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非遗里的济宁年!花饽饽“蒸”出幸福味

2023年01月19日09:17  来源:大众网·海报新闻

近日,在济宁市任城区金城街道西红庙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居民们团聚一桌,捏面团、做花饽饽,香味扑鼻,热闹非凡,房间里充溢着浓浓的新春气息。

社区居民团聚一桌做花饽饽

“把两边的面擀成牛舌状,贴到面团上中间要粘结实,不然蒸的时候会开裂。”花饽饽非遗传承人李雪丽一边向居民演示捏花饽饽的要领,一边也不停下手里的功夫。在她手中的面团,一会变成了一个福袋,一会又变成了一个元宝,惟妙惟肖,讨人欢喜。

李雪丽演示捏花饽饽要领

“一开始带孩子在超市里看到有卖花饽饽的,孩子看着好看吵着要买,一尝味道又很好,我就想自己在家做着试试。”李雪丽做花饽饽已经有四年了,说起做花饽饽的渊源,李雪丽笑着回忆道。这做花饽饽的手艺看着简单,实践起来却是要费一番功夫。为了做好花饽饽,李雪丽特意到青岛拜师学艺,待潜心学习出师归来后,才做出了如今手上一个个形象可爱的花饽饽。

李雪丽做好的福袋(中间)

李雪丽告诉记者,今天社区里制作的花饽饽用料是面粉、牛奶和鸡蛋,主要教的造型是寿桃、元宝和福袋,因为这些造型简单易上手,也都蕴含着美好的寓意,“寿桃寓意着健康长寿,元宝寓意着财源滚滚,福袋则是袋袋有福,希望新的一年大家可以健康长寿,财源滚滚有钱花,度过福气满满的一年。”

李雪丽做好的元宝(中间)与居民们捏的花饽饽

在李雪丽的指点下,居民们专心致志地捏制着手里的面团。虽然出自同一位老师,但居民们手里的花饽饽却各具特色。有的居民致力于完美复刻老师的佳作,捏出来的花饽饽已然有模有样;有的则“个性十足”,彰显着其制作者的个人风采。

居民们各自捏制自己的花饽饽

“我做得一般,我对象做得就很好。”社区居民张伟指了指妻子程秀兰制作的“寿桃”,定睛一看,还真与李雪丽的不分伯仲。张伟告诉记者,虽然这是他第一次亲手制作花饽饽,但之前他也参加过社区举办的端午节包粽子活动,觉得这样的社区活动十分有意义。李雪丽也表示很喜欢这样的活动,“退了休没事干,正好社区有这样的活动,能和居民朋友们交流一下聊聊天,我觉得挺好的。”

张伟正在捏制花饽饽

张伟、程秀兰与李雪丽交流花饽饽

备料、和面、捏造型、发酵,在经过一连串的前期制作流程后,李雪丽终于将居民们做的花饽饽送进了蒸笼。20分钟后,蒸笼上升起了腾腾热气,掀开笼盖,牛奶和鸡蛋的香气瞬间飘香满屋,让人食欲大增。热气散去后,花饽饽们显现出了最终的样子,寿桃、元宝和福袋们变得饱满充盈,惹得居民们欣喜连连。居民排着队认真寻找着自己的作品,小心翼翼地捧在手上,仿佛把新春的福气也牢牢捧在了手心里。

蒸好的花饽饽

居民们排队认领自己的花饽饽

程秀兰做好的花饽饽

“花饽饽是咱山东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现在做的人也越来越少了,我觉得需要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知道花饽饽。”李雪丽告诉记者,这是她坚持做花饽饽最大的动力。看着居民们那么喜欢花饽饽,李雪丽的喜悦之情也溢于言表。新春来临之际,小巧精致的花饽饽将居民们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温暖了这个冬天,也送上了年味满满的新春祝福。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