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更济宁客户端

获取更多服务

首页 -> 文旅 -> 列表
以济之力 | 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济宁文化“两创”硕果累累
2024-12-31 09:18 来源: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知之愈明,行之愈笃。作为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儒家文化发源地,济宁既深挖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又创意创新,通过“八个融入”为抓手,树标杆、作示范的同时,不断从“生活化”“场景化”“当代化”等方面持续探索,让优秀传统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如今,文化“两创”在济宁这片土地上“多点开花”,逐渐形成了可学习、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以点带面“深耕细作”

让文化更加“鲜活”

新时代,走好“两创”实践之路,让文化“活”起来,融入青少年教育是着力点。将文化落在人心上,落在行为习惯养成上,是济宁探索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有效举措。

国将兴,必尊师而重傅。9月10日,一场场别开生面的敬师礼在济宁这片文化沃土上铺陈开来,也让孔子文化进校园更加具象化。

在尼山脚下,孔子博雅学校内经典诵读亦成风尚。“自2022年成为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示范学校以来,学校扎实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尼山孔子博雅学校执行校长陈效军说,学校做到每天1节经典诵读课,每大周4节国学经典教育课,小学和初中阶段亟需学习《周易》《老子》《诗经》,诵读诗词古文300篇。

而为使传统经典更具易读性,由尼山世界儒学中心组织编纂、孔子研究院具体实施、出版的《尼山丛书·国学经典音注》即是在学术理论层面上深入正本清源、加强研究阐释的基础上,以“大字、注释、注音、诵读”为特色,促使国学经典走进青少年和广大国学爱好者心灵,让更多人爱上传统文化。

“对比市面上其他类似书籍,这套《尼山丛书·国学经典音注》丛书不仅涵盖导言、注释、注音还设置章旨,综述每个篇章的主旨大意,有利于提高阅读效率。此外,书籍的权威性、准确性,为我们的日常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指引。”济宁学院第二附属小学班级部主任孔霞表示,书籍中“生”“知”等标注,加深了学生对通假字的认识,提升了文言素养,这对语文、历史等科目的学习也起到积极作用。

传承发扬儒家文化智慧

三部丛书阐发儒家精神内核

聚力儒学“登峰”研究,是更好传承和发扬儒家文化智慧,提升儒家文化传承创新话语权。

“作为一家研究儒家思想的文化机构,在学术研究方面,我们制定了三个方向的系列丛书,希望借此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孔子研究院研究员、科研管理部部长魏衍华介绍,2024年年底研究院将推出一场礼乐“大戏”,即《中华礼乐文明大系》丛书。

该套丛书由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杨朝明主编,是一本通俗的学术理论读物,包括《中国“三礼”述要》《中国传统成人礼》《中国传统婚礼》等十个部分,每部分约8-10万字,不仅有传统礼制、礼仪的介绍,也有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相关研究。“中华文化是以礼乐为特色的,孔子、儒学要在当代社会产生作用,就要努力建立人人讲礼的新礼乐,让礼乐文化成为社会的‘底色’。我们要做的是对传统的‘礼乐’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损益,以适应当代社会。”

另一套丛书则是孔子思想历代中国。该丛书以时间为轴线,梳理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直至五四运动不同时期的时代特点、儒家文化特点。“多数时期,孔子思想对现实社会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但另一方面,现实社会又反作用于孔子思想,令孔子思想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特性,二者之间具有很强的互动性。”魏衍华说,该丛书旨在通过对历史的探究,令孔子思想更好地为人所用,指导今天和未来。

同时,为阐释《孔子家语》蕴含的圣贤智慧,打开《孔子家语》研究的新局面,2021年10月,“《孔子家语》与中国文化新认识高端学术论坛”在曲阜召开,会议结束后,遴选、整理出二十余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以及五位著名学者接受中国孔子网的采访稿,汇集成《论语学研究》(第三辑)。魏衍华介绍,目前《论语学研究》正进行第四辑的整理编撰。“而且我们还准备出3册共150万字的《曲阜儒家碑刻文献》,丰富该方面的研究。”

激活文化“源头活水”

助力文化“两创”具像化

济宁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勇担文化使命,以示范片区为载体、以全面融入为主线、以重大活动为牵引、以重点项目为抓手,激活儒家文化“源头活水”,形成“一区引领、双轴驱动、五章并举、八个融入”的生动格局,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彰显了新担当、展现了新作为。

依托尼山世界儒学中心,济宁与清华、北大等16所顶尖高校共建联合研究生院。同时,组建12个儒学研究高端学术团队,初步构建起“一个中心、若干分中心、N个研究基地”的儒学研究体系。“儒学讲堂”普及教育品牌,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群众生活,更接地气。通过整合三孔、两孟、大运河、微山湖、梁山等优势资源,打造文化圣地体验游、国学经典研学游等四大精品旅游线路,高能级开展文旅融合……研究阐发、普及教育、传承创新、文旅融合、传播交流“五篇文章”越来越丰厚,内容越来越精彩。

作为全市文化“两创”的重要载体,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锚定“突破尼山片区建设,强化核心带动功能”的战略部署要求,接续研究实施“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提升配套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济宁市高质量推进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建设行动计划(2022-2025)”《尼山文化片区综合发展规划》,相继建成尼山大学堂、尼山讲堂、鲁源小镇等一批牵引性强的重大文化工程项目,一体打造尼山圣境、夫子洞、耕读书院和周边村落,建成鲁源小镇核心区一期工程,全面打响“千年鲁源 万世昌平”文化地标,有力地提升了尼山文化片区的文化承载功能和基础保障能力。

“文化就是生活的一种样法。文化要想是活的、有意义的,一定是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文化的教化作用,一定在体现在具体的生活之中。”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副院长、礼乐文化研究与推广中心主任、教授宋立林表示,济宁是孔孟之乡,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的发祥地,一直以来文化底蕴就特别深厚。济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方面,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政德教育、教育教学、乡村振兴等“八个融入”举措,是一次有益探索,令济宁成为全国很多地方前来学习的样板。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