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飞歌 “金”声掷地!山东这个“英雄地质队”65年黄金探获量占全国五分之一

2023年01月09日17:18  来源:新黄河

新黄河记者:张成地  

九曲蒋家村位于山东省招远市阜山镇,这座曾经亩产不足百斤的穷村,“以金兴村”,有着“中国黄金第一村”的美称;与阜山镇为邻的玲珑镇,是“中国黄金第一镇”。阜山镇与玲珑镇所属的招远市,更是因金而兴,素有“金城天府”“中国金都”的美誉。

这一村、一镇、一市的崛起与发展都与黄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其背后“金”的故事,则要追溯到65年前。

1958年,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以下简称“六队”)在招远诞生,此后65年间,这支队伍转战齐鲁大地,足迹遍布胶东半岛17个县市;翻山越海,一把找金锤寻至世界多个角落。他们累计探获黄金2810余吨,占全国黄金探获量近五分之一,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勘查“新家底”,夯实资源安全“硬底座”。

“金”声掷地,是一把地质锤与崇山峻岭碰撞传来的回响,也是六队人不畏险阻“为国找金”的心声。近日,新黄河记者深入六队驻地采访,回顾一次次惊心动魄的探险之旅、一段段波澜壮阔的寻金岁月。

为国找金,65年累计探明2810余吨

回忆起65年前的场景,满头白发的刘振明记忆犹新。

“当时的招远还是穷山区,生活条件和找矿勘测条件都很艰苦。住着露天的茅草屋、睡在门板床,找矿一靠问,向群众问线索;二靠肉眼看,看哪里的表面岩石折射出不一样的颜色。”今年86岁的刘振明是六队建队时招入的首批大学生之一,学的水文工程,毕业后分配进入六队。

新中国成立之初,黄金产量低、储备贫瘠的瓶颈制约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1958年春天,为新中国寻找“金钥匙”的职业找金人受命组建第六地质大队,首次踏入招远地界开展工作。

刘振明回忆,那时找矿的装备只有地质锤、罗盘、放大镜,队员们头上戴的是草帽,需要进硐探矿的戴着柳条编的安全帽。几十吨的钻探设备全靠人力连拉带扛,抬到山上,“一台柴油机需要50个人扛,80个人用绳子往上拉,稍不注意就可能机毁人亡”。

为何进入六队,面对危险怕不怕?刘振明的话或许代表了六队人的心声,“国家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1964年,刘振明见证了六队史上著名的“九曲会战”。700多人在一个小山村里,把牛棚、磨房当宿舍,通过人拉、肩扛的方式,将一个个笨重的钻机安装到海拔600多米的高山上。一年后,“九曲会战”告捷,六队为新中国探获了一座储量18吨的大金矿,也提交了山东省第一份金矿勘探报告。

乘势而上,再攀新高。1966年,六队发现全国第一个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三山岛金矿,探获一处60吨特大型金矿;2006年,在莱州寺庄矿区深部探获一处52吨特大型金矿;2014年,在莱州纱岭矿探获一处389吨特大型金矿……

一代代六队人始终牢记地质报国初心,坚持奋战在寻金探宝一线,共完成钻探进尺500万米,相当于600多座珠峰的高度;累计发现黄金2810余吨,可以为全国6.88亿女性人手打造一枚4克重的金戒指。

峥嵘岁月,在坚守中厚积薄发

65年间,六队探获金矿已有上百处。其中,2005年的莱州“寺庄会战”被认为是六队发展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役。

一来,彼时500米以浅的黄金资源近乎开采殆尽,全国正面临浅部黄金资源危机,深部金矿勘查成为解决矿产资源瓶颈的关键;二来,“寺庄会战”是六队在最困难的时期,以坚守和拼搏换来的一场翻身仗。

很难想象这样一支战功赫赫的“英雄地质队”也曾险些湮没于时代的洪流中。但是,既为英雄,必然要承其重。

1993年,国家明确了以发展市场经济为主的经济改革方向,肯定了地质勘查地方队伍在市场中采取多种业务经营的模式,各地地勘队伍普遍兴办和发展第三产业。

六队在野外工作的六个分队全部回拢,成立公司。但由于缺少经验,经营陷入困难。“1992年国务院授勋,我们还陶醉在荣耀光环里,没想到市场经济的浪潮就席卷而来。”六队党委副书记战洪雷说,六队的大批项目停工,大量设备变卖、大部分工人停薪留职,多数职工只能靠着在外打零工、加工首饰维持生计。“许多高级工程师有卖菜的、卖水果的、串糖葫芦的。有一次,我从长途车站打车到招远队部,司机说六队不是‘黄’了吗?”

光芒黯淡,刺痛着这群地质人的心,但六队人依然坚守。六队党委委员、副大队长周明岭回忆,“当时,好多地勘队伍的技术人员都转行了,但是第六地质大队保留了一大批技术骨干,大部分都坚守着。”

直到2003年,六队第十二任队长王其鸿上任。“我是2003年5月26日下午3点到的六队。”尽管是近20年前的事情,王其鸿却记得很清楚,当时六队队员1500多人,内债外债加起来3600万元。他形容六队当时的状态,“院子里排着两排队伍,一排等着上厕所,一排等着打井水。”

一支野外勘探队,一支“英雄地质队”,待在家里怎么行?王其鸿上任后先把机关人员由124个精简到64个,其余全部充实到野外一线。2004年,改革到位后,他决定发挥“英雄地质队”找金优势,在主业上寻求突破,队员们自掏腰包购买设备,探索深部找矿规律,组织了莱州“寺庄会战”。

2006年,“背水一战”换来一场大胜。六队探获莱州寺庄特大型金矿,探明金51.83吨,率先实现全国“攻深找盲”战略突破。顺着这条矿脉,六队又陆续探获了焦家金矿、朱郭李家金矿、纱岭金矿、前陈金矿四个深部矿床,累计探获黄金680余吨。

“在六队探明的2810余吨黄金中,1992年之前,将近600吨,之后则是2200余吨。”六队党委书记、大队长丁正江表示,正是在一代代六队地质工作者的拼搏下,才有了今天的六队,每个人都是英雄,无数的英雄构建起“英雄地质队”。

黄金尖兵,英雄地质队英雄多

六队找到了宝贵的黄金资源,也练就了金子般熠熠闪光的精神。拼搏、奉献、探索、创新……一代代地质人以“舍我其谁”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克服险阻寻找美丽的岩石薄片与光交织的刹那。

地质工作者常年要到人迹罕至的地方勘查矿产,“不走人路”“不干人事”,稍不留神甚至会有生命危险。“干地质工作,就像探险一样,常年行走在沟壑阡陌中,穿梭在荒山野岭间。”战洪雷说,自六队建队以来,因公牺牲的队员就有53人。

1959年7月,年轻的测量员汤光河在牟平金牛山矿区井下测量,因过度劳累,在顺着软梯向上爬的时候掉入深井,再也没有上来;1990年12月,607号钻机班长董奎胜深夜踏着积雪去钻机接班时,掉进了大雪覆盖的井中不幸身亡,“被找到时,井口下方布满了一道道抓痕”……

2006年,莱州“寺庄会战”的重大突破,丰富了“焦家式金矿”成矿模式和找矿理论,解决了深部找矿问题。六队一系列的成绩和创新,不仅受到了全国的关注,更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那时美国、加拿大的很多业内专家来到这里学习交流”,丁正江告诉记者,“一开始他们打算来给咱们做指导,但是了解了‘焦家式金矿’理论后,直接邀请咱们过去帮他们找金。”六队的找金步伐踏出招远,六队的“品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2013年,六队队员在塔吉克斯坦找矿

在六队队员的讲述中,他们到过一望无际的内蒙古大草原,看过翠峦叠嶂的云南山区,体会过“胡天八月即飞雪”的高原天气……这样的工作好似充满了浪漫,然而更多的是危险。

曾两次到青海探矿的六队总工程师办公室副主任张琪彬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有些后怕。2015年,他和同事到海拔4000米的无人区探矿,早上8点钟出门填制路线,下午1点钟结束,返程时却发现GPS电量耗尽,只能凭着大致的印象向基地走,一直到晚上10点钟两人才走回基地。

类似的危险情景几乎每一个参与过野外勘查的六队队员都曾遇到,刘振明在硐井中险些中毒,丁正江在密林中遇到过碗口粗的大花蛇,战洪雷差点掉入盲井,范家盟在新疆罗布泊遇到过沙尘暴……

“英雄地质队”的精神代代传承,“为国找矿”的高尚情怀早已融入了六队队员的血脉。目前,六队相继在国内20多个省区开展地质勘查工作,探获超大型锡矿床1处、特大型多金属矿床1处、大型钼矿床1处、中型银矿床1处、各类金矿床7处;先后在苏丹、美国、澳大利亚、塔吉克斯坦、阿尔及利亚等十余个国家开展地质勘查工作,累计在境外探获黄金156吨。

奋进新时代,赶考路上勇毅前行

寻金是一场探险的旅程,是一种可能性的艺术。六队辉煌成绩的背后,靠的是无数次的尝试和敢为人先的勇气,一份份勘查报告最终汇成了一次次突破的创新源泉。

翻看六队队史,不难发现,很多找金的条条框框,大多由六队打破。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六队在莱州市金城镇焦家矿区勘查时,发现有一处麦苗长势异常。六队仔细勘探,最终探获了“焦家金矿”这一特大型金矿。结合之前发现的三山岛特大型蚀变岩型金矿,国际认定的“大断裂带只导矿不储矿”的金科玉律被一举打破,从此打开了金矿勘查的新纪元。

进入新时代,六队的前进步伐愈加坚毅,成果也愈发丰硕。

今年34岁的范家盟在担任水旺庄矿区负责人时,首次引入三维地质模型,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通过开展三维可视化分析研究,总结出了倾伏向分段富集规律,认为矿体沿着倾伏向按照近等间距的距离,然后分段地富集。”2021年,六队在招远市水旺庄矿区已探获黄金186吨,为特大型金矿床。

目前,六队在莱州正运用最新的“三维地震法”找金。“这应该是全国的首次尝试。”六队安全总监鲍中义介绍,随着钻探深度不断下探,很多设备难以探测到2000米以深,所以将最早应用于找煤领域的地震法引入,再加以研究改进,提高找金的敏感度和辨识率。

2022年10月2日,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六队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所有队员备受鼓舞、倍感振奋。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回信中,充分肯定了六队在矿产勘查中取得的丰硕成果,深刻阐述了矿产资源及勘查开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就大力弘扬优良传统、落实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等提出了期望要求。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65年间,六队“逐梦山水”,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为国找矿”的高尚情怀,以“奉献精神”彰显着“英雄地质队”的精神底色,以开拓创新实现着一次又一次的找矿突破。“作为新时代的地质人,我们将以更加坚定的自信、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投入找矿工作,用勤劳与智慧为祖国探获更多的矿藏,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作出新贡献。”丁正江说。(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