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企业家“站C位,当主角”!济宁铺设“黄金跑道”和“广阔舞台”

2021年05月21日20:00  来源:济宁新闻客户端  作者:马文洋

济宁新闻网讯(记者 马文洋 董振 张伟 张帆)5月21日上午,济宁市科技创新暨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隆重表扬获得产业高质量发展奖和科技创新奖的优秀企业家、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代表,安排部署全市科技创新、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

济宁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林红玉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于永生,市政协主席张继民出席,市委副书记张红旗主持。

会议隆重表扬了97家企业、208名企业家、15个团队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先进县市区,现场视频展播了244个企业、企业家及团队。

会上,林红玉分别为2020年度功勋企业家、2021年全市第一家上市企业和2020年度科技创新突出贡献奖获奖人员颁奖。

于永生分别为2020年度杰出企业家、2020年度科技创新进步奖一等奖获奖人员和2020年度支持济宁发展功勋人物、突出贡献人物颁奖。

林红玉、于永生共同为2020年度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区、科技创新先进县市区颁奖。

有关市领导还为2020年度优秀企业家、2020年度明星企业家、2020年度科技创新进步奖二等奖获奖人员、2020年度科技创新进步奖三等奖获奖人员、2020年度重大技术改造示范企业、2020年度科技创新优秀团队、2020年度外向型支柱企业颁奖。

随后,辰欣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杜振新、新风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洪臣、济宁市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王东升分别代表企业和科研院所作了发言,表达了勇争一流、勇于创新、勇攀高峰的决心信心;济宁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刘章箭作了表态发言,展现了聚焦产业、服务企业、支持创新的责任担当。

林红玉在讲话中向受到表扬的企业家和科技创新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林红玉指出,近年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济宁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决打好打赢抗击疫情、复工复产、“六稳六保”、动能转换、生态治理等一场场攻坚战,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稳健发展的良好势头。广大企业艰苦创业、敢打敢拼,为济宁打下了良好的产业基础,为富民强市作出了突出贡献,带来了更强的生机活力,涵养了向上向善的精神气质。企业强则济宁强,企业家好则济宁好。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我们确立了“‘十四五’时期,全面对标先进地区,综合实力确保全省第5位,奋力跨入全省第一方阵、争当鲁南经济圈排头兵”的奋斗目标,提出了“八个强力突破、两个大力强化”的重点攻坚任务。济宁未来的发展更需要政企同心、一起奋斗。

林红玉要求,全市上下要以时不我待、慢进则退的强烈危机感,全力做强产业发展根基,凝聚起“心无旁骛攻主业”的强大力量。制造业是济宁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决战决胜的姿态强力突破制造强市,推动全市产业底色得到根本重塑。坚定走转型发展之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大力实施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231”产业集群竞争力,把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作为主攻方向,精心绘制完善关键产业链图谱,全力推动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三链”合一,全面推行“群长+链长制”,重点打造30个核心产业链,进一步研究完善重点产业发展支持政策,形成高端装备、高端化工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现代信息技术500亿级产业集群,新材料产业、医药产业2个400亿级产业集群,新能源产业300亿级产业集群。强化重大项目支撑,对重大产业项目实施领导包保、挂图作战,强化土地、资金等要素市级统筹,保障重点产业项目顺利推进。精准推进“双招双引”,大力实行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加大高精尖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招引力度,努力为企业提供更大成长空间。现代物流产业是济宁的独特优势、潜力所在。有关市直部门和县市区要按照“依托运河航运,把济宁建设成山东对内陆和国际开放的桥头堡”的思路目标,推动港产城发展大融合,全力突破兖州国际陆港和空港物流园建设,全面打开济宁通江达海、连接全国、通向世界的大格局。文旅产业是济宁的资源富矿、使命担当。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这个总体定位上来,统筹做好“资源整合、布局优化、品牌塑造、产品开发”四篇文章,在全省、全国乃至整个亚洲打响“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文化济宁”的文旅品牌。农业是济宁的产业基础、重中之重。要以建设现代农业强市为目标,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提升农产品品质,塑造“济宁礼飨”等优质农产品区域品牌,真正以产业振兴带动全面振兴。现代服务业是济宁的发展所需、关键支撑。要重点发展现代金融、商贸服务、医养健康、建筑业等产业,全力打造鲁南金融中心、现代商务服务中心、鲁南科技服务高地、全省医养健康高地等城市产业名片,提高济宁经济质量和核心竞争力。

林红玉强调,要以解放思想、革故鼎新的强烈紧迫感,聚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能。要瞄准省级乃至国家级层面,搭建好企业技术研发平台、产业创新平台、高层次人才创新平台等载体平台。要敢于“攀高枝”,大力引进“中字头”“国字号”大院大所、高等院校,充分发挥济宁创新谷引领支撑作用,释放驻济高校院所潜能,持续放大市产研院、中科先进院、省激光研究所等高端平台效应。企业要加大研发和技术引进力度,完善好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让高校院所的高质量专利、科研成果在家门口实现转化应用。要打造好企业创新的人才高地,探索关键技术“全球揭榜”引才机制,实行重点企业引才“配额制”,驻济省属高校要发挥自身优势推动产才融合发展,济宁技工教育集团和职业技术院校要积极推动产业发展与技能人才培养深度融合。

林红玉要求,要以舍我其谁、责无旁贷的强烈使命感,为企业逐浪市场当好坚强后盾,激发企业家创新求变的巨大热情。要实施“企业攀登”工程,全力以赴帮助企业加速向产业链高端“攀登”,打造推动济宁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加快实施“十百千”技改工程,实现从济宁制造到济宁智造的转变。加速推进“企业上市”工程,实行“一企一专班、一对一辅导”,扶持企业打开上市通道。加快实施“要素保障”工程,开通“书记市长直通车”,做实产业推进专班,完善要素跟着项目走保障机制,打掉影响企业发展的一切“拦路虎”。实施“企业家培育”工程,落实好“支持企业家干事创业25条”“优化关心关爱企业家10条”等政策措施,在全社会倡导尊崇企业家、爱护企业家、服务企业家的鲜明导向。

林红玉强调,要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强烈责任感,用心用力用情地为企业搞好服务,全力打造有求必应无需不扰的最优环境。要更加用心服务,做到随叫随到、不叫不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以全天候不打烊的“店小二”服务,全力打造企业满意的济宁品牌。营商环境要更有温度,以争创国家营商环境改革创新示范区为目标,全面推行“一次办好”,努力打造事项最少、效率最高、时限最短、流程最简的一流环境,让“跑一次”为上限、“不用跑”为常态。扶持政策要更加精准,把政策定到企业心坎里、送到企业手心中,坚决抓好各项扶持政策的落实落地,把“政策红利”转化为“企业效益”。法治环境要更加优化,严厉打击侵害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让济宁成为名副其实的投资热土、发展高地。

林红玉说,企业家是企业的核心和灵魂。希望广大企业家登高望远,进一步解放思想,勇攀第一、争当龙头,当好实体经济“坚守者”,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努力打造更具传承的“百年老店”。坚定不移推进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不断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争当勇立时代潮头的“领跑者”。勇担社会责任,将企业发展与济宁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建设济宁、奉献济宁,树立起济宁企业家负责任、有担当的良好形象。

林红玉最后说,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今天的济宁,已经为广大企业、企业家们铺设了放飞梦想的“黄金跑道”和成就大业的“广阔舞台”,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并肩战斗、携手共进,合力开创济宁更加美好的明天,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张红旗在主持讲话时要求,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明确目标任务、时间节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确保市委、市政府各项部署要求落到实处。

市级领导,各县市区、市直有关部门单位、中央省驻济单位、市属高等院校和企业主要负责人,省属有关高等院校分管负责人等参加会议。

会议采取电视会议形式召开,通过济宁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向全市现场直播。市设主会场,各县市区和功能区设分会场。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