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建设“产业强县 大美微山”

2023年08月21日17:54  来源:济宁新闻客户端  作者:栾维娜

济宁新闻网讯(记者 栾维娜)8月21日上午,济宁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县市区特色乡村振兴之路”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微山专场。

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也是一个大舞台。近年来,微山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山东重要指示精神,锚定“走在前、开新局”,以建设现代农渔强县为目标,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激活力,2023年围绕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重点实施乡村振兴“六大工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产业强县、大美微山”。先后被评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国家智慧生态渔业标准化示范区、中国河蟹生态养殖示范县、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省级耕地保护激励县、全省高标准农田整县推进示范县等,南四湖现代渔业养殖标准化试点分别入选国家级、省级标准化项目,微山县现代农业产业园认定为第三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驩城镇、微山岛镇吕蒙村等16个镇村被认定为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村、镇。

生态优先促发展  构建具有湖区特色的现代农业体系

坚持以绿色理念谋划高效生态农渔,发展现代农业、助力乡村振兴。一是优化生态种养路径。克服池塘退养影响,合理布局养殖空间,制定《南四湖渔业绿色发展规划》,形成北部乌鳢、南部虾蟹养殖格局。推进池塘生态化改造,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配建莲藕消纳池,打造“外封闭、内循环”模式,渔业生态养殖面积达到22万亩,全力争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二是加快三产融合步伐。破除“就农业抓农业”思维,以“农业+科技”提质效激活力,全市人才科技创新大会后,第一时间与陈松林院士签约乌鳢新品培育项目,联建育种工作室,推动种质改良、产业增效,叫响“好水养好鱼,好渔在微山”,现代渔业产业园年育苗能力突破35亿尾;以“农业+电商”打通线上线下,深化与京东、盒马鲜生等平台合作,渔湖产品进入家家悦、蓝海供应链;以“农业+文旅”放大5A优势,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渔业,举办荷花节、小龙虾节、大闸蟹节等。三是打响生态农渔品牌。开展品牌提升行动,举办大闸蟹、小龙虾专题推介活动,到北京销上海落济南,招代理设专柜办展厅,进单位进食堂进市场,微山湖大闸蟹荣获第六届中国国际现代渔业博览会产品类“金奖”;传承老字号传统工艺,打造莲藕、芡实、菱角等“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持续挖掘放大“微山湖”品牌效益。

集中优势育龙头  助力乡村产业兴旺

突出产业化引领、大项目带动,推动农业全链条升级、全产业增效。一是完善服务链,扎实助企攀登。深化包挂领办模式,创新观摩考评机制,市级以上示范社(农场)纳入重点培养,“一企一策”制定攀登计划,加速康源堂上市进程,助推远华、微山湖经贸等老字号发展壮大。二是延伸产业链,打造百亿集群。聚焦造链强链延链,强力推动总投资17.8亿元大健康产业园、15.5亿元中电投“超级渔仓”项目建设,贯通种养、加工、研发全产业链,打造环南四湖地区“鱼苗库”“鱼筐子”;推出“微山湖渔家菜”系列预制菜,加快推进鲁西南冷链物流园建设。三是拓宽增收链,推进共同富裕。实施“五统一”工程(统一苗种供应、统一养殖模式、统一成蟹收购、统一产品品牌、统一市场销售),将零散养殖企业、合作社、个体户集中到全县一条产业链上,推动10万亩河蟹养殖纳统。积极发展按揭农渔业,“鲁担惠农贷”新增放款5.1亿元;首创“大闸蟹保险”,填补省内渔业政策性保险空白。扎实开展劳务技能培训,鼓励农民发展民宿、电商、家政等乡村服务业,在家门口创造更多就业创业机会,实现村集体、农户双收双赢。

深化农文旅融合  探索实施文旅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径

充分发挥微山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优势,持续做强文旅产业,加速推进乡村振兴与文旅融合。一是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强化微山湖旅游区5A级景区、南阳古镇4A级景区和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带动,大力发展“湖区观光、岛上度假、渔村休闲”全域旅游模式,推进66个景区化村庄创建,逐步实现全域景区化,争创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二是打造“文旅康养”百亿集群。统筹推进全县旅游资源整合,加快推进“渔家里”等文旅融合项目建设,打造一批凸显微山湖特色的文旅项目。与山东文旅云智能科技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打造全省首家县级区域旅游区“文旅+科技”融合基地。三是做优直播电商产业生态。成立了微山县电子商务促进会,引导电商主体抱团发展。举办全县电子商务和品牌建设专题讲座、“顺丰顺水·‘蟹逅’微山”—电商快递融合助推微山湖渔湖产品品牌上行推介会,组织省内外50多家优秀电商企业与县农渔业合作社和种养殖大户对接合作。1-6月,全县实现网络零售额3.57亿元,同比增长38.7%。

提升城乡环境品质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聚焦重点补短板。扎实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完成264个村生活污水治理、6万余个户厕建设,市级以上美丽乡村达到71个;改造提升农田排涝基础设施,增强北部乡镇防汛排涝抗旱能力;开展精致城镇建设,对11个乡镇驻地实施“五改”“九个一”工程和治理“十乱”攻坚行动,全面提升乡镇驻地整体环境水平;统筹推进压煤村庄搬迁和渔民上岸工程,加速新型城镇化建设。

系统实施“微换装”。突出存量管理,做好增量利用,化整为零、聚少成多、变废为宝,打造“四小园”生态板块3000余处,改造特色民宿200余间,栽植苗木30多万株。突出“一村一韵”“一村一景”,植入红色文化、渔家文化,全面提升运河里风情风貌。

全面推广“信用+”。深化“一领三治”(党建引领,村民自治、网格精治、社会协治),开发人居环境小程序,推行“清洁户”评选、“红黑榜”公示、“积分制”奖励,引导农村党员带头参与美丽庭院建设和星级文明户评选,引领全民形成良好卫生习惯和环境意识。

守牢两条底线  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

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县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75万亩以上,总产稳定在33.6万吨左右,总产不低于上年、力争有所增加。同时,抓好设施农渔业、畜牧业生产,保障“菜篮子”产品供应。

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压紧压实各级责任,聚焦脱贫不稳定、边缘易致贫、突发严重困难户等重点群体,聚焦“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等重点领域,强化防返贫监测和帮扶,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确保脱贫人口和脱贫地区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六坚持党建引领  筑牢乡村振兴战斗堡垒

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乡村振兴责任制要求,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坚持高位推动,构建形成了县委农委统筹、县直相关部门协同推进、乡镇(街道)具体实施的工作格局。县、乡党委定期研究乡村振兴工作,党委书记切实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情况作为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落实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加强农业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对涉农干部的培训力度,深化纠治乡村振兴中的各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推动基层把主要精力放在谋发展、抓治理和为农民群众办实事上,为推进全面乡村振兴夯实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