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上县白石镇:奏响绿色发展最强音 铺展幸福白石新画卷

2022年11月09日15:43  来源:济宁新闻客户端  作者:刘海洋 李佳

济宁新闻网讯(记者 崔相游 通讯员 李佳)朗朗晴空、徐徐清风,奏响绿色发展最强音,铺展幸福白石新画卷。昔日荒山野岭,如今瓜果飘香。秋日的昙山,山峦叠翠、赏游皆宜,一排排崭新的房屋错落有致,乡亲们过上了好日子;老龙湾变成了“幸福湾”,农家小院迎客忙;白墙、青瓦、水檐、格窗,民居宽敞明亮。一幅村净、景美、人和的幸福画卷在位于山区深处的汶上县白石镇铺展开来。

村民乐享“生态红利”

多年来,白石镇向绿要富,建起以核桃为主、干鲜果树达2.6万亩的果品生产基地,植被覆盖率93%,被誉为“森林乡镇”,干鲜果品种植、生态采摘已成为主要产业之一。近年来,该镇逐步对种植品种进行更新换代,新引进了20余个名特优树种,采摘品种丰富、果品品质提高,山场收益逐年增加。从“绿”起来到“富”起来,绿水青山正源源不断转化为金山银山。“今后,我们将继续探索生态与富民的契合点,让村民分享更多‘生态红利’、共享‘绿色福利’,提升大家伙的幸福指数和满意度。”白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高营伟说。

该镇围绕“山、水、林、石、人”等特色资源,提升村容村貌,新增土地流转6000余亩,建设了千亩梅园、千亩雪桃园、千亩茶园等特色产业项目。夏村新建百合深加工车间、农产品冷库;贾村依托土地流转发展梅花、流苏等珍稀苗木种植;庞楼村整合闲置土地资源发展茶叶种植200余亩;北泉村依托土地流转发展山楂、雪桃等300余亩果木种植;孔新村精心打造把玩核桃园、板栗园等300余亩。白石镇把经济发展与改善生态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实现了村美民富双丰收,探索出了山区村可持续发展的好路子。

新农人吃上“旅游饭”

靠着发展林果业和生态旅游,白石镇年人均纯收入近2万元。30%的家庭从事着农家乐、旅游观光、生态采摘等绿色产业,村民变成了闻花香、摘鲜果、吃“旅游饭”的新“农人”。北泉民俗农家院的郭娜见证了生态旅游的升温。起初,她将北泉林场改造成民宿,旺季时一房难求,于是又新扩建了娱乐项目、餐饮项目。“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未来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郭娜对今后充满希望。

与此同时,以昙山为载体,以核桃为引领,白石镇乡村振兴画卷徐徐展开。当地以昙山风景区为核心建设的昙山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规划建设乡村旅游、儿童主题乐园、特色种植、农产品加工“四大板块”,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生态农业旅游休闲观光园,总规划面积2.6万亩,辐射周边12个村。截至目前,白石镇荣获中国锈石之乡、中国核桃之乡、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国家级核桃生产基地、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省“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镇、省“一乡一品”核桃种植示范镇、省旅游强乡镇、省森林乡镇等荣誉称号。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白石镇坚持党建引领,着力健全党领导农村工作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不断提高新时代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将产业振兴作为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通过树立“三化”发展理念,党群、干群合力,持续探索乡村产业发展的特色道路。立足种植特点、产业基础、区位优势、地形优势,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特色兴农、品牌兴农,着力打造特色种植、畜牧养殖、产品加工为一体的多产融合发展模式。农业种植向特色化发展,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8000亩,通过产业运输路建设、灌溉沟渠建设,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种植成本进一步降低,抵抗自然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农技服务向专业化发展,逐步建立“党建+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的多功能专业合作社,通过开展党建+学习培训、科技推广、服务模式等多种活动,不断为推动乡村振兴、农民增收助力。新型农业业态向多元化发展,立足资源优势,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充分挖掘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等优势资源,着力打造特色种植、乡村旅游、新型工业为一体的多元融合发展模式。

“我们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立足点和出发点,将白石镇打造成汶上县东北部区域中心镇,着力提升功能品质、生态品质、服务品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镇党委书记杨华说,下一步,白石镇将着眼于“数字乡村一张图”,高标准建设“数字白石”大数据中心,实现“村民所有事”了如指掌,解决基层治理的堵点难点,确保城镇面貌明显改善、人民幸福感获得感明显提升。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