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看济宁|鱼台县绘就生态振兴图,利民富民实现双赢

2023年04月17日08:37  来源: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全域水系治理、推行稻(藕)虾生态种养模式、打造特色农业一村一品……鱼台县以生态筑牢农业根基,全力以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美好新蓝图,努力走出了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水美鱼台、生态鱼台的全域振兴蓝图,助推农民持续增收致富,过上红火好日子。

家门口有了“四好农村路”

产品外销畅通日子有奔头

春意盎然,花正俏。从惠河入湖口到旧城桥,一条碧水,春景如画,成片的油菜花灿烂金黄,三五市民赏花拍照,宛如一幅人水城和谐相融的新画卷。

而这堤顶路的建成,不仅美景怡人,更使沿途村庄颇为受益,李集村便是其一。“这条惠河治理后,公交车能通到我们家门口,出行真的方便很多。”鱼台县王鲁镇李集村村民孙莎莎直言,之前村庄因交通不便较为闭塞。如今有了好路,农产品外销更畅通,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在2022年完成东鱼河、西支河北段、惠河北段全线贯通的基础上,2023年5月28日(龙虾节)前将实现西支河中段、西支河南段、老万福河南堤全线贯通,年底前将实现老万福河、新万福河、复新河、姚楼河全线贯通。”山东鱼水水务发展有限公司监事长赵祥表示,该项目通过实施水系生态综合治理,成效显著,补齐了水旱灾害防御短板。防洪标准由原来的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海拔由原来的36.72米提高到39.29米,河两岸原来3至4米宽的堤顶路,现在拓宽到10米宽的“四好农村路”。

此外,以堤代路,将新建“四好农村路”240多公里,规划沿河公交线路5条,新设沿河公交站点46个,实现全县234个行政村公交运行全覆盖,不仅使沿河村庄交通闭塞的现状有了根本性改变,更打造了“河畅、水清、堤固、路通、岸绿、景美”的美丽河湖。

而为走好全域水系治理之路,筑牢鱼台生态根基,鱼台县坚持做活“水”文章,投资22.64亿元对全域水系进行生态综合治理,水环境监测指标改善明显,以老万福河国控断面为例,2021年氨氮指标为0.17mg/L,较2020年(0.32mg/L)下降46.88%,总磷指标为0.1mg/L,较2020年(0.178mg/L)下降43.82%,保证了“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一田两种、一水两用

循环种养让农民经济增收

做优农业底色,走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之路即是根基。

鱼台县紧邻微山湖,承担着黄河流域、南四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及南水北调东线水质保障的重任,是鲁西南平原河网区面源污染治理典型示范区。稻田退水、秸秆离田综合利用与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便是鱼台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措施。

“目前,全县28.7万亩农田退水实现了治理。”鱼台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主任孙厚强介绍,通过选择生态农业种植基地,试点建设农田退水“三池两坝”治理模式,构建由沉淀池+过滤坝+曝气池+过滤坝+生态池组成的“三池两坝”尾水净化工程,通过两个提水泵实现了尾水经沉淀过滤、曝气增氧、微生物降解及生态修复等作用,降低水体中的COD、氨氮、总磷、总氮等含量,实现水的循环利用。

同时,根据制定农田退水内循环路线图,建设沟渠,配套桥涵闸、二级提水站等,实现农田退水内循环,严禁农田退水流入河湖。并通过对田间地头沟渠进行生态化改造,及对沟渠设置生态浮岛、种植水生植物、增设曝气增氧机等措施,实现沟渠水体的进一步净化。

虽治理措施力度大,但农民亦可从中获益。“我们引导农户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等节水节肥技术的普及应用,大力发展稻(藕)虾生态种养模式。”孙厚强称,该模式深刻践行生态优先理念,通过实施“稻(藕)虾共作”生态循环种养,建立稻(藕)虾共生的生态循环系统。稻、藕为龙虾生长提供遮阴环境,龙虾排泄物为稻、藕提供天然有机肥,实现了两者良好生态共生关系。外加龙虾对水质要求高,对化肥、农药敏感,故而化肥、农药使用量会明显降低,化肥使用量较传统种植下降了30%以上,农药使用量减少50%以上,且全部使用生物农药。

如今,稻(藕)虾生态共作已成为鱼台生态农业发展新模式,全县稻(藕)虾生态种养面积达13.5万亩。“该模式实为‘一田两种、一水两用、效益同增’。”孙厚强说,据测算,农民稻藕虾共作亩收入比稻麦轮作亩收入高出近3000-6000元,经济效益非常显著,可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一村一品惠民生

产业振兴底气足

有了生态“好根基”,产业振兴发展鱼台也有了充足底气。除了远近闻名的鱼台大米,鱼台毛木耳、红辣椒亦不逊色。

4月13日,走进王庙镇毛木耳种植大棚,成排的菌包依次排开,朵朵毛木耳犹如含苞待放的花朵,长势旺盛,甚是喜人。

“目前我们合作社毛木耳菌包可实现年产2500余万袋。年产值达6000万元,利润约2800万元,可带动周边村1800余人就业,产品远销福建、云南、四川、广东、广西等地。”昌健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马汉友称,经过多年的发展,王庙镇毛木耳产业已形成原材料购进、园区标准化建设、菌包集约化生产、菌种的研发与生产、毛木耳产品深加工和废菌渣综合利用为一体的完整的绿色毛木耳产业链条,不仅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还投资200余万元建成废菌渣处理基地,立足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发展绿色农业,带动毛木耳产业迅速发展。

不仅如此,在距离不到十公里的鱼城镇亦有着“小隐隐于野”的特色产业。以卜桥、李党村为中心建成的鲁西南最大的辣椒交易市场,每年辣椒种植、销售总额达3.1亿元。鱼城镇辣椒烘干企业三四十家,年辣椒烘干量30余万吨,产值达18.1亿元,集散烘干量占据华北地区总量的40%、全国总量的10%。

2021年,“鱼城辣椒”成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品牌效应的加持下,鱼城辣椒实现农民持续增收致富,销往全国各地的干货市场及火锅底料生产厂家,呈现出“买全国,卖全国”的产业发展格局。

据了解,鱼台县坚持把发展“一村一品”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目前鱼台县拥有各类一村一品专业村52个,助推产业振兴惠民生。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