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引育创新丨济宁能源扣紧“引育用管”工作链 打造国企人才引育新模式

2022年10月20日21:08  来源:大众日报

近年来,济宁能源发展集团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锚定“打造千亿级集团”发展目标,扣紧人才“引、育、用、管”工作链,打造国企人才引育新模式,厚植人才沃土,凝聚发展动力。截至目前,济宁能源发展集团拥有本科及以上人才3204名,其中硕士研究生193名,“双一流”高校毕业生119名;自主培养的具有市级以上荣誉称号的人才42名。

紧贴发展“引”  蓄足源头活水

拓宽渠道引才,实行“凡进必考”,从源头提升人才队伍层次和质量。今年以来,公开招聘全日制本科以上毕业生119名,其中硕士研究生30名,博士研究生1名,“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占32名。通过市场化招聘,引进制造业、融媒体等“即插即用”型人才28名。海纳科技、艾坦姆流体2家制造业企业先后建成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集聚制造业平台优势,实现“筑巢引凤”。注重服务保障,解决招引人才后顾之忧。制订出台《高层次人才引进若干意见》,向全职引进的博士研究生发放一次性安家费35万元,其年总收入不低于30万元,对于符合企业版“优才计划”的12名高层次人才落实主任师或副主任师待遇,申请发放各类人才补助39万元,帮助大学生申请人才公寓22间,提高了人才归属感,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环境。

立足岗位“育”  锻造实干队伍

建立双师指导机制,安排有经验的老同志担任大学生工作上的业务技术导师,劳资、政工、工会等部门人员担任大学生基层工作期间的思想导师,帮助建立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设立“优秀大学毕业生”奖,每年表彰奖励20名左右新入职适应快、发展潜力大的大学毕业生。制定《2022年全员教育培训工作计划》,分岗位操作、经营管理、党员思政等七大类累计开展培训592期次,培训1.7万人次。印发《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实施意见》,构建“1234+X”模式,截至目前完成干部素质提升大讲堂11期、干部作风学习读书班1期、港航人才培训班7期,累计培训2700余人次,持续提升干部人才综合素质。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市直部门、集团机关挂职锻炼33人次,依托多岗位培养复合型人才。先后与山东人才集团、山东港口职教集团、济宁学院等院校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培养港航、电气工程等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

搭建平台“用”  激发人才活力

优化选人用人机制,实行竞聘上岗,2021年以来,公开竞聘20余次,选拔中、基层管理人员146名,管理人员竞聘上岗比例达100%,对各类人才形成了擂台效应和蝴蝶效应。同时,设立“突出贡献人才”奖和“优秀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奖,激发年轻人才创新创造热情。抓好创新平台提升,成立全市首家内河港航经济研究院,支持艾坦姆流体等企业创建市级以上人才科技平台28家,与中国矿大何满潮院士建立合作关系,柔性引进省级人才工程以上创新人才4人。与北京交通大学合作,构建大数据智慧物流交易平台,吸引集聚了一批物联网、大数据等方面青年人才,为集团公司数字化转型打下坚实基础。

完善机制“管”  优化成长环境

以党组织书记抓创新突破项目为抓手,把人才工作纳入议事决策前置事项清单,并将干部人才工作完成情况纳入企业党建和领导班子年度综合考评内容,定期进行跟踪督办,去年以来研究干部人才事项69次。集团公司每年用于人才工作的预算支出不少于3000万元,先后出台《关于支持权属企业加快引进优秀人才的实施意见》《博士及以上高端人才薪酬待遇暂行规定》等“企业版”人才新政,向权属企业放权赋能,建立起“有呼必应、随来随引、为凤筑巢、但求所用”的灵活用人机制。与山东人才集团合作推进组织变革与人才规划项目,构建符合集团发展需求的“人才地图”。(通讯员 刘海 李兴建)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