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记|“鲁派纪录片”里的中国气派

2024年01月09日17:25  来源:闪电新闻

文/董光强

近日,2023中国视听大数据收视年报公布。年报显示,全年上星频道播出电视节目46.7万小时,各类题材作品百花齐放。其中,纪录片播出达5.7万小时,仅次于新闻节目和电视剧。从行业发展趋势上不难看出,相比于市场逐渐饱和的综艺节目,纪录片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

或走进历史深处,或记录时代发展,或国际视野表达。《现代视听》2022年10月曾刊文对纪录片的主题特征和创作体系进行了剖析,并从文化基因、制作机构、作者品质等层面,点赞以山东广播电视台为代表所创作的“鲁派纪录片”。

据不完全统计,仅2019年—2023年,山东广播电视台先后推出了47部优秀纪录片,斩获60多个奖项。“鲁派纪录片”缘何能够赢得业界和学界广泛赞誉?一言以蔽之,关键在于高质量影像描摹时代万象,观照社会现实,彰显中国气派。

01 / 中国符号:倾心打造更要清新传播

纪录片是广播电视台的优势,但对于省级主流媒体而言,跳脱窠臼、“赛道”突围,并非易事。

提起山东,你会想到什么?做什么内容,更容易引起共鸣?在宏大主流叙事中,符号传播发挥着重要作用。寻找山东具有全国性乃至世界性意义的文化符号,通过纪录片让世界了解山东、读懂中国,山东广播电视台在选题方面下了一番功夫。

“五岳之首”泰山,象征国泰民安,凝结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永续发展的文化基因,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和世界了解中华民族的重要窗口。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山东广电人便开始用镜头、用匠心记录。2023年元旦,在这个“万物复元”的特殊节日,《大泰山》在山东卫视重磅播出。极致镜头和多维度叙事丰富了泰山这一符号的内涵。

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从某种程度上说,泰山,不仅仅是一座山,《大泰山》的意义也已经超出了纪录片本身。

泰山成其大,不仅在于山之大,更在于气象之大、思想之大、文化之大,在于世界影响之大。全球各地,都能找到泰山的影子——2005年,中国旅美大熊猫“添添”和“美香”的孩子降生,22万多民众投票为第一只出生在美国国家动物园的大熊猫取名为“泰山”,寓意“和平、雄伟”。在日本东京赏樱胜地荒川河,有一株树叫作“泰山府君樱”……利玛窦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欧美知名摇滚乐队拉什(Rush)乐队的歌曲、韩语现代词汇等等都与泰山有着诸多关联。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俞虹看来,《大泰山》带领受众在历史与现实交错时空中仰望泰山,讲述“泰山故事”,表达“中华情感”。“读懂这座山,或许就读懂了中国”。

“大”的不仅有山,还有波澜壮阔的黄河。九曲黄河,润泽山东大地,哺育齐鲁儿女。从跟拍25年记录黄河岸边四代滩民、斩获中国新闻奖的《大河流日夜》到跨越3省9市倾心打造的《大迁建》,从带领亿万网友领略四季轮转、领悟和合共生的《大河之洲》再到首部完全采用4K技术拍摄黄河山东段的《大河奔腾》,无不展现了黄河百折不挠的雄浑气势及其塑造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品格。

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山东广播电视台秉承“山东题材、全国意义、时代精神、极致呈现、国际表达、融合传播、地方重视”的创作原则,在山河之美视域探索形成了“山河湖海”系列,推出了不少叫好又叫座的精品力作。“山”系列除《大泰山》《脉动泰山》外,《大道崂山》《新沂蒙》同样值得期待;正在推进的《大河之洲》第二季延续“河”的势头,以自然地理纪录片的方式揭秘黄河三角洲之美。微波荡漾,粼粼闪光,“湖”系列要给大家“安利”一下将于2024年播出的《微山湖》;“海”系列与您相约《长山列岛》,看沧海灵珠、耕海人家、向海而兴……

观大势、看大潮,纪录片要选得准、挖得深、做得精,更重要的是要能够传得开、立得住。特别是在以流量为核心的全媒体环境中,如何让更多人关注纪录片值得研究。纪录片具有天然的历史属性和文化属性,互联网爆款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交互性,两者并非相悖,而可以在耦合中融通、共生。山东广播电视台在做好大屏端播出的同时,注重把握移动互联网传播规律,在小屏端形成了纪录片“部部上热搜”的现象级IP,让更多优质内容从眸间“流向”受众心间。

《大河之洲》首播期间,相关短视频全平台阅读量超1.7亿,#鸟儿相亲的仪式感有多强#、#被天鹅和饲养员奶爸的日常治愈了#等4个话题冲上全国微博热搜。闪电新闻根据纪录片《壮阔十年》制作运维的话题#博士回老家发现国内埋藏最深金矿体#登全国热搜第1。《大河流日夜》相关话题#曾经有一个假期叫麦假#勾起不少网友的童年记忆,纷纷留言“爷青结”“爱了爱了”……

在山东,有着写不完、拍不完、讲不完的故事,值得我们用符号去构建、用纪录片去呈现、用心用情用力去耕耘……

02 / 中国叙事:让有意蕴、有意义的内容更有意思

跳出山东、放眼世界,跳出作品、解码时代,在意象上有了投射之后,视野进一步拓宽,叙事更加意蕴丰沛,在表达上要有属于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优秀的作品是时代的产物。难能可贵的是,“鲁派纪录片”在一次次实践中,在视角、结构、语言、美学等各个方面形成了新颖别致的叙事特色和逻辑范式,极具思想穿透力和艺术感染力。

近年来,山东广播电视台的纪录片创作体量位居全国省级台前列,且质量上乘,做到了“领导满意、专家认可、受众欢迎、反响热烈”。盘点这些纪录片不难发现,它们在风格上多属磅礴大气,同时兼具温暖现实主义色彩,在讲述上既有把握时代脉动的宏观思考,也有细腻捕捉的微观视角。融合“刚”与“柔”、勾勒“家”与“国”、大胆“闯”与“创”,一部部作品就像一颗颗闪闪发光的星星,形成了蔚为壮观的璀璨星河,照耀着纪录片创作者追光而行。

最是细节动人心。小切口呈现大主题,让价值引领与作品魅力更能相得益彰。比如,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是自然界的固有法则。所以一提到自然纪录片,猎食、冲突是很多人的固有印象。山东广播电视台纪录片创作团队“反其道而行之”,撷取自然界中的美好瞬间和片段,恰恰契合着中国人心中的那份真挚情怀。 

蹲点拍摄一年多,《大河之洲》奏响和合之音,是“鲁派纪录片”大屏小屏互融、长短视频互通、网上网下大放异彩的典型代表。由纪录片衍生出的《凤求凰》《共同家园》《三角洲之恋》等短视频涤荡心灵,在海内外广泛传播。鸟界“美男子”花式求偶、风雪中5只东方白鹳“宝宝”破壳而出等多条短视频质感好,可看性强,在潜移默化中引发受众对“家”的思考。这种富有东方美学的镜头语言,视觉震撼,搭配充满诗意的解说,全景展现鸟类栖息繁衍的故事,让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更加鲜活生动。

无法与自然界的精灵们“交流”,这是拍摄难点,但也成就了纪录片的看点。《长山列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仅有姿态万千的岛屿、千岩竞秀的礁石,还能“解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旅行家”斑海豹变身“宅男”,憨态可掬的小家伙们为“好客山东”代言;昆虫跨海迁飞,让我们更加清楚那个隐秘的“微观世界”如何成为海岛生命力的源泉。自然的魅力在于此,纪录片的魅力也在于此。

自然界的故事给人以思考,平凡人的故事更易直抵人心。《先生叶连平》将纪实镜头对准94岁高龄的乡村教师叶连平,将其“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的故事娓娓道来。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以蹒跚步伐追赶时间的状态,让无数人感受到那抹“永不熄灭的乡村烛光”。《雪域戍边人》则选取西藏无人区的三个边境哨所为拍摄对象,将戍边战士“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

纪录片的本质属性是真实。好的作品无需过多渲染和粉饰,平实叙事、真实记录便能产生情绪共振。毕竟,真诚永远是“必杀技”……

03 / 中国力量:打动人心更提振信心

优质纪录片总能让漂泊的人们在细碎生活中感受浓浓暖意,让更多人从中收获感动、汲取力量。

力量从何而来?

悠久历史,博大文明,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近年来,山东广播电视台出品的多部纪录片都与历史、与文化息息相关,述说过往、影响当下、启迪未来。

考古纪录片《城子崖》《大汶口》等关注海岱考古,展现文明起源与发展。实践证明,晦涩知识可以变得通俗易懂,冷门内容也能刷屏热传。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两部作品与将要推出的以后李和北辛文化为主题的系列纪录片,构成表现山东作为中华民族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重要见证地和发生地的悠久历史传统系列节目《礼出东方》。

《三孔春秋》《齐风鲁韵》等纪录片则让人更加沉浸式感受文化弦歌不辍、薪火相传,从中体悟山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鉴往知来,纪录片构成了多元的影像档案。《派兵去山东》铭记抗战历史,致敬革命先辈;《筑梦百年》系统梳理山东党组织带领山东人民走过的筚路蓝缕、攻坚克难、淬火成钢的百年历程;《灭风者》讲述了持续70年的防治麻风病“国家行动”,首次用影像全面回顾鲜为人知的历史,也是山东广播电视台对国家历史记忆的一次抢救性挖掘整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百集微纪录片《光耀齐鲁——100个山东优秀共产党人的故事》在确保史料真实准确的情况下,以二维绘画、照片修复等新技术赋能,让各个时代的革命英烈和劳动模范都有血有肉,让他们的品质更加熠熠生辉。纪录片《寻找王杰》诠释“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王杰精神,“老班长”舍身扑向炸点的生死抉择激励着我们赓续红色血脉,矢志前行。

今日之盛世,是一代代人创榛辟莽、接续奋斗的结果,是无数拼搏者锲而不舍、敢为敢创绘就出的实践图景。文艺作品要在历史坐标系中求索,也要在当代发展轴线上突破。系列新闻纪录片《壮阔十年》通过8个维度、40多个典型案例全面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省委、省政府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牢记嘱托,奋力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的生动实践。《蔬菜改变中国》走进被誉为“中国蔬菜之乡”的寿光,记录山东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先行步伐。

滚烫生活,处处充满力量;素人面孔,时时传递温暖。或许,某一瞬间,你能在某部纪录片的主人公身上看到自己的身影——

《蔬菜改变中国》中的王文凤既是“小型农场主”,也是一位文艺女青年。你很难把蔬菜、农活跟李清照的词、张爱玲的小说、席慕蓉的诗联系起来,但对这位好强而又浪漫的女人来说,一半是烟火,一半是书香。岁月染白了头发,但她对生活依旧充满激情,因为她相信田间地头也能通往诗和远方。诗意栖居的这份豁达,何尝不是很多人追寻的心态?!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攀登的脊梁》里5位泰山挑山工的故事,生动刻画着坚毅和担当。有一个人物让很多人至今难忘,挑山工王荣泉30多年如一日,不断攀登,还自己创作歌曲,歇息时便哼上一曲。世界不会辜负每一份努力和坚持,恬淡知足的这份乐观,何尝不是你我向往的处世境界?!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归根到底,纪录片是在记录人的故事,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着力塑造有力度、有灵魂的人物形象,这些都为你我洞察生活打开了一扇窗口。2021年闪电新闻推出网络纪录片《中哈边境线上的“活界碑”》,聚焦“七一勋章”获得者魏德友。除了纪实呈现,还将故事“搬”到了山东春晚荧屏,女儿接替父亲戍边6年、三妹现场连线等让无数网友“破防”……

或是一个个体,或是一个群像,《南阳岛上的放鹰人》《雨林深处的青春》《高原上的天行者》《碧海丹心朱树屏》《老潘和他的天鹅湖》等,都值得细细品味。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一帧帧画面刻录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一部部“大片”不断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在众声喧哗的时代,除了生产新闻资讯“快餐”,仍然有不少广电人潜心做纪录片。或许,你会问为什么选择记录、为什么坚持去记录?

我想说,它陪你走过春夏秋冬、见证冷暖悲欢,思考古今中外、看淡人生百态……这蕴藏着“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融入“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魄力,更镌刻进“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中。

可喜的是,山东广电人在坚守、在传承、在创新,特别是年轻团队在成长,让纪录片创作和传播更具青春时尚表达。《森林秘境“守护者”》近日荣获“第十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纪实影像(纪录片)单元“好作品”奖,主创便是一名95后。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2024年,山东广播电视台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争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现代文明最具代表性的主流媒体。《大河之洲》第二季、《大道崂山》《新沂蒙》《微山湖》《武梁祠》《四季昆嵛》《稷下学宫》《墨子》等一批纪录片将陆续播出,不断完善“鲁派纪录片”的创作版图,刻画山东发展之变,激荡中国奋进之力。

一步步、一部部,创作者们全力以赴。相信再过30年,这些纪录片依旧能被人记得,就像30年前山东卫视上星和N档火爆的节目一样……

来源: 闪电新闻编辑: 董光强责编: 韩莹审校: 梁延菊主编: 李侠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