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文艺工作聚焦文化“两创” 助力创建“全国一流文化名市”

2023年12月18日19:50  来源:济宁新闻客户端  作者:栾维娜

济宁新闻网讯(记者 栾维娜)12月18日下午,济宁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济宁市“文化两创 十年答卷”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3场)——文化“两创”的文艺担当,介绍济宁市文艺工作助力文化“两创”有关情况。

2013年以来,市文联立足济宁地域文化特色和资源禀赋,通过深入梳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守正与创新、内容与形式、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以“创造性转化”为依托,着力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活力;以“创新性发展”为关键,着力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气息。

立足传统文化资源,打造系列文化品牌,扩大济宁文化影响力

一是策划“孔孟之乡汉碑行”系列活动,打造“书法济宁”品牌。自2016年11月,联合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启动实施“孔孟之乡汉碑行”活动,截至目前,已组织大型访碑活动及书法作品展7场,学术研讨会5场,出版图书7部,录制纪录片2部。“孔孟之乡汉碑行”已成为济宁打造汉碑文化品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成功举办三届电视书法篆刻大赛;开办《书法济宁》电视栏目,制作播出节目470余期,每年邀请历届获奖作者及知名书画家为群众现场书写春联,送去新春祝福,打造了“红红的春联过大年”书法展览、体验品牌。该栏目将传统书法艺术与现代电视媒体相结合,进一步拓宽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推广途径。近年来,又陆续承办了“海岱俊峰”山东优秀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共建人类美好未来”——美术作品邀请展、书法篆刻精品展,“传承与转化——全国隶书楷书名家邀请展”、“当代书法名家走进济宁书法公益教学”“中国书法大讲堂暨隶书楷书创作云课堂”等系列活动,进一步叫响“书法济宁”品牌。

二是推进儒学研究阐发,打造“儒家文化”品牌。组织专家编撰《儒学经典三百句》一书,至2019年形成了书法版、修订版、中英文漫画版及口袋书系列丛书,登上“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传统文化专栏,并在机关单位、学校、乡村儒学讲堂广泛普及,同时推动系列图书走出国门、走向国际,成为济宁市推动儒家文化普及化的标志性读物;2021年出版发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德故事》数字图书(中英版),用传统图书和数字图书的形式,同步展现经典历史故事;编印2020年、2021年《儒学日历》,制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动画片《中医药的故事》,把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成为随手可及的文化滋养;承办“2022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 第八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开场活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全国书法篆刻名家精品展”,作品不仅彰显视觉艺术的人类共同价值,也完美诠释了“人类文明多样性与人类共同价值”的论坛主题。在2023年第九届世界文明论坛期间协助出版了独具济宁儒家文化特色的《尼山之光》报告文学作品集,积极推动了济宁儒家文化的宣传推介。

三是扎实推进曲艺、戏剧、山东琴书、鲁西南鼓吹乐、渔鼓等传承发展工程,打造“曲艺济宁”品牌。2013年以来每年通过组织开展公益性少儿曲艺师资培训班的方式,面向全国免费培训少儿曲艺教师5300多名;组织编写了《少儿曲艺教程》《少儿快板教材》等,填补了少儿曲艺教程的空白;组织开展曲艺进校园及少儿曲艺赛事活动,每年走进全市中小学校、幼儿园,开展曲艺教学;通过举办五届山东省少儿曲艺展演有力地培养了曲艺艺术的后继人才;通过开展济宁市非遗保护与传承——鲁西南鼓吹乐展演为传统技艺普及提供展示舞台;每年举办“周末相声会”及主题专场演出达90余场;济宁市曲艺小品大赛持续开展到第二十届、济宁市戏曲票友大赛持续开展到第五届,促进了济宁民间传统优秀文化的繁荣发展,梁山、金乡、任城被评为“山东曲艺之乡”。今年,嘉祥县“山东曲艺之乡”创建工作成功通过省曲艺家协会验收。

四是积极推动主题性文艺创作,继续打造济宁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品牌。2019年济宁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启动以来,全市美术工作者积极参与,创作推出了一批具有本土特色、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优秀美术作品,掀起“笔墨当随时代”的创作热潮。2021年、2022年、2023年连续举办三届山东省“寻找美术符号 助力乡村振兴”济宁市成果展,2023年启动“美术里的济宁”写生创作活动,艺术家以美术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为切入点,结合济宁人文乡情、自然风貌等题材,积极寻找济宁独特的“美术符号”,提升了乡村振兴的文化软实力。同时积极筹备2024年济宁美术双年展,探索打造独具济宁特色的美术品牌。

五是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扬走深走细,持续开展文艺志愿服务品牌活动。几年来,在新年春节期间和“5·23”文艺志愿服务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各艺术家协会,以“到人民中去”“美丽乡村行”“文艺扶贫·助力小康”“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黄河大集”春节季等为主题,组织全市美术、书法、舞蹈、戏剧、曲艺等艺术门类的艺术家深入机关、社区、农村、企业开展慰问演出、采风创作、辅导培训、展览展演、笔会讲座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艺志愿服务活动,每年210余场次,参与艺术家4000余人次,受益群众达60万人次,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打造了“送戏下乡”“戏曲进校园”“曲艺名家走基层”“名刊名家进名城”文艺培训讲座、“传承好家风”书法惠民活动、“美术里的济宁”写生培训活动、“音乐大讲堂”“月末音乐会”“周末相声会”“广场舞培训”“走百村入千户送万照”“杂技惠民演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等志愿服务品牌,其中,“音乐大讲堂”“周末相声会”“月末音乐会”等活动项目化、品牌化、专业化特点突出,被列为省委宣传部《2023年文化惠民清单》,打造在全省有影响力的特色文艺志愿服务品牌矩阵。

树牢人才意识,实施文艺精品工程,文艺创作成果丰硕

一是锚定“出人才”,发挥奖项引领作用,努力打造一支梯次分明、衔接有序的文艺队伍。已连续举办六届“乔羽文艺奖”济宁市优秀文艺作品评选,实现市级各文艺门类最高专业奖项的全覆盖,历届累计评奖“艺术作品奖”400余件,“文学创作奖”150余件,大大激发了全市文艺界创作活力,打造了文艺精品,增强了济宁市文学艺术作品在全国、全省中的竞争力。在全省率先实施签约制文学艺术家制度,涵盖文学、音乐、书法、美术、曲艺、舞蹈等多个文艺门类,首批签约13位艺术家。积极推荐优秀文艺名家申报“济宁文化名家”“济宁文化英才”等青年人才培养系列工程,做强“文化名家领航 助力文化两创”主题系列活动;打造“儒韵菁华”济宁市青年书法篆刻人才培养工程,推进少儿曲艺传承发展工程,打造“名刊名家进名城”系列活动等,通过邀请国家、省知名艺术专家来济宁以培训、研讨、座谈交流等形式对济宁文艺人才进行培训,济宁文艺队伍不断壮大,文艺创作水平不断提升。

二是紧抓“出精品”,紧扣时代脉搏,创作一批反映时代画卷、社会风貌的文艺精品。充分利用本地历史文化资源,组织创作了一批反映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优秀作品,各门类文艺精品不断涌现,如歌曲《尼山的月光》、戏曲《孔子拜师》《孔子试徒》《断机教子》《孔子礼政》《孟母》等,反映当代人民群众生活和儒韵乡风的作品《圣水河的月亮》、电视剧《福星临门》等。济宁文艺在国字号大奖中崭露头角,济宁在多届“泰山文艺奖”和山东省“文艺精品工程奖”评选中获奖数量位列全省前列;滑稽节目《岁月》荣获中国杂技界最高奖金菊奖;孙东波获得“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全国最高奖、王兆会、徐可然、陈靖分别获“中国书法兰亭奖”,刘士福、李新花等一批本地艺术家分别获“中国曲艺牡丹奖”“中国戏剧梅花奖”,作家程相崧获第二十届百花文学奖·网络文学奖金奖,屈绍龙获第五届叶圣陶教师文学奖;剧目《空城计》获第十三届国戏杯学生戏曲大赛金奖。签约制艺术家的长篇传记文学《河道总督》在《中国作家》头条刊发,中篇报告文学《归来》在《人民文学》头条发表,《声声祝福你》入选“中国舞蹈家协会百姓健康舞建议推广作品集”等。举办“好韵济宁”2023原创歌曲创作征集,28首原创歌曲在《词刊》发表等。近十年来,据不完全统各门类在山东省直部门及国家相关部门举办的奖赛展演获奖(入展)、重点期刊发表作品共计1949项。

服务党和政府工作大局,倡树新风正气,助力创建“全国一流文化名市”

一是围绕中心大局,举办重大主题活动。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大时间节点,聚焦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文明城市创建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举办艺术作品征集、专题书画摄影展、文艺演出等重大主题创作和展览展演活动300余场次。

二是围绕倡树新风正气,组织道德模范宣讲团。济宁市曲艺家协会组建“普法说唱艺术团”“道德模范宣讲团”,创作山东琴书《百药出征》《风水先生骗人记》《严打六只狼》、河南坠子《党的十九大喜讯传万家》等作品,配合宣传党的“法制教育”“反邪教宣传”“公民道德教育”等活动深入到农村田间地头,把党的方针政策以曲艺的形式送到了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