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里的“争分夺秒”

2023年01月06日22:52  来源:​齐鲁网

齐鲁网·闪电新闻1月5日讯 走进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的急诊科,你会发现,时间在这里并不是明显的存在。嘈杂的人群将时间掩盖,只有墙上钟表的指针在默默提醒着时间的流逝。

医护人员穿梭在患者之间,输液、换药、录入患者信息。就诊台内的医生为患者评估病情,测量生命体征,引导患者分区就诊。抢救室的大门开了又关,医护人员正操作手中设备与时间赛跑,争抢延续生命的机会。他们各司其职,却又默契地维持着急诊科正常且稳定地运转。

最近,山东迎来新冠病毒感染高峰期,医院也迎来就诊高峰,急诊科成为迎战病毒的“最前线”。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的急诊科每天都要接收近400个病人,最高能达到556人次,是平时接收数量的2倍。“就诊患者数量急剧增高,患者大多都是老年患者,病情严重,阳性患者占百分之六十。”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急诊科护士长王兴蕾说。

为了扩大急诊容量,急诊科不断地增加床位。抢救室从12张床增加到26张床,观察室从28张床增加到48张床,缓冲诊疗区从25张床增加到40张床。王兴蕾介绍,为了满足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急救需求,急诊科新增6个氧气筒,还为普通患者新开辟了输液区,可以容纳30人左右。

“争分夺秒”,是急诊科每位医护人员的工作节奏。这也意味着,他们要压缩自己的康复时间。

去年12月起,急诊科的医护人员都相继感染新冠病毒,为了维持工作的正常运转,所有人退烧后立马返岗。“阳的倒下去,退烧的接着顶上来。”王兴蕾说,年末最后一天,109名医护全部在岗,黑白两班倒,每天工作12个小时。

预检分诊主管护师李超毕业后就在急诊科工作,今年是他工作的第十二年。疫情期间,他的工作职责是评估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根据患者病情分级别就诊,还支援抢救患者的工作。“之前平均一天接诊300个病人,现在半天就能达到这个数量,工作量是平时的两倍。”李超身边时刻围着一群患者及家属沟通病情,新冠病毒的感染几率也成倍增加。

去年12月15日李超结束援疆工作,12月16日开始上班,两天后高烧,在家仅休息4天就返岗继续工作。“只要不发烧,不浑身疼,其他咳嗽、稍微有点晕这种症状,不耽误上班。”

晚上7点,急诊科一天的就诊高峰终于结束,距离李超下班还有1个小时。救护车突然转运来一位急性心梗患者,李超和同事们将患者推进复苏室,出来后他已经错过了晚饭时间。

李超说,如果是早8点到晚8点在岗,晚饭基本没有时间解决,这已经是工作常态。他回忆起2022年援疆两个月的经历,“方舱里面20度左右,我们穿短袖套上防护服,但需要在零下20度的室外换衣服,那个时候不也扛过来了吗?”李超说,我们的工作就是努力为患者争取时间,只要不躺下,就还能工作。

闪电新闻记者 宁佳 张雨  报道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