县委主导、成员单位联动、镇街配合的一体化工作格局。细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评估体系,纳入意识形态工作监督检查,纳入文明单位、文明村镇等创建标准,实行通报约谈机制,推动文明实践落地落实。

以资源整合为基础  打造文明实践新阵地

紧盯群众需求,打通各类平台,实现三级资源共建共享。盘活基础阵地,按照“五有”标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实现了全覆盖,配备专管员423名,实现“建起来 管起来 用起来”。延伸实践基地,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景区景点建设文明实践基地54处,文明实践公园广场402处,打造美德健康生活方式试点86处,建设“学习强国”线下体验空间8处。2022年6月10日,全省学习有爱—“学习强国”助力乡村振兴暨“心有所薯”马铃薯丰收季现场观摩会在汶上举办。拉近群众距离,以“五老”、身边好人等为中心,建立文明实践家庭站1116户,打造“家庭站+”理论宣讲、矛盾化解、文艺串演、便民服务等功能,将文明实践的触角延伸群众家中。

以志愿服务为主体  焕发文明实践新生机

以学习雷锋精神为着力点,实行广建队伍、强化培训、融入群众“三步走”,推动志愿服务扎根群众。队伍聚合力,健全完善“1+15+17+N”志愿服务队伍模式,县级总队、15支镇街分队、17支专业队伍、多个社会组织协同运行,组建起14万余人的志愿服务队伍。培训强基础,用好雷锋展馆等资源,搭建学雷锋志愿服务教育基地,聘请“全国学雷锋团队带头人”张茂路等15名优秀讲师,累计授课2800余期,形成“千万个雷锋在成长”的良好局面。群众唱主角,将文明实践、社会公益、公民道德纳入居民信用评价标准,探索“信用+”、和美档案治理新体系,让群众自发成为文明风尚践行者。

以主题活动为载体  推动文明实践新提升

坚持走好群众路线,组织开展形式丰富、喜闻乐见的主题活动,让群众“易参与、广受益”。以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深化提升“习语润儒乡·汶水习声”“乡土讲师团”常态化宣讲品牌,开展“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为汶上加油干”等群众性主题活动,全县累计开展基层宣讲7.1万余场次。以移风易俗倡树新风,持续深化“以文化人”工程,创作110余部乡土文艺节目,每年表彰一批“好媳妇、好婆婆”“优秀红白理事会”,成立文明迎亲队,举行集体婚礼、新中式婚礼、集体颁证仪式,推行支部书记致悼词,红白事有了更明确的办事标准。以典型人物领航带动,挖掘培育身边好人,近年来,培育市级以上最美志愿者38人、最佳志愿服务组织18个、最美志愿服务社区16个,中国好人8人、山东好人70余人、山东省道德模范3人,让“好人”故事广为传唱。

以示范片区为着力点  统筹文明实践大资源

融合社会各方资源,融入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突出抓好新时代文明实践展示带建设,打造一批可观、可看、可感受、可体验的文明实践示范片区。

创新文明实践展示带。汶上县将现有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全部标注在地图上,以文化特征、产业基础、民风民俗等为参照系,按照地域相邻、特质相近的原则,打造文明实践展示带,不断强化带内的资源统筹、活动衔接,产生1+1>2的集聚效应。

打造示范点位。围绕乡村、社区、学校、机关、企业等领域,在展示带内打造一批主旨鲜明、特色突出、影响力大、带动性强的示范点,环昙山新时代文明实践展示带内既有庞楼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电商直播基地、北泉村民俗文化实践基地、夏村信用积分超市、昙山茗茶文化体验基地,又有“仁义胡同”“孝善胡同”等“特色胡同”,根雕、布老虎等非遗项目,环昙山健康步道,更是依托“数字白石”实现数据资源与群众需求的互通共享。高标准建设的文明实践站、文明实践基地、志愿服务站等,推动了人员、资金、活动等各类资源的下沉,保障常态长效。坚持串点成线。科学合理规划线路,把示范点串联起来,打造一条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线路,形成特色名片。同时,进一步推动文明实践融入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领域,为推进新时代美德山东建设贡献汶上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