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记丨精美的石头会“说话”

2024年01月30日18:36  来源:闪电新闻  作者:董光强

文/董光强

“一部镌刻在石头上的华夏史”“引经据典,厚重典雅,这部大片值得一看”……近日,四集大型纪录片《武梁祠》在山东卫视火热播出,让人仿佛置身历史长河,吸吮文化养分,感受中华文明的独特精神魅力。

《武梁祠》是山东广播电视台坚持精品化原则和国际化视野重磅推出的又一部力作,进一步丰富了“鲁派纪录片”的内容体系,擦亮了“鲁派纪录片”的名片。

01 / 武梁祠,你了解多少?

何为武梁祠?你或许第一次听说,或许知之甚少。

“济宁汉画甲天下,嘉祥汉画冠济宁”。武梁祠矗立在济宁市嘉祥县南十五公里的紫云山北麓。这座汉代祠堂,宛若一部刻在石头上的《史记》。

武氏祠是整个武氏家族墓地的统称,包含至少三座祠堂以及墓室、墓碑、石阙、石狮等,其汉画像石被誉为“中国汉代历史百科全书”,后世学者常沿用“武梁祠”来代指整个武氏祠。

这里有目前发现最早关于“三皇五帝”的形象记录,诸多画像已成为中国古代艺术形象目前最早的范本。陕西黄帝陵的黄帝像、浙江会稽山的大禹像、教科书中的“荆轲刺秦王”等画像都取材于这里。

武梁祠所蕴含的丰厚史学价值及其思想、艺术魅力,至今熠熠闪光。它最大的特点是丰富而系统的图像,可谓“禀三代钟鼎玉器雕刻之工,开两晋唐宋绘画之先河”,是一部表现中国人精神宇宙的史诗性作品。

精美的石头会“说话”,透过一块块冰冷的石头,我们能“看到”汉代的政治、社会、文化及人物故事,我们能凝视历史、触摸华夏文明。

早在1961年,嘉祥武氏祠与北京故宫、曲阜三孔、西安碑林、敦煌莫高窟等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学界专家认为,武梁祠在世界艺术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与帕特农神庙、蒙娜丽莎相提并论的作品。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家族祠堂为何成就了绵延千年的学术传统,吸引着全球目光?这个问号如何更好拉直,是否可以把小众题材的武梁祠摄制成易于大众传播的视觉作品?

02 / 如何拍好武梁祠?

从决定拍摄到呈现到受众面前,山东广播电视台主创团队历经近两年,抽丝剥茧、精心打磨。纪录片《武梁祠》一经播出,在业界和学界引起广泛关注。笔者看来,故事化、国际化、广阔性、艺术性是这部纪录片的破圈“法宝”。

故事化。选择一个相对冷门的题材,创作者需要勇气。为了让作品更加吸引人,就要秉承主题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细节化、细节画面化的创作手法。从“探碑”到“窥象”,再到“錾刻”“传拓”,《武梁祠》每集都有一条主线,脉络清晰、点面结合,在石壁到荧屏跨越之间拿捏精准,故事栩栩如生、扣人心弦。

国际化。创作《武梁祠》,是一次中华文明探源之行,更是一次文明交流互鉴之行。读懂武梁祠,既离不开巫鸿、郑岩等知名专家学者,也绕不开美国汉学家费慰梅、法国汉学家沙畹等外国友人。纪录片创作团队专门到美国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芝加哥大学等地进行采访、拍摄,用国际视野构建独特的叙事体系,彰显了主流媒体的责任和文化大省的担当。

广阔性。古代关于武梁祠的不少记录材料早已散佚,中外学术研究更是颇为专业晦涩,纪录片的创作难度可想而知。起于武梁祠,又不止于武梁祠;专注画像石,又不限于画像石,《武梁祠》在紧扣主题的同时,在横向、纵向剖面适度发散,大胆尝试,做到纵贯古今、横跨东西。

点击播放键,仿佛打开了一扇穿越历史长河的大门。您可以看到,运河河官黄易和现代青年摄影家塔可这两位探碑人开启超越时空的“邂逅”、《孔子见老子》图登上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鲁迅也是拓片“发烧友”、费慰梅像拼“七巧板”一样提出一套“复原”武梁祠的方法等等,《武梁祠》每集40多分钟,就像一堂堂生动有趣的文化课,让人沉醉不能自拔,久久回味不过瘾。

艺术性。多维诠释主题,让武梁祠更加立体生动;艺术表达赋能,则让文化更加丰富深邃。纪录片《武梁祠》对史实考据严谨,在构图、光影、声音等各方面都追求艺术的极致表达。同时,通过场景模拟、微观摄影、抠绿等手法,用创新的视听语言鲜活再现厚重的故事,挖掘展示武梁祠的多重价值,给人带来深层次的联想与感悟。

值得一提的是,《武梁祠》对历史场景的还原和意境塑造,堪称“电影级”,让以往不太容易呈现的历史人文题材的视听作品更精细、更精致。在创作过程中,团队专门在济宁嘉祥等地搭建实景,邀请嘉祥石匠本色演出,在道具选择上还专门寻找、使用手工制作的石头,还原效果更逼真、感染力更强。可以说,《武梁祠》对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的成功探索,让“鲁派纪录片”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芝加哥大学教授巫鸿和北京大学教授郑岩是研究武梁祠的著名专家,两人欣然担任纪录片学术顾问,看片后,都给予高度评价。巫鸿教授表示,纪录片叙事巧妙,娓娓道来不说教,艺术性强、学术性高、可看性强,质量过硬。

03 / 《武梁祠》能带来什么?

文艺作品助力文旅融合的作用不容小觑,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把都市人的心“吹向”了云南大理、电影《长安三万里》上映后西安暑期研学线路更加火爆、《繁花》让取景地之一的上海市南京东路和平饭店走红,近年来,不少影视作品出现了“一部剧带火一座城”“一部电影带火一座城”的现象级效应。优秀纪录片亦是如此,其价值不仅在于影像,更在于时代价值和社会影响。

在某种程度上说,纪录片的全链条生产,离不开主流媒体的创作热情,更离不开地方的高度重视,两者是双向奔赴和合作共赢的关系。2022年,山东广播电视台联合中共东营市委宣传部联合出品《大河之洲》,以4K画质呈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画卷;2023年元旦期间,山东广播电视台联合泰安市委、市政府联合摄制的《大泰山》播出。

文化和旅游有着诸多共通之处,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潜力无限。对山东广播电视台而言,锤炼了队伍、打造了精品、记录了历史,进一步壮大了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对地市来说,通过纪录片塑造了立体的地域品牌,撬动了更多发展资源,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比如,《大河之洲》《大泰山》播出后,“溢出效应”明显,文旅品牌新形象加速传播,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东营厚植底色,奋力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大河之洲”绽放生态之美;泰安抢抓机遇,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泰山景区2023年接待游客突破860万,创历史新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在刚刚落幕的2024年山东两会中,省政府工作报告对2024年重点工作进行了谋划部署,确定了“十二个抓实抓好”的任务,抓实抓好文化繁荣兴盛是其中一项。坚定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推进文化“两创”,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步伐,要打响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品牌、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更要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武梁祠》播出后,让无数人对济宁嘉祥这座“隐蔽”在山村的祠堂充满了兴趣。这需要当地相关部门花更多精力、下更大功夫,立足自身资源禀赋,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比如要抢抓“武梁祠热”这一契机,挖掘武梁祠“富矿”,继续实施一系列文物保护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可高标准建设博物馆,运用新技术、新手段,解决目前展示空间缺乏、展示形式单调等问题,吸引更多人了解武梁祠;可设计推出高品质、多样化的特色手造产品,让游客可看、可用、可玩、可带走。

用影像将沉寂的石头进行“活化”,是一次致敬和艺术实践。我们希望透过武梁祠,让大家走进历史、了解历史,期待通过这部纪录片能引起更多人对武梁祠的关注和研究。我们希望武梁祠“火”,但绝不是“一窝蜂”去盲目打卡、去过度“打扰”,这就要求我们把握“走进去”和“走过去”的平衡点。

一座武梁祠,半部汉代史。纪录片《武梁祠》在闪电新闻上线仅一周,单平台累计播放量超216万。为什么能火爆?归根到底,是文化自信。《武梁祠》处处洋溢着中华悠久文明的自信,连接的是武梁祠的“过去”和“未来”,必将在山东乃至全国、全世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

火热之后,武梁祠隐匿在天地间,依旧在那里默默守望着历史,我们也在静静守望着它……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