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丨《济宁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解读

2022年06月29日20:22  来源:济宁新闻客户端  作者:王心融

济宁新闻网讯(记者 王心融)近期,济宁市政府正式印发《济宁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为帮助市民更好地了解相关情况,6月29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济宁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进行了解读。

“十四五”时期,是济宁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启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在新的历史起点,编制《济宁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持续推动济宁市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教育强市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重要现实意义。根据省教育厅和市委市政府有关工作部署,市教育局坚持发扬民主、开门问计、集思广益,扎实有序推进教育“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近期,市政府正式印发《规划》。

《规划》的基本框架

《规划》主要分为六大版块,共十七个部分,十四个专栏。

第一版块为第一部分,是规划背景,全面总结了“十三五”期间济宁市教育发展成果,深刻分析了“十四五”期间教育事业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第二版块为第二部分,是《规划》的总体要求,主要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第三版块为第三部分至第八部分,是“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任务。针对全市教育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紧紧围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教育发展的重点工作和重要举措,统筹推动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

第四版块为第九部分至第十一部分,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提供制度支撑。

第五版块为十二部分至第十六部分,是推进“十四五”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提出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信息化和教育装备水平、提高教育经费保障水平和平安校园建设。

第六版块为第十七部分,是《规划》的组织实施。提出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分工、营造良好氛围、健全规划实施监督管理机制。

《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明确了“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目标。对照国家和省“十四五”教育规划确定的规划目标,结合济宁市实际,《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市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9%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5%,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7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9%,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9%以上,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9年。

(二)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一个标准”,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构建“两个体系”,一是大中小一体化的思政工作体系,二是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体系。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持续推动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融入中小学教育,把教材体系、教学体系有效转化为学生的知识体系、价值体系。实施家校共育行动计划,完善协同育人工作机制。深化“三全育人”,因地因校制宜,发展素质教育,形成有效的实践模式,努力汇聚起教育系统和社会各方的更大合力,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落实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下大力气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着力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一是通过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多元特色发展、特殊教育公平融合发展,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二是通过优化职业教育层次结构,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和校企高水平合作,构建产教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三是通过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推动高等教育发展壮大。四是通过完善民办教育分类管理综合治理制度体系,落实经费补助政策、健全管理评价机制,促进民办教育规范发展。五是通过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扩大终身教育学习资源、创新发展老年教育和社区教育,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教育体系。

(四)深化重点领域综合改革。一是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动各级科学履行教育职责,引导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进一步激发教育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促进形成良好教育生态。二是通过加快教育法治化进程、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健全教育督导体制机制等举措,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是提升教育对外交流水平、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合作、深化人文交流,积极参与、高质量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淮海经济区等国家多重区域教育协作,进一步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济宁教育对外开放。

(五)切实强化教育发展保障水平。一是通过完善党的教育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党建工作,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二是通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能力素质、健全教师管理制度、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等举措,全面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三是通过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推进新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升教育治理信息化水平、提升教育装备水平等举措,推进智能时代的教育创新;四是通过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优化教育经费支出结构、提高经费使用绩效等举措,健全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着力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全市教育系统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推动济宁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按照“一纲五线二十目”总体布局,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全市教育面貌发生格局性变化。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立德树人机制不断完善。市、县均成立党委教育工委,中小学校党组织关系全部调整隶属地方党委教育工委,党领导教育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实施教育党建品牌创建工程,构建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新格局,以党建新作为推动教育新发展。

普及普惠、平等全纳,群众教育获得感不断提升。基础教育稳步发展,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高。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2020年提高到90%以上,普惠率达到86%,义务教育巩固率从2015年的97%提高到2020年的99%。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积极进展,基础能力建设和技能人才培养水平逐年提高,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全部达到合格学校标准,建成国家和省级示范校4所、省级规范化学校10所。济宁市教育群众满意度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强基固本、扬长补短,教育教学条件全面改善。连续实施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十三五”期间,共新改扩建幼儿园1023所,新增学位10.36万个,为适龄儿童提供了更多入园机会。实施消除大班额工程,优化城镇中小学规划布局,新改扩建中小学316所,新增学位28.3万个,66人以上超大班额全部消除,提前完成56人以上大班额“清零”任务。全面完成农村义务教育“全面改薄”工程和薄弱环节改善和能力提升工程,所有县(市、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教育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学校宽带网络接入率达到100%,多媒体教室占比达到98%以上,数字化校园达96%。

固本培元、强师惠师,新时代教师队伍改革走向深入。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位,大力加强师德教育,持续开展师德失范专项治理,积极倡树师德典型。截至2020年,全市共有教职工12万人,较2015年增加2万多人。学前教育教师接受专业教育比例达到70.29%,义务教育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教师占比73.02%。近3年城镇学校向乡村学校交流教师近1万人, 城乡师资配置进一步均衡。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