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更济宁客户端

获取更多服务

首页 -> 县区 -> 鱼台 -> 列表
鱼台县实施教育资源整合 破题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024-06-12 18:17 来源:济宁新闻客户端

济宁新闻网讯  近年来,鱼台县以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目标,瞄准群众需求和教育薄弱环节,实施以教育资源整合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改革,通过就近就优、集中办学,推动学校布局更加科学合理,缩小城乡、校际之间教育发展差距,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家长教师满意、资金效益提升。

破解“空心化”难题,拢指成拳集约化发展

撤并发展乏力的“麻雀学校”,让有限的财政资金形成“拳头”,精准用到百姓最需要的优质学校上。

一是凝聚工作合力。组建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副县长兼教体局局长任常务副组长的教育资源整合工作领导小组,顶层设计全县教育资源整合总体方案。下设基础设施建设、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教师队伍建设优化配置、交通保障、城区学校建设等8个工作专班,强化统筹谋划,凝聚工作合力。

二是明确方向路径。坚持“小学就近、初中就优”的基本方向,打破城乡、镇域界限,聚小为大、集弱成强,形成优质教育资源。撤并的43所小学中,有39所进入乡镇驻地或城区,入镇率达到90%;撤并的5所初中,全部进城。坚持先建后合,循序渐进,成熟一个、整合一个。新建8个农村学校塑胶运动场,对保留校舍进行改造升级,投资3.4亿元建成棠邑学校,让群众看到新学校新变化。

三是严格整合程序。严格履行撤并方案制订、论证、公示等程序,组建7个包保责任组,逐个学校召开学校班子会、教师动员会。构建“学校+镇街、教师+镇村干部”的“双联合”宣传动员工作体系,通过线上家长会、线下家访,与每一位家长进行沟通,发放“优质均衡发展”宣传明白纸8000余份,征求意见和建议,营造良好舆论氛围。11个镇街相继召开撤并学校听证会,确保学生、老师、家长三方支持率、赞同率均达到100%。

破解“不均衡”难题,师生保障精准化提升

解决好师资分流和学生上学难问题,是整合教育资源推动均衡发展的重中之重。

针对老师,按照“区域统筹、师随生走、人岗相适、竞争择优、公开公正”的原则统筹解决。首先发动教师填报“留村进城”志愿,按志愿进行首次调配;然后按照“县管校聘”实施细则进行二次调配。整合中共调配中小学教师1774人,调整76名校长、副校长。同时,建立城乡校长教师交流长效机制,用3到4年的时间实现县域内应参与交流的校长和教师全部参与交流,交流教师的人事关系和工资等全面转入交流学校,促进校长、教师优质资源的合理配置。

针对学生,解决群众最担心的孩子上下学交通和午餐问题,消除后顾之忧。交通方面,开通助学公交70辆,早晨接、傍晚送,每天每生2元公交车费,不足部分由县财政补助。设置接送点107个,每辆助学公交都选配责任心强的“照管员”,制定乘车规范,确保交通安全。午餐方面,有食堂的学校由食堂供应,并为没有食堂的学校公开招标了两家规范的配餐公司,以集体配餐方式供应。目前,农村小学27所,14所学校有食堂,5400余人就餐;10所学校实行配餐,配餐人数约1200人;不涉及整合的3所小学没设餐。严格执行老师陪餐制,加大食堂、配餐监管力度,确保学生吃得安全、营养。结合全县家庭贫困学生资助档案,全面排查所有涉及整合且有乘车、午餐需求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落实好教育惠民政策的同时,通过捐赠救助形式,解决全部车费、餐费,让学生安心学习。

破解“不充分”难题,教育资源递进式增效

整合后闲置的各类资源再投入教育,充分发挥作用,满足群众对高质量教育发展的需求。

一是建设高效课堂。分流的学生与原学校学生进行重新编班,并保证每个班级均有随生分流的教师任教,开展新班级“团建”活动,加深同学间的了解、建立信任、友谊关系。在全县中小学实施“推门听课”活动,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学校视导,督导课程方案落实。学生集中带来教师集中,学校管理、教师管理更加规范,组织全县名师、骨干教师成立各学科名师工作室,专题研究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径及策略,形成了县级名师工作室研究成果辐射带动全县各个学校全面推进的有效策略。

二是优化管理体制。撤销镇街中心学校,镇街只设置中心幼儿园、中心小学、中心中学三个法人单位,实现中心小学“一校多区”、中心幼儿园“一园多点”的一体化管理模式。在县域内教育管理上,由执行多年的“县教体局—中心学校—中小学校”的三级管理模式变革为“县教体局—中小学校”的扁平化管理,极大提升了管理效能。制定《鱼台县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联盟实施方案》,创建城区学校、乡镇学校协同发展共同体,构建“五区八盟”的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格局。县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建立“五区八盟”教研共同体,开展“学习新课程,赋能新发展”的月月大讲堂系列培训活动、学科“同课异构”活动,保障了新课程有效落地。

三是盘活闲置资源。整合出449个多媒体大屏、715台学生电脑、1.2万套音体美器材、25万册图书等进入全县统筹使用大循环,改善了办学条件,提高了办学效益。部分闲置校舍改建标准化公办幼儿园,设为镇街中心幼儿园分园,提高农村学前教育保教水平。28个改建幼儿园投入使用后,全县学前教育普惠率达96.24%,公办率达67.5%。其次,把整合出的唐马镇中心中学改建为县职业中专分校,用于发展职业教育,助力县职业中专入选全省高水平职业学校建设名单。其余校舍、土地资产由国资部门按程序处置,多以租赁为主,所得收益全部用于教育事业。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