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元一斤的西红柿,看济宁背后的乡村振兴故事

2023年06月05日16:32  来源:济宁新闻客户端

近日,济宁高新区王因街道双营新村的西红柿丰收引起了广泛关注,登上了今日头条本地榜热搜。在杜显柱村民的大棚里,一串串红彤彤的西红柿挂满了藤蔓,仿佛是大自然精心绘制的一幅美丽画卷。今年的西红柿市场行情看涨,每斤高达3元,使得一个大棚的收入轻松达到3万元。而且,这里的村民还能种植豆角、菜花、白菜等蔬菜,一个大棚三季下来,收益颇丰。这一美丽的农业景象,让人仿佛置身于现实版的“丰收画卷”之中。

丰收背后,是济宁市政府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规划和有效实施的结果,也是广大农村干部和农民的辛勤劳动和创新精神的结果。济宁市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支持农业的发展。其中《济宁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产业振兴提出,要加强大棚蔬菜、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发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在《济宁市“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中提出积极推进蔬菜品种选育、提纯复壮、引进创新,大力发展设施蔬菜,推广新型大棚、无土栽培、基质栽培和集约化育苗技术。这些政策为大棚种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使得农民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大棚种植中。据媒体报道,济宁市乡村振兴全面起势,粮食生产实现二十连丰,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728家。

正是这些举措,济宁市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成功案例。体现了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坚定执行,对农业发展的科学指导,对农民利益的责任心。

济宁市是山东省的农业大市,也是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底蕴,为了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引领区这一目标定位,坚持新发展理念,创新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治理等方面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在产业方面,济宁市突出特色优势,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奖励办法等政策措施,培育了大蒜、花生、大豆等一批农业全产业链集群,打造了微山湖渔业、曲阜文化旅游等一批特色产业带。同时,济宁市创新推广“乡村振兴合伙人”制度,吸引了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形成了“政府引导、平台支持、市场运作、有序发展”的合伙人招募机制。目前,济宁市已招募合伙人510名,落地项目460个,带动农民增收6亿元以上。

在人才方面,济宁市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农村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建设,提高农民素质和健康水平。一是实施“雏鹰课堂”工程,为留守儿童提供寒暑假看护和课业辅导;二是实施“幸福食堂”工程,为农村空巢老人提供一日三餐;三是实施“蒲公英夜堂”工程,为农民普及党的创新理论和科技知识;四是实施“儒学讲堂”工程,为农民传授优秀传统文化和道德规范。通过这四项工程,济宁市有效解决了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问题,提升了农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在文化方面,济宁市发挥孔孟之乡的文化优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乡村文明新风尚。一是建立了善行义举“四德榜”和道德模范宣传栏,在农村和城市社区普及崇德向善的价值观;二是建立了“结婚礼堂”,推广简约文明的婚嫁新风尚;三是建立了“婆媳互夸会”、“夫妻互赞会”等活动平台,促进家庭和睦与社会和谐。通过这些举措,济宁市让优秀传统文化注入群众血脉、融入日常生活。

在治理方面,一是创新“和为贵”调解机制,把传统美德融入村规民约和社会治理中,实现矛盾化解的便捷高效。二是创新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和为贵”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实现了矛盾纠纷“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的目标。三是建立了交通事故、婚姻家庭等专业性“和为贵”调解组织273个,年均调解案件1.3万件、调解成功率在98%以上。

济宁以“三个走在前”的总要求为指引,在乡村振兴战略上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创新,用实际行动书写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新篇章。(文 杨崇营)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