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更济宁客户端
获取更多服务
济宁新闻网讯(记者 刘长雨 屈勇 通讯员 贾萍 武盼 赵威)嘉祥县积极探索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充分挖掘文化内涵和生态价值,推动传统村落与农文旅等产业深度融合,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春和景明,繁花似锦。来到嘉祥县隋庄村,沿着油菜花田一路向前,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栋石头房屋,传统民居与现代田园交融,让不少游客流连忘返。
游客夏艳艳:“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的石头房子,给人一种古色古香的感觉,空气也非常清新,非常适合打卡拍照。外面的油菜花田,是那种田园风,让人感觉很放松。”
隋庄村是典型的古石头村落,拥有跨越百年的石砌民居,数座明、清时代的老宅院等资源。然而,由于地处山坳,过去受交通闭塞、土地贫瘠等因素制约,隋庄村一度成为了空壳村。
嘉祥县纸坊镇隋庄村党支部书记赵明恩:“原来村里一分钱没有,老百姓都出去打工去了,老房子都闲置起来了,只要长期没人住了,这个房子就慢慢地就塌了。”
推动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近年来,山东出台了一系列规划指引,组织专家开展“设计下乡”服务,并拿出9000多万补贴资金,开展试点保护修复。借助政策支持,嘉祥县对隋庄村及周边的四个传统村落进行整体风貌设计,不仅村里的古树、古井有了专属“身份证”,那些承载着“乡愁韵味”的闲置院落也迎来了新生。
嘉祥县建设工程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张先福:“建筑的外立面利用原来的传统工艺,用原来的石材修旧如旧,内部结构进行了加固,功能也进行了重新的提升。村庄道路,用我们本地的青石石材进行了铺装,与我们建筑风格保持一致。”
要想彻底激发传统村落的内生活力,修缮保护只是第一步。在经过系统调研后,当地把传统村落和周边的武氏祠、青山寺等历史文化遗产串珠成链,开发了4条旅游线路,并借助“荒山绿化”引导村民在沿途发展“花果经济”。
嘉祥县纸坊镇党委书记李先华:“按照一村一景,引导我们的村民规模化的种植了油菜花、杏树和桃树等农作物,逐步形成了纸坊镇现在三季有花,四季有果的生态经济,同步开展了乡村文化节、杏花节等文旅促消费的活动,以此来增加人气。”
村庄烟火升腾,游客往来如织,农文旅融合打开了传统村落保护开发的新思路。纸坊镇根据村民意愿,通过跨村联建,将传统民居和土地采取统一流转的方式进行招商引资,企业通过缴纳租金或者发放股权的形式,进行多业态经营。
嘉祥县原乡左岸景区负责人石兆利:“我们流转了村民的土地是900多亩,然后房子是47栋,打造了不同的功能区,包括餐饮区、游乐区、康养区以及乡间茶馆这种休闲区,去年接待游客量已经超过40万人了,带动周边的这些群众的就业和创业已经达到27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