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受访青年遭遇过网络诈骗 专家建议加强监管主动出击

2022年08月11日15:46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说起网络诈骗,很多人总觉得老年人更容易上当。但如今年轻人触网机会多,遭遇网络诈骗风险同样不小。如何提高年轻人的反诈意识?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亚太网络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刘德良教授。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近日对1507名受访青年进行的调查显示,71.7%的受访青年表示自己曾遇到过网络诈骗。对此刘德良分析,虽然年轻人熟悉互联网,但他们主要熟悉的是互联网应用和技术,而互联网技术和网络诈骗套路是完全不一样的。“现在网络诈骗套路比较深,年轻人对此并不熟悉,反诈意识薄弱,加之他们经常上网,容易接触到网络诈骗信息,所以也容易被骗”。

调查显示,刷单兼职(62.5%)和网络求职(57.7%)是受访青年觉得年轻人容易被网络诈骗的主要场景。

刘德良说,自己接触到一些大学生,在找工作中由于没有法律意识,缺乏对诈骗套路的熟悉,容易被骗。“尤其是在就业压力下,年轻人找工作会‘饥不择食’,就容易出现被骗的情况”。

对于提高年轻人的反诈意识,刘德良提出了三点建议:

第一,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的事情。遇到刷单等情况,一定要考虑一下是否可信。年轻人往往难以用经验去衡量网络信息的真假,但可以从形式上判断,比如网站的可靠性,对网络内容尽可能实地考察等。

第二,遇到一些看似真实的情况,同样要慎重。要多咨询有经验的人,听取他们的建议。可以多搜索看看是否有同类事件,从而判断自己是否在经历诈骗。

第三,在兼职、求职的过程中要有防范意识,及时截图和保存宣传信息,要签合同,将相关内容说清楚并保留凭证,如果遇到诈骗可以作为证据进行投诉、举报。

调查显示,要提高防骗意识,72.4%的受访青年提示拒绝给陌生人汇款,汇款转账核实信息,69.5%的受访青年建议在网络环境中保护个人隐私,减少信息泄露。其他建议还有:不点未知的链接、网址(64.9%),不轻信“天上掉馅饼”的信息(61.7%),不在网上购买非正规的产品(46.1%),使用安全的支付工具(34.9%)等。

刘德良表示,减少年轻人被诈骗,除了提升年轻人的反诈意识,更要从监管上入手。“不能将规避网络诈骗的责任全部推给年轻人,减少网络诈骗的根源是要加强监管”。

对此,刘德良建议,要加大对网络诈骗的打击力度,提高诈骗的违法成本。“现在网络诈骗经常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这说明社会信用体系存在问题,很难找到诈骗证据,对诈骗行为的处罚轻,导致他们违法成本低、获利大”。

“另外,要主动提高监管意识。接受来自全社会的举报、投诉并加大社会举报的奖励机制。”刘德良说,要改变司法观念和手段,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对征信记录、过往投诉信息等内容进行分析,从而对诈骗行为进行监管,主动出击,防患于未然。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孙山 实习生 尚佳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