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重点工作攻坚 | 济宁:激发创新活力 推动产业持续升级

2021年05月20日08:32  来源:济宁新闻客户端

济宁新闻网讯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济宁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逐步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推动产业持续升级。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近年来,济宁市加强科技型企业培育,成立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工作专班,采取政策扶持、辅导培育、考核激励等措施,健全完善引导、培养、激励、储备一体化培育体系,使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成长。

成立于2017年的焦点生物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目前,企业已成为全世界产能排名第二的透明质酸原料生产基地,产品远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企业先后被评为山东省“瞪羚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下一步考虑往下游的原料药,以及大健康、大美容、医美产业链转型升级,规划今年做到3个亿销售额,未来三到五年做到10个亿营业额。”山东焦点福瑞达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梦益说。

为更好发挥科技型龙头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济宁市积极实施“231”产业科技攀登计划,对引领产业发展、具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的企业,加大支持力度,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202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39.78%,较上年提高9.08个百分点,占比增幅居全省第4位。

济宁市科技局副局长、市产研院执行副院长苏振介绍说,2020年,济宁市科技型中小企业队伍稳步扩大,全市孵化器、众创空间在孵企业达到905家,纳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系统等重点培育、促进快速成长,全市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达704家、较上年增长76%。

“济宁创新谷”是济宁市高标准打造的科技创新高地,目前创新谷核心区集聚高端院所12家,麒麟岛、蓼河国际英才港、资本中心等功能模块投入运营,全市研发设计中心和人才聚集高地初具雏形。以“创新谷策源、各园区承接、产业链协同”模式,向核心区、协作区导入成熟孵化项目30余个,辐射带动各县区创新发展,“创新谷”创新策源和产业引擎作用初步显现。下一步,将充分发挥创新谷在区域创新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与各县市、区协同联动,开展双向产业转移、技术转移,打造引领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新引擎。

截至目前,济宁市建有省级以上各类创新平台载体430家,比十二五末增长1.3倍;2020年,济宁市新增国家级众创空间6家,争取省级众创空间8家,均居全省第3位;新建省院士工作站10家,居全省第7位。

产学研合作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动力源”。近年来,济宁市不断拓宽产学研合作渠道,促进创新成果落地转化,目前,已与100多所高校、60多个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

济宁碳素集团一直致力于预焙阳极、煤焦油精细化工与新型碳材料的研发生产,近年来,企业与十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技专项10余项,主导起草预焙阳极和炭材料国家标准、国际标准41项。据济宁碳素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工程师闫桂林介绍,每年投入上年收入的5%-6%,在平台上建设国家级科技中心等五六个国家级平台。在人才投入方面,坚持“引进来送出去”的人才制度,引入大批博士,送出去3到5名博士,对企业后劲发展起到支撑作用。

今年,济宁市还通过创新图谱、专利导航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每个月围绕一个主导产业,绘制好“全市企业研发需求、全国重点技术分布”两张图谱,向县市区、企业和高校院所推送发布,同时开展好相应的产学研对接活动,签约落地一批产业化的技术合作项目。

苏振表示,今年,济宁市启动了深化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科技企业培育雁阵工程,引导科创载体和创新平台充分发挥作用,开展“创新图谱”绘制及产学研合作活动,助力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持续增长,力争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6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升至42%以上,新增国家和省级高层次人才10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0家,综合科技创新能力进入全省前列,以高质量科技供给支撑引领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