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党建 | 任城:蔬菜大棚“变身”记

2025年02月24日17:59  来源:济宁新闻客户端

济宁新闻网讯(记者 孔月兰 通讯员 王如光 李昊 段妍)蔬菜大棚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注入新动能,而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一些蔬菜大棚面临设施老旧,效益低的困境。任城区在新一轮驻村帮扶中,通过对闲置老旧大棚升级改造,延伸产业链,推动大棚效益不断提升,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增长点。

在任城区安居街道南刘村党群服务中心,新一期电商直播专项技能培训班开班,来自周边村庄的20多名村民参加。

任城区安居街道南刘村第一书记孔豪:“我们聘请了一些技术人员,还有专业的讲师来做了培训。去年,做了35期培训,大约培训了是900多人。”

这些“新农人”不久将走进蔬菜大棚,直播推销特色农产品将成为他们新一年的“新农活”。

任城区安居街道南刘村第一书记孔豪:“把网红队伍带起来,能利用自己的影响力能带货,(为)咱们园区(大棚)产的这些水果、蔬菜能销售出去。”

安居街道南刘村,是个600 多人的小村庄。十年前,凭借临近当地蔬菜批发市场的地理优势,村里建设了100多个大棚,发展起了大棚种植产业。然而,近年来,由于设施陈旧,加上种植品种老化、销售渠道单一,导致大棚经济效益不断下滑。

任城区安居街道南刘村第一书记孔豪:“当时有四分之一的大棚,没有承包出去,或者承包出去了,没有很好的管理和种植,有的产量比较低,已经荒废掉了。”

任城区安居街道南刘村党支部书记刘建厂:“园区耽误一天,荒废一天,我们的老百姓的租金就浪费一天。”

2023年11月,任城区新一轮驻村帮扶工作全面展开,安居街道第一书记工作队入驻南刘、满唐新村、西李等10个村庄。

任城区安居街道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仝玉东:“我们聚集10个村的帮扶力量,将资金、项目、政策等资源汇集一起,谋划发展思路、协调项目落地。”

南刘村第一书记孔豪在驻村走访时,了解到村里资源优势和大棚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决定通过探索“村党支部+企业”合作运营模式,盘活村里闲置大棚。

任城区安居街道南刘村第一书记孔豪:“跑了二三十家的农业项目企业,主动对接种植能力强的经济能人,来承包我们的种植大棚。最后我们确定了5家企业,签下了合同。”

农业现代龙头企业和专业化人才技术加持,不仅让大棚基础设施得到了升级改造,还引来了先进的种植技术和优质品种。如今,大棚里改种了中药、花卉、特色水果蔬菜等新产品,带动了附近村庄近100余名村民家门口就业。

任城区安居街道南刘村党支部书记刘建厂:“盘活了这个资源,解决了老百姓三年的地租问题。也让咱老百姓每年能顺利拿到租金,再一个就是增加了我们村集体收入。”

好产品还要卖出好价格。为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擦亮特色农业品牌,孔豪又将目光投向了村里的网红达人。

任城区安居街道南刘村第一书记孔豪:“当时我们的现有网红和直播人员有两三个人,主要是唱红歌、拍一些段子,在抖音和快手上有80多万的粉丝流量。”

为壮大直播网红队伍,进一步将流量转化为效益,孔豪多方筹集资金10万余元,在村里建起了党群服务中心,打造了共享直播间。同时,邀请专业电商培训团队和网红大咖,为村民开展直播带货、电商运营等课程,提升村民的直播技能和营销能力。

任城区安居街道南刘村村民史长娟:“开直播的时候,或者是拍视频的时候,老师们都过来教给。平时(直播)带一些附近大棚里的农产品。做了小半年,现在是有十来万粉丝,总播放量上千万。”

目前,南刘村有近30名村民成为电商主播,汇聚粉丝流量达1000多万。借助互联网平台,村里的特色农产品飞出村庄,去年,南刘村蔬菜大棚销售额达230万元,增长35%。

任城区安居街道南刘村第一书记孔豪:“2024年村集体增收17万元。同时,围绕产业兴村,提档升级农业大棚项目,投资打造由单一的大棚种植,升级至文旅研学、康养采摘、餐饮住宿,全覆盖的农业观光体验综合体,带动我们村的村民增收和集体壮大。”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