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绘和谐共生新画卷——邹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掠影

2023年06月02日09:12  来源:济宁日报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近年来,邹城市致力于从传统资源型城市向全面绿色发展转型,风雨兼程,砥砺前行,奋力谱写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如今,这里林海苍翠、绿草如茵、风光秀美,集青山、绿水、古城于一身,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一张张闪亮的城市名片,更为这座文明古城增添了新的魅力。

和谐共生灵动画卷

孟夏时节,草木葱茏,万物并秀。连续降雨过后,在邹城大束镇潘庄水库再现桃花水母。桃花水母,又称桃花鱼,降落伞鱼,号称“水中大熊猫”。诞生于距今约6.5亿年前,比恐龙还早,是一种濒临绝迹、古老而珍稀的腔肠动物,对环境质量要求极为苛刻,水质好则繁衍生息,水质差则销声匿迹,堪称水环境的“晴雨表”。

总面积1002.15公顷,湿地面积428.44公顷,湿地率42.75%的邹城太平国家湿地公园,属于华北平原典型的采煤塌陷新生湿地。公园内生物资源丰富,有植物94科400种、兽类6科11种、两栖类动物4科6种、爬行类动物5科7种、鱼类11科24种、鸟类167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植物2种、Ⅱ级保护植物4种,国家Ⅱ级保护珍稀鸟类13种,国际濒危鸟类7种。其中,发现了珍贵的“鸟类中的大熊猫”——震旦鸦雀。青头潜鸭的数量由2015年最初发现的5只,增加到现在的80只左右,已经形成了青头潜鸭稳定集群。

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邹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禽类落户繁衍或越冬。能歌善舞的“恋爱达人”凤头䴙䴘、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鸟界“超模”黑翅长脚鹬、喜欢热闹的鸥嘴噪鸥等或振翅飞翔,或昂首信步,优美的身姿与波光粼粼的水面相映成趣,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灵动画卷。

塌陷地治理新模式

现如今满目葱翠的邹城太平国家湿地公园,多年之前,却是一片塌陷地。为改善环境,邹城积极探索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方式,生物链治水就是其中有效的一种。兖矿清湖生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王鑫介绍说,“生物链治水就是将池底的黑臭淤积物,通过微生物技术进行转化,把污染物转化培养成投喂河蚌的藻类营养。在这个过程中不添加任何化学试剂,不污染水体本身,帮助水环境建成一个稳定的纯生态食物链系统,通过层层营养传递关系,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最终达到生物清淤生态治理的目的。”一个3年或4年的河蚌在常温下每天过滤40到50升水,相当于一个小型的净水器。河蚌养殖,让水清起来、景美起来,还产出了大量高品质珍珠。眼下,100多万只河蚌陆续成熟,产值超过千万元。

近年来,邹城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持续加大国土生态修复治理投入,探索出防治并重、边采边治、先治后采、治理与利用相结合的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机制。将采煤塌陷地治理规划与土地、林业、湿地等相关规划有机衔接,统筹布局采煤塌陷地治理时序和方向。对塌陷程度较轻的,优先复垦为耕地,对塌陷程度较重、形成坑塘水面的,采取挖深垫浅、岸坡整治、生态复绿等措施,进行生态修复,实现治理模式多元化。依托塌陷地治理后形成的独特自然生态系统,因地制宜发展“农林渔文旅”生态产业,推动“生态洼地”变身“产业高地”。成功争取全国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成为山东省唯一入选的县级单位。

沁人心脾邹东深呼吸

54岁的护林员曹春成,35年如一日坚守在邹城市国有十八盘林场的深山老林里。老曹守护的十八盘林场面积4052亩,森林覆盖率高达98.2%,总蓄积量1.8万立方米,人称“邹东第一天然氧吧”,是远近闻名的生态旅游、休闲度假胜地。截至2022年,邹城市有林地面积72.02万亩,森林覆盖率33.29%,城区绿化覆盖率42%。

在“邹东后花园”的香城镇,当地大力实施“旅游+”“生态+”工程,推动农业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建成洪山流域大樱桃基地、张桃香泉葡萄基地、北齐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休闲旅游农业基地,推动产区变景区、产品变商品、农房变客房。老龙湾梨花节、乡村音乐嘉年华、大樱桃采摘、七彩夏日研学游、农民丰收节等五大乡村旅游系列主题活动,让游客领略香城山水,感受香城之美。

桃花水母现身的大束镇厚植生态优势,聚力筑巢引凤,先后修缮农村道路近500公里,绿化荒山4600余亩,打造了大沙河、鸿山、葛炉山等生态绿化样板,成功吸引中国蓝城、浙商文旅等市场主体投资兴业,形成了大洪沟超级乡村——蓝城云梦桃源高端民宿、葛炉山桃——白塔寺苹果——山沃油杏赏花采摘、大沙河——匡衡湖文旅综合体——鸿山休闲观光、时枣行——灰城子——钓鱼台乡村体验等4个精品文旅片区,年吸引游客百万余人,成功纳入山东省旅游民宿集聚区创建单位。以“乡村好时节”为主题,开展春社市集、秋社邹鲁等活动,为群众搭建体验农耕文明,传承地方习俗,守护乡土文脉的广阔平台,不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绘出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最大同心圆。

围绕生态文明建设,邹城先后打造了近郊游、邹东山区生态、文旅融合、湿地观光4条示范带,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大束片区)、城前镇中国“两山两化”实践样板区等8个示范区以及120个省市级美丽乡村。通过党群双向奔赴、点线面同向发力,引导带动广大群众积极主动投身乡村振兴、建设美好家园。

绿色家园入画图

聚焦解决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邹城扎实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大力实施生态优先行动,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全力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2022年,邹城治理黑臭水体13处,鲁抗中水回用工程建成投用,白马河国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实施荒山绿化三年行动,新增荒山绿化及森林抚育面积2.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2平方公里,成功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16、同比改善4.8%,PM10、PM2.5同比改善9.2%、9.8%。2022年6月,邹城市成功入选2021年度山东省生态文明强县,同年 12月,邹城市成功入选第三批山东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邹城,这座历史悠久的古老城市,正日益成为魅力四射的绿色家园。一幅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一座更加宜人、宜游、宜居、宜业的幸福和谐美丽之城,正呈现在世人面前。(通讯员 赵波)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