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更济宁客户端
获取更多服务
济宁新闻网·更济宁讯 近年来,曲阜市深入挖掘“和为贵”儒家思想内涵,致力于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以“网格+”治理模式为核心,“多网融合”机制为路径,提升网格员履职能力为支撑,推动网格化治理成为解决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网格赋能、多元共治”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创新“网格+”模式 打造基层治理“全场景服务链”
探索“网格+矛调”模式。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网格员日常巡查走访,建立“九类”重点人群台账,及时发现上报影响制约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强化矛盾纠纷前端化解,建立“信息清单”报送机制,网格员发现矛盾纠纷上报镇街“一站式”矛调平台处置,形成全流程闭环;推动网格服务“向前一步走”,发挥网格员、调解员、“三官一律”“五老”人员等基层调解力量,将风险隐患止于萌芽。2024年以来,全市共排查上报各类特殊人群事项8.7万条,化解矛盾纠纷2.1万件,化解成功率达97%以上。
打造“网格+志愿服务”品牌。聚焦“暖民心、顺民意、纾民忧、解民困”主线,依托网格志愿服务平台,发动群众参与基层公共事务治理。组织青年网格员、团员青年、驻曲高校大学生三类重点群体参与,促使各方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向基层集聚。2024年以来,全市开展“守好钱袋子,护好幸福家”、禁燃禁放宣传、全民反诈宣传、防溺水宣传、学习雷锋精神等共计472场次网格志愿服务活动,收到良好成效。
推进“网格+信用”治理。将“信用”元素与网格化治理紧密结合,网格员定期走访规范商户经营,常态化开展隐患纠纷排查、安全生产管理,推动鲁城街道阙里社区等建立诚信经营示范街区,举行商户亮星授牌活动。探索建立“儒乡幸福超市”“生活共享角”等惠民应用场景,防山镇齐李村创新“诚信积分”激励嘉许机制,有效激发基层治理内生动力。
推行“网格+警务”融合。依托“专职网格员+专业网格员+社会辅助力量”的“1+Z+N”网格队伍,推动“网格+警务”双网融合联动,联合市公安局开展“全民反诈在行动”等活动。网格员与民警共同探索解决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外来人口管理、出租房屋管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基层治理难题。
深化“多网融合”机制 实现治理资源“一体化整合”
优化网格架构。按照常住人口及网格划分标准,优化网格划分及管理架构,调整增加城市网格,根据不同类型网格治理需要,划分专属网格,差异化进驻治理力量。将党支部建在网格上,建立党员到社区、网格“双报到”工作制度,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使网格化治理更加精细化、专业化、便民化,全市已成立网格党支部464个,网格党小组125个,2.5万余名党员下沉网格服务群众。
深化部门协同。完善网格“联席会议”“吹哨报到”“座谈议事”制度,统筹城管、治安、市场监管、文明创建等44家职能部门和民生服务单位下沉网格。赋予网格长“吹哨权”,对需多部门协同办理事项,通过联席会议召集部门人员会商解决。建立部门网格工作台账,将事项处置情况与部门考核挂钩,督导部门、镇街协作配合,提升群众诉求服务响应速度,提高网格事件处置效率。
配强网格队伍。按照“一格一员”要求,配齐专兼职、专业网格员,目前全市共有4113名各类网格员下沉网格提供服务。在此基础上,吸纳城市志愿者、新就业群体等加入“兼职网格员”的服务队伍,畅通社情民意反馈渠道,最大程度凝聚网格治理合力,全市已建立起以专兼职、专业网格力量为先锋,多方参与共治的多元化的网格服务队伍体系。
构建网格员专业化培养体系 锻造基层治理“铁军”
强化技能培训。定期开展业务知识、职业技能、政策法规等培训,通过集中培训、分批轮训或开展技能竞赛等方式,拓宽网格培训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高网格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履职效能。结合“圣城工匠杯”社区网格服务人员职业技能竞赛、“巾帼网格长”业务能力提升培训、“多网融合”专业网格员专题培训会等,对全市850余名专兼职网格员进行了培训。
落实履职成效。网格员认真履行“八大员”工作职责,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线下每日走访时间不少于2小时;线上利用网格微信群等渠道,收集、梳理居民反馈问题,积极回应群众重点、热点诉求,让群众诉求在家门口得到回应解决。
畅通发展通道。对表现优秀的网格员按规定给予奖励,加大从优秀专职网格员中发展党员、选拔人才的力度,打破基层网格员成长“天花板”,畅通网格员晋升渠道。2024年以来,全市78名专职网格员通过遴选考试转任社区工作者,拓宽了职业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