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协发布“五一”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景区、酒店等成吐槽热点场域

2023年05月12日09:08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5月11日消息(记者 牛谷月)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在强势复苏的旅游出行与消费热情“井喷式”释放中圆满收官,释放出我国消费内生动力持续增强显效的令人鼓舞的信号。然而,假期消费市场蓬勃活跃的态势,也给相关经营主体带来严峻考验。5月11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五一”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报告显示,今年“五一”假期消费,景区旅游、酒店住宿、交通出行、餐饮购物方面的消费维权成绩单不佳,成为消费者主要“吐槽”的四大领域。

中国消费者协会利用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对2023年4月29日—5月4日期间相关消费维权情况进行了网络大数据舆情分析。监测发现,今年“五一”假期消费“吐槽”信息主要集中在景区旅游、酒店住宿、交通出行、餐饮购物四个方面,与假期主要消费场景大体吻合,接触型消费、实物型消费是消费者吐槽热点场域。

其中,男子玩水上浮桥溺亡,度假区已停业整顿;壶口瀑布沿途建围挡,游客不满观景只能花钱;峨眉山酒店要求“补差价”;青岛民宿房东毁约未留房;酒店误导消费者取消预订房;新能源车跑高速体验差,续航充电槽点多;景点外停车位太过紧张,汽车开进小麦田;网约车司机加价未果拒载,相关部门调查通报;美食节遇“铁皮石斛刺客”;羊杂标价40元结账80元,商家称菜单“过期”等案例被点名。

中消协表示,“五一”假期社会流动的巨大“盘面”呼唤着更高水平的公共安全保障。强劲的消费动力、上亿人次的流动、长距离出游的明显增长、出游方式多样多元对交通、食品、住宿、消防和个人出游等安全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无论发生溺亡的浮桥是旅游景区还是度假区,都说明假日出行的多元化消费场景中还存在安全保障方面的供给短板。

与旅游出行相关的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是影响消费体验的重要因素,它既能够考量景区本身的产品业态、供给模式、管理服务等硬实力、“软环境”,也可以检验旅游出行配套公共服务供给体系从“有没有”向“好不好”升级的质量水平与进展效率。

“五一”假期前夕,中国消费者协会针对部分地区、行业消费市场表现出来的涨价风、违约风、强制风、短期风进行了点评提醒,并给出公开建议。从舆情监测的总体情况看,大部分地区品牌商户与规模主体能够从维护企业形象和长远发展出发,以较高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相对合理的商品与服务价格,回馈消费者的信任与青睐,但仍有个别地区、部分行业领域的少量服务主体存在毁约涨价、强制销售、缺乏诚信等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消费者的感情与信心,影响了地区与行业的形象。

针对“五一”期间消费维权舆情暴露出的短板与问题,中消协向各相关主体提出建议,相关管理部门要积极主动作为,加大对哄抬物价、恶意违约、强制消费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对无视红线、挑战底线的相关经营者依法处罚、公开曝光。建议相关单位充分考虑节日消费高峰的特点,积极缜密做好预案,提高运营服务的机制保障与措施保障,提升节日旅游出行消费体验。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