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时救”让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更温暖更幸福

2022年10月09日13:49  来源:济宁晚报

自今年1月1日起,济宁市社会救助保障标准在去年基础上再增长10%以上,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880元和700元,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1144元和910元,实现救助标准“十八”连增。

今年以来,市民政局聚焦解决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放大“济时救”品牌效应。以为民之心狠抓民生保障,让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更温暖更幸福。

不断丰富 品牌内涵

推进“济时救”品牌内容扩充、形式创新、服务升级,推动党建引领,社会救助与慈善、社工、社会组织等深度融合,实现社会救助由纯“物质”向“物质+服务”救助模式转变,全面提高困难群众幸福指数。在全市开展“济时救—幸福来敲门”活动,打造“服务+监管”运行模式,由专业第三方服务机构上门提供探视、助洁、助餐、心理慰藉等服务,督促照料护理人落实照护责任,全面提升特困人员生活质量。进一步健全“主动告知、主动发现、快速响应、即时救助、跟踪转介”机制,夯实基层工作基础,在所有村居设立社会救助工作站,发挥好帮办代办作用,乡镇街道随时受理、即时确认困难群众救助申请,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救助范围。

推出更多 惠民政策

在低保认定方面,济宁市今年修订出台《济宁市最低生活保障管理办法》,在“支出型”困难家庭认定、机动车辆和大型农机具现值计算及赡养费计算、收入扣减、诚信救助等方面实现突破和创新,实现低保认定更精准、更便捷。在低保边缘家庭认定方面,在全省率先出台《低保边缘家庭认定办法》,明确认定条件、认定程序、日常管理和监督等关键内容,并将收入认定范围从省定的低保标准的1.5倍扩大至2倍,最大限度保障困难群众享受更多专项救助政策。在临时救助办理方面,印发《关于改革完善急难型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取消临时救助户籍地、居住地申请限制,实行急难发生地即时救助,非户籍居民可向居住地或急难发生地乡镇(街道)提出申请。

提升救助 服务水平

全市开展“济时救”社会救助主题宣传活动,12个社会救助职能部门联合开展“部门联动‘济时救’合力救助惠民生”社会救助政策线上大讲堂活动,目前已经举办了11期,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市司法局等部门单位对有关救助政策进行了解读,各县(市、区)积极开展线下政策宣传,印发社会救助政策宣传手册及海报等材料。在全市推广使用“济时救 ‘码’上服务”二维码,群众扫描二维码可以马上知晓民政低保、特困供养、残疾人补贴等10项救助事项和教育、司法、住建、卫健等11个部门21项救助政策申请条件、办理地点、办理流程、咨询电话等,可以查看低保和特困供养等救助标准、敬老院基本情况、享受低保待遇人员等信息。

兜牢基本 民生底线

对受疫情影响、暂时找不到工作又得不到家庭支持的生活困难外来务工人员,因交通管控等原因暂时滞留的临时遇困人员,按照取消户籍地、居住地申请限制的有关规定,由急难发生地直接实施临时救助。对因家庭成员被隔离收治等原因导致基本生活出现暂时困难的家庭和个人,允许救助限额在现行政策基础上适当上浮;对困难程度较重、需要特殊救助的,参照支出型临时救助标准确定救助金额。对受疫情影响无法返岗复工、连续三个月无收入来源,生活困难且失业保险政策无法覆盖的农民工等未参保失业人员,未纳入低保范围的,经本人申请,原则上按不高于当地三个月城市低保标准,由务工地或经常居住地发放一次性临时救助金。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