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文明实践成为群众“必修课”

2022年11月17日22:04  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确保‘五有’、做好‘五为’、实现‘五聚’,让美德健康生活方式深入人心,让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管用实用好用,成为群众领悟创新理论、学习政策法规、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文化生活、推动移风易俗的主阵地。”11月16日,在济宁市兖州区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研讨会上,兖州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允锐表示,文明实践已经成为兖州广大市民群众乐于参与的“必修课”。

早在2019年,兖州区就实现了区中心、10个镇街实践所、344个村居实践站三级组织架构全覆盖,并基本达到了“五有”,即:有场地、有队伍、有活动、有项目、有制度。该区依托遍布城乡的“蒲公英夜堂”,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构筑群众思想道德高地,打造群众凝心聚魂的精神家园。

理论宣讲是文明实践首要任务。为让群众修好理论课,兖州区规定中心(所、站)每月开展5次文明实践活动,其中至少一次是理论宣讲。以区委党校老师为骨干成立了26人的理论宣讲骨干队伍,并培训了119名“乡音宣讲队”,深入“蒲公英夜堂”宣传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区中心开设了饭前、课前、队前10分钟宣讲“微课堂”,打造了“兖讲乐万家”宣讲品牌。宣讲队来到社区庭院、村口田间,身边人讲身边事儿,用大白话阐明大道理。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文化、科技、法律、农技、教育、应急、卫生健康、心理疏导和道德模范8支69人的专业宣讲队伍和81名驻村“第一书记”全部沉到实践站,开展新理论宣讲活动。截止目前,全区学习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300余场次,听课群众达万人。

目前兖州区每5.3人中就有一名志愿者,以为老、为小、为困难群体、为心理疏导和情感慰藉群体、为社会公共需要,即“五为”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成为兖州市民的觉悟。区成立了志愿服务总队、镇街中队、村居小队;17支专业志愿者队伍为群众提供精准服务;16支常态化骨干社团组织志愿服务队常年活跃在基层。村居实践站推行“3+N”模式,即必须建立理论宣讲、“五为”、倡树美德健康生活方式3支志愿服务队伍和文化活动、红白喜事帮办、疫情防控等N支志愿服务队伍。按志愿服务时长和质效给予积分制评定奖励,激发了群众争做志愿服务的原动力。

将电影、图书、表演、宣讲、人气即“五聚”聚集到实践站,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活动是广大市民必不可少的日常功课。全区数不清的舞蹈队伍、老年文化艺术表演队、非遗展演团队等成为“蒲公英夜堂”的主角,在这里群众开展跳舞、唱歌、打太极、学绘画、读书写字、非遗传承等各类文化活动,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提高文明素养。“我们早晨有徒步健身,晚上跳广场舞,节假日排练文艺节目,每逢重大节日社区、村庄、企业都邀请我们去做文艺表演,找到了展示自我价值的舞台,也很开心。”兖州华诚全民健身队队长常艳霞说,通过参加这些有意义文化活动,感觉自己变了个人似的,总有一种追求向上向美的精神动力支撑着。

在文明实践“必修课”里,兖州市民还把倡树美德健康生活方式作为新时尚。区文明办开设了“四德大课堂”,以涵养正气、履行责任为切入点,塑造爱国励志、好学上进、团结友善、修身律己的个人品德;以孝老爱亲为切入点,倡导勤劳节俭、尊老爱幼、夫妻和睦、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以建设“端信兖州”为切入点,遵守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清正廉洁、办事公道的职业道德;以培育爱心、维护公序良俗为切入点,教育引导群众树立爱护环境、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爱心捐助的社会公德。去年下半年以来,兖州区以红白喜事帮办、推行移风易俗为重点,在村居实践站里开设“新风堂”,村居党员干部带头,动员“五老”“乡贤”“热心人”参与红白理事会,帮助群众办理红白喜事,遏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坚定摒弃恶俗婚闹。一年多来为群众节省开支2300多万元,良好家风带动文明村风,成为兖州乡村文化振兴的一大标志。

“下一步,我们积极打造文明实践文化综合体,构建15分钟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圈,群众既是文明实践参与者,也是受益者,在文明实践‘必修课’里,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张允锐表示。(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孟一 通讯员 王洪玮 宋墁 报道)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