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礼”与“乐”的现代表达

2023年08月14日10:24  来源:济宁日报

雨后的尼山圣境,秋风习习,碧空万里。高72米的巨型孔子像脚下,有一个引人注目的装置。白色条块在立体空间中组成繁体“礼”字,仿佛在传递孔子对世人的呐喊——装置的三面,各有一组定向音响设备,放送着古今不同版本的《幽兰操》,让圣人的教诲穿越千年而来。

据了解,这部装置名为《礼·乐》,是中国国家话剧院的音效音响设计师付瑾,利用定向音响投射技术,在尼山圣境景区中,借景于巨型圣人铜像,将视觉语言与声音语汇有机融合,创造出的突破传统的声音装置艺术作品。这部作品,是本次活动中唯一一个由声音装置艺术家创造的“声音装置艺术”,也是付瑾为“尼好,戏剧!青年导演创作扶持计划第二季”量身打造的。

来到作品正面,视觉语言是完整、端正的“礼”字与巨大的圣人像。走到作品的侧面,听到的是千年前的编钟演奏的《幽兰操》,看到的是阶梯一样上升的“礼”字。声音好似从幽远的天空传来,儒家文化中的“礼乐”贯彻其中。在尼山圣境景区,这组艺术装置不仅吸睛,而且和声音形成了默契配合,引人深思,给观众以深层次的哲理思考。

“这个作品是属于尼山的,如果离开整个景区,这个作品就失去了其独特的语汇和意义。”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付瑾表示,这个作品突破了传统声音艺术和装置艺术,它很好地发扬了中国传统园林设计中“借景移情”的美学原则,实现了现代艺术与中国传统美学思维的融合与突破。

付瑾在设计这个作品时,不仅考虑到了与景区的高度融合,也利用声音设计出作品的独特功能。当观众络绎不绝地上前合影时,他们在围绕作品走动时听到了不同位置、不同声向的不同音乐,同一旋律的不同时代的配器表达,给观众感性与理性的双重审美享受。

《礼·乐》声音艺术装置位于整个景区的正面入口,巨大孔子像的前方,观众站在端正的位置与圣人面对,由此踏入尼山圣境。一步步走近孔子意味着进入儒家文化的世界,颇有聆听千年前圣人教诲的味道。现代音响设备与至圣先师产生联系,不得不令人产生思考与好奇,包括人与自然、礼法、音乐、聆听、历史等自身与周边的关系。付瑾告诉记者,艺术可以与万物产生联系,音乐也不例外,一场从意象引发的哲理思考,从《礼·乐》开始。

在谈到作品创作理念时,付瑾表示,“礼”与“乐”在中国人的观念中有着密切的联系。古人云:礼乐相须以为用,礼非乐不行,乐非礼不举。“孔子对音乐的兴趣与他对周礼的重视是密不可分的。”付瑾说,孔子对周礼的倾心追慕和深入钻研,使他对“音乐”的社会文化功能有着深刻的认识。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孔子认为音乐的秩序性可以用于治理国家,使得国家恢复应有的秩序,而《礼·乐》将听觉的音乐感受与视觉的汉字“礼”相结合,从不同方向嵌入声音系统。当欣赏者从正面欣赏“礼”字时,听到的是“正乐”。从两侧欣赏汉字时,分别听到不同时期的礼乐作品,实现了古今对话。

“能够有幸获得山东省文旅厅、济宁市人民政府的邀请,参加中国国家话剧院在尼山圣境举行的装置艺术展,感到非常荣幸和骄傲,能够在至圣先师的身前创作一个声音装置艺术也是我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荣耀。”付瑾说,让装置艺术与园区的其他景观产生联系,是《礼·乐》这个作品的追求。中国传统园林设计中有关于借景造景,创造意境的独特方法,在全世界的景观艺术中是独一无二的。付瑾表示,在《礼·乐》中,希望能够巧妙地表达作品的多义性与哲理,再通过“多声响定位传播”的声音技术,将古今时代通过声音和音乐串联在一起,给观众新奇的感受和超然的思考体验。(记者 刘帝恩)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