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扫帚第一村”:家家户户做扫帚 年产值超八千万

2021年07月16日22:42  来源:中国新闻网

7月16日,中新社报道“中国扫帚第一村”——山东省嘉祥县孟姑集镇前杜村。

一捆捆杂乱的竹枝毛料,经过破捆、挑拣、对面、编织等工序,短短几分钟,就“变”成了一把把整齐、漂亮的扫帚,它们均诞生在山东省嘉祥县前杜村。前杜村是当地远近闻名的“扫帚村”,虽然村子不大,却有着近200年扎扫帚的传统,全村160多户男女老少都精通扎扫帚的手艺,每年在这里卖至中国各地的扫帚近600万把,因此前杜村也被称为“中国扫帚第一村”。

7月15日,记者走进“中国扫帚第一村”前杜村一探究竟。刚步入村子,一阵阵浓郁的竹叶清香扑鼻而来,成垛的竹叶、竹竿等原材料堆放在村民的自家院子里,此时,村民们正紧张而有序地扎制造型不一的扫帚,整个村子呈现出一片繁忙景象。75岁的李兴军正在自家的扫帚作坊内熟练地将竹枝上的杂叶去掉,经过敲打、缠绕等一系列熟练操作,一把扫帚在他的巧手下制作完成。李兴军说,自己从儿时便开始扎制扫帚,一干就是60年。

山东省嘉祥县前杜村村民李兴军:“做扫帚晚,从十六岁开始做,做了将近60年了。那时候上学不让上了,家里面人口多,就靠这个打工。以前也是这样做,那时候做不多,绑一把扫帚加工费才3毛钱,现在绑一把扫帚5块钱。我们村年龄很大的绑扫帚(的人)都死了,我是岁数最大的。”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李兴军扎制扫帚的速度远不如以前,他便招募了6个村民与他一同制作。现阶段,李兴军的小作坊一天可扎制300余把扫帚,年收入达20万元左右。记者随后又来到了村民吕爱香的家中,看似身材娇小的她却力气十足,将一个个扫帚绑得结结实实。吕爱香告诉记者,村里的许多妇女与自己一样,靠扎制扫帚增收。

山东省嘉祥县前杜村村民吕爱香:“做了有十八九年了,冬天、春天也热不着,也冻不着,夏天有风扇,这个活也觉得不孬,也没改行,一直做这一样。现在一天做30多把,成品我们都销到附近门市,他们到时候就来拉货,销售不成问题,咱们只要做出来,这个产品就有人来拉。做这个扫帚天天能进钱,生活条件就提高了,自己挣能养家糊口,一年五六万块钱就可以养家了吧。”

在前杜村,不光有许多像李兴军、吕爱香一样自主经营的家庭作坊,还有众多大型的扫帚加工厂。近年来,随着前杜村的扫帚知名度越来越高,很多村里的年轻人都选择回到村里发展。1997年出生的李国涛,自退伍之后便返回家乡帮父亲打理扫帚生意,凭借骨子里不服输的精神,他认真学习网络平台先进的销售模式,让产品走向中国各地。

山东省嘉祥县前杜村村民李国涛:“一开始是做了两个网站,在网站上每天就能接到订单,随着时间越来越长,客户也越来越多,慢慢就这样发展起来了。就是从我父辈开始,他们带着产品去土杂市场、五金店,给他们看一下产品,就是这样一家一家留下联系方式,慢慢地去走市场。像我们的话,现在网络比较发达,我们把这些产品发到网上,基本上都能找到我们。像我们的销售额一年的话大概在1000多万到2000万左右。”

据前杜村党支部书记李明强介绍,对比中国各地扫帚的产量,前杜村的产量为江北最大,年产值约8000万以上。为了更好地优化扫帚加工产业,前杜村开办合作社,建立起了村集体与群众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不仅解决村民的就业问题,还有效助推村民踏上增收致富“快车道”。

来源:中国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