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更济宁客户端
获取更多服务
济宁新闻网讯(记者 仲志维 通讯员 杨金鑫)走进邹城市郭里镇高李村绿油油的麦田里,操控无人机的技术人员张体柱站在田埂边拿着遥控器设定好参数,随着阵阵旋翼轰鸣,无人机腾空而起,沿着预设航线穿梭于农田上空,将细密的药剂从空中均匀喷洒而下,为小麦披上了一层健康的“防护衣”。
据了解,此次使用的无人机是今年刚引进的最先进的型号,机箱容量达50升,一小时能作业60亩,不仅节省了人工成本,还凭借精准的喷洒技术,让小麦管护工作更加科学、规范。不仅如此,该款植保无人机配备了高精度的北斗定位系统,能够精准规划飞行轨迹,确保每一处麦田都能被农药均匀覆盖。同时,它所搭载的智能喷雾系统能依据小麦的生长高度、种植密度自动调控喷药量,既能保证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又有效避免了农药的浪费。无人机的续航表现也十分出色,一次充电便能完成大面积的作业任务,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采用无人机植保后,农药使用量平均降低了25%,为农户带来了实打实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邹城市充分发挥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的引领作用,全面推进农业装备转型升级,尤其在耕整地、播种、植保等关键环节,大力推广无人驾驶、定位跟踪、路径规划等先进“黑科技”,加快数字化技术在农业机械上的应用,为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