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党建 | 曲阜:“小田”变“大田” 化零为整促增收

2024年05月22日17:33  来源:济宁新闻客户端

济宁新闻网讯(记者 王晓丹 通讯员 张荣臻 吴天琪 周志轩)曲阜市防山镇以党建引领,开展“集体耕种一块田”改革,将细碎化“小块田”,化零为整,变成成方连片的大块田,打造规模化、现代化农业经营新模式,有效激活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一池春水”。

眼下,曲阜市防山镇齐李村千亩小麦进入成熟期,成方连片的麦田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曲阜市防山镇齐李村党支部书记牛中兴:“今年预计的产量是,麦子每亩地能超过1300斤,玉米每亩地能超过1200斤,今年保底收入,能给我们带来300余万的收入。”

而在几年前,这片1000多亩的大块高产田还分散在370余户村民手里,小的地块还不足一亩。由于零散种植,大机械派不上用场,村民一年到头忙活,却挣不了几个钱。2022年,防山镇党委政府提出“一块田”模式改革,给村里带来了农业发展新思路。

曲阜市防山镇党委书记丁龙:“构建大党建,推动大发展,实现大服务的思路,推进‘一块田’现代种植标准化、社会服务专业化、联农带农高效化。”

按照这一思路,齐李村通过支部领办合作社,先后从村民手中流转土地700亩,复垦土地300余亩,通过土地整理,打通田块间的沟渠路网,昔日小田变大田,村集体变身“种植大户”,不仅实现“耕、种、管、收”一体化,而且减垄增地溢出土地260余亩。

曲阜市防山镇齐李村党支部书记牛中兴:“我们对(村内)坑塘、生产道路、边边角角的一些废地开始进行整治。截至现在,我们有土地1400余亩。”

曲阜市防山镇齐李村村民孔令德:“流转到村里三亩多地,(一年租金)3000来块钱,村里再有分红。我也在村里帮帮忙,每月给我2000块钱的工资,一年3万来块钱,我就心满意足了。”

因地制宜发展“一块田”,也让特色种植实现规模效益。纪庄村种植梨树已有百年历史,然而由于单打独斗,零散种植,形不成规模效益。

曲阜市防山镇纪庄村党支部书记李胜:“为了将本土青梨响亮品牌传承下去,立志恢复纪庄村青梨致富产业。”

去年,按照“一块田”模式,村集体引导有意愿的村民将分散的土地交由集体统一经营,流转60余户村民的林业用地,同时通过整合边角地,共整治土地120余亩,实现了“小田并大田”。同时,村里成立合作社,村民以入股方式,投资60万元将林地盘活,发展规模化梨树种植。

曲阜市防山镇纪庄村党支部书记李胜:“种了10万来棵,成活率能达到99%,按照现在的情况来说,第三年可以挂果。每亩地收入在5000元左右,村集体一季收入大约在60万元,其中20万元用于村民分红,让全体村民共享致富成果。”

为更好地推行党建引领“一块田”模式,防山镇出台要素保障措施,从资金、技术、农资农具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政策支持。

曲阜市防山镇党建群团工作办公室主任孙万里:“对上打通农资环节,提供良种、化肥、植保等技术性指导,对下与中储粮济宁分公司开展一手粮合作,确保我们粮食收益价格最大化。”

目前,防山镇通过党建引领“一块田”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共流转土地5500多亩,增加土地种植面积420亩,带动村集体增收300多万元,走出了一条以集体经营为主体,多种方式并存的土地经营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曲阜市防山镇党委书记丁龙:“完善镇强村共富公司运营机制,组建片区共富联合党委,推进产业园运营规范高效,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用特色产业弹出乡村振兴的‘致富曲’。 ”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