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非凡十年 | 新旧动能转换 济宁“凤凰涅槃”

2022年10月12日11:35  来源:掌上济宁

太阳纸业投资3亿元的食品级淋膜纸与配套加工项目已开工建设,3亿元的环保纸制品加工项目也已顺利签约。

8月30日,国家科技部公布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名单,全省仅3家入选,邹城市以山东省第1名的成绩获批。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先后迈上4000亿元、5000亿元和300亿元、400亿元两个大台阶,2021年达到5070亿元和440.5亿元,分别居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第51位、第43位……

这些,都是济宁新旧动能转换的典型范例和有力数据,是济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济宁时提出的“腾笼换鸟、凤凰涅槃”“企业是创新主体,掌握了一流技术,传统产业也能变成朝阳产业。”的殷切嘱托,并将其作为总目标、总方向、总遵循,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部署的生动实践。

牢记嘱托走在前,勇担使命开新局,近年来,济宁新旧动能转换奋力跑出了“加速度”,高质量发展的步伐铿锵有力、日益强劲。

转型发展积厚成势

制造业成为工业经济增长主导力量

“驻企干部真是帮了我们的大忙,企业的几项‘老大难’问题都解决了。”提起驻企干部胡华博,山东山矿机械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江心田竖起大拇指。

从引导企业科学进行产业园规划与工业建筑设计,为其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到指导企业实现产能升级、技术改造,瞄准采煤矿山和塌陷地综合治理;再到帮助企业进行产品推介宣传……驻企干部一系列“硬核”的举措,让这个有着52年发展历史的济宁市矿山机械龙头企业,焕发出新活力。

在济宁,像胡华博这样的驻企干部还有很多。截至目前,济宁市共派出1560名干部,组建成378个助企攀登小组扎根企业“一对一”帮扶,形成了助企攀登的强大合力。

作为传统资源型城市,“大抓产业、大抓制造业”是市委、市政府着眼济宁长远发展、着眼新旧动能转换作出的战略选择。济宁市深入实施“制造强市”战略,聚焦“231”先进制造业集群,实体化运作制造强市建设指挥部,扎实开展“干部助企攀登”活动,形成“1个办公室、7个产业专班、7个要素保障组”的“1+7+7”工作架构,纵深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和资源型城市转型。

地处兖州区的芯诺电子一直致力于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成果产业化。而就在相隔不远的泗水县,九德半导体正好和芯诺电子处于产业链上下游。在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专班的推动下,两家企业目前签订了每年2000万元的供货合同,实现了双赢。

围绕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壮大新动能,济宁市筛选确定了与省“十强”产业高度契合的“十大产业”,以19条关键产业链为主抓手,绘制细化29个产业链图谱,全面推行“群长+链长制”,扎实推进“企业攀登、千亿技改、企业上市、要素保障、企业家培育”五大工程,“一链一策”推动新兴产业“小苗成大树”。

聚链强赋能,产业成群飞。华为大数据中心引领“数字经济”高端起步,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成为首批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济宁高新区一体化道路机械智能制造、邹城市矿山装备智造、兖州区智能农机装备入选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嘉祥、梁山肉牛产业入选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装备制造、精品旅游、新能源等7个产业集群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规模达2300亿元;鲁抗、山推、荣信等13家企业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领军企业,规模达1800亿元……

新老动能齐头并进,产业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不断提升,济宁市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越来越宽阔。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2580.37亿元,同比增长4.1%,高于全省平均增速;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4%。

强优势提能级

以科技创新闯出转型升级新路子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2018年,济宁市在全省率先挂牌成立的产业技术研究院,如今已落地产业化项目33个,对外投资17250万元,带动及引进各方投资超过了50亿元,2021年荣获“山东省产研院唯一优秀直属分院”,累计争取山东产研院资金支持3.05亿元,2个项目获“院长创新奖”,数量均居全省第1位。

聚力做强科技创新载体,济宁市先后整合新建了一批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制定出台了多份文件,从企业技术改造、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方面进行奖补,并着力推进企业创新、产业创新、源头创新、区域创新和创新保障。

以前的山东天河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且单一,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有了政策的支持,企业发展信心十足。天河科技加大煤矿智能装备和煤矿机器人的研发,坚持科技创新,破解技术难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再度焕发新生机。如今,企业发展势头强劲,不仅先后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山东省瞪羚企业等称号,其生产的掘锚护一体机器人、防冲钻孔机器人、开槽机器人等智能化新产品,更是成为天河科技赢得市场的新利器,国内外订单接踵而至,主营产品之一的煤矿机器人今年销售收入预计将突破3亿元。

天河科技只是济宁市积极扶持创新型企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个缩影,类似事例不胜枚举。

近年来,济宁市强化创新支撑,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全面创新的核心,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编制全市“十大创新”2022年行动计划,成立市科技、人才招引工作指挥部,大力实施科研院所招引、高端人才引进、高新企业倍增、企业研发普及、关键技术突破“五大计划”,实现全部攀登企业与大院大所高层次产学研合作全覆盖。目前,省级以上科创平台达到538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38家、增长近6倍,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20家、省级“专精特新”374家、省级“瞪羚”企业93家,获评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示范城市,太阳纸业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硬核举措推进项目建设

点燃济宁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山东赛瓦特动力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常用发电机组的中小企业,前不久,企业新研发的第四代油田专用发电机组正式下线,从设计到投产仅用了不到三个月。如此高效的研发,得益于济宁市创新实施的百亿基金、百亿担保、百亿农担“三个百亿”工程。赛瓦特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股权融资获得首批4000万元基金投放,有了高成长基金撬动,企业还通过投贷联动,获得3家银行机构发放的5200万元融资额度。“在政府基金的助力下,今年我们可以开展多个项目的研发和投产,这些项目的投产将给公司带来将近1.5个亿的收益。”公司总经理吉明建表示,“我们的目标是明年这时候做到最少五六个亿,后年要做到十个亿以上。”

项目快建设,投资增后劲。“百亿”工程精准保障了全市不同类别企业的个性化、多样化融资需求,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添动能。

如今的济宁,坚持“以四新促四化”,通过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现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吸引了一批能引领产业迈向中高端、助力济宁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总投资60亿元的太阳宏河纸业造纸产业园、总投资47.5亿元的华勤高端轿车轮胎、总投资20.5亿元的邹城生物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等项目先后竣工投产,2021年,全市“四新”投资占比达到58.1%、高于全省6.9个百分点,“四新”经济占比达到24.7%、比2017年提高9.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达到40.7%、比2017年提高9.8个百分点。“四新”经济的快速崛起,是济宁新旧动能转换纵深突破的有力体现,已成为支撑济宁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济宁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今后五年,是济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大步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要解放思想、锐意创新,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准确把握形势变化,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努力绘就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新愿景。目标已定、方向已明,鼓足风帆的济宁将在独具特色优势的新旧动能转换之路上奋勇前行。(记者 王粲)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