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更济宁客户端

获取更多服务

首页 -> 县区 -> 经开区 -> 列表
乡村振兴|济宁经开区:“合作社+强村公司”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2025-05-10 18:05 来源:更济宁客户端

济宁新闻网讯(记者 王晓丹 张璐 通讯员 王衍茹 栾菊 张娜)近年来,济宁经开区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市场化新路径,在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基础上,组建强村公司新型市场主体,聚合资源,发展特色产业,蹚出一条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途径。

在疃里镇狄家村大棚种植基地,一排排绿油油的胡萝卜苗长势喜人,即将上市销售。

济宁经开区疃里镇四合新村党总支书记 村委会主任狄宣曾:“亩产量能达到1.3万斤到1.5万斤,我们反季节萝卜上市的价格,往往要高于正常季节的3-5倍,一亩地的毛收入能卖到1.4万元左右。”

狄家村隶属于四合新村,2021年,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由于缺少好项目,合作社运营困难。2023年,狄家村携手邻近的土山村,以合作社为基础与一家农业龙头企业合作注册成立“共富公司”,发展反季节胡萝卜种植。两村以土地、资金入股,龙头企业负责技术指导和销售,形成“合作社+共富公司”“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新型合作机制。种植高峰期,基地每天用工100人,人均月收入近3000元。同时,延伸产业链条,规划初加工项目,并与附近养殖企业合作,发展农业生态循环经济。

济宁经开区疃里镇狄家服务区党委书记苏文轩:“以共富公司为平台,产业项目间开展深度合作,形成良性发展,培育更多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业产业品牌。”

对内整合资源,对外链接市场。“合作社+强村公司”新型市场主体,有效破解公共资源散、集体经济弱、合作社开拓市场难等问题,构建起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机制。马集镇刘街村合作社通过引入合伙人机制,打造食用菌“共富工坊”。合伙人以资金、技术入股,合作社以租赁方式盘活村民闲置庭院入股,共同打造蘑菇规模化种植、工厂化加工新型现代农业。

济宁经开区马集镇刘街村党支部书记 村委会主任王连峰:“发完菌老百姓直接买回去之后,他自己就可以出菇了,后期我们有专业人员去给他指导技术,出来的菇由我们合作社统一回收。”

济宁经开区马集镇上花林服务区党委书记陈建超:“群众通过收租金、务工、种植、废弃菌棒回收等多种渠道增加收入,平均来说每户每年能增加收入近5万元。”

今年,刘街村有16户村民加入食用菌共富工坊项目,发展食用菌棚30个,种植面积5000平米,村集体年收入预计达到20万元,同时带动周边4个村参与种植经营。同时,打造蘑菇采摘休闲观光农文旅融合项目,延伸产业链。

济宁经开区马集镇上花林服务区党委书记陈建超:“争取覆盖上下花林服务区全部13个村,种植农户达到100户以上,形成规模效应。”

济宁经开区党工委组织部组织二科科长张存远:“积极招募高层次乡村振兴合伙人,通过组织牵引、产业发展、村企结对等方式,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吸收村民就近就业,持续打造强村富民新场景,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力。”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