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爱与文明的“双向奔赴”

2022年09月03日09:11  来源:齐鲁晚报济宁融媒

一座城市,因为有爱,才变得更加温暖;一座城市,因为有爱,才让人更加向往。

引领文明风尚、美化社区环境、关爱独居老人……在济宁这座美丽之城,志愿者的身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那一抹抹“志愿红”如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弹奏出向美向善的城市乐章,积淀着一个城市厚重的文明底色。

参加志愿服务可获得文明积分,兑换生活用品,还能获得荣誉。济宁这座城市,通过激励嘉许,让“赠予玫瑰者”真正“手有余香”。在济宁这片人文沃土,每天都在上演着爱与文明的“双向奔赴”。

在这座城

爱心是会被“传染”的

“大家保持一米间隔距离,不要拥挤。”9月1日上午9时,济宁市任城区越河街道竹竿巷社区一核酸采样点,74岁的王福银正维持着现场秩序,此时的她已经忙活了3个小时了。“今天6点就来了,能搭把手就搭把手。”

志愿服务,王福银已经坚持了24年。1998年7月,王福银退休后,并没有像大多数人一样在家安享晚年,而是一头扎进社区志愿服务里,继续发挥一名党员的光和热。

2003年非典时期,王福银当时居住的小区还是个老旧小区,她叫上三名老党员,自发在社区值班,测量进出人员体温。为了能让大家值班时歇歇脚,王福银又自己花钱,在小区门口盖了一间传达室。

爱心会“传染”!在王福银的带动下,小区越来越多的人开展志愿服务,2015年,“爱心驿站”志愿服务队成立,分为爱心互帮队、治安巡逻队、文艺队宣传队、青年服务队、健康咨询队、后勤保障队、回族特色服务队,围绕“七彩服务阳光越河”志愿服务品牌,开展义务教学、义务调解、爱心帮扶、邻里互助、义务巡逻、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

“累是一定的,但是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我们这个志愿者‘大家庭’,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王福银真挚地说,带好现在的队伍,继续发展新队员,为更多的人服务,是自己最大的心愿。

王福银和她的爱心驿站只是济宁志愿服务的一个生动缩影。如今,7220支志愿队伍164.7万余名志愿者活跃在济宁的每一个角落,用爱汇聚成一缕缕阳光,温暖着这座城市。

回报爱心

让赠者真正手有余香

近日,一场文明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的活动在任城区越河街道竹竿巷社区爱心驿站举行,居民们用志愿服务挣来的文明积分兑换心仪的物品。

今年70多岁的王阿姨手脚利索,两年前加入爱心驿站,但凡有时间,都会参加社区组织的志愿活动。通过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让自己的退休生活“老有所乐”。这次兑换,王阿姨用光了所有的积分,兑换了一把雨伞和两块肥皂。“用完再挣,反正有的是机会。”王阿姨乐呵呵地说。

“参与社区组织的上门慰问孤寡老人等,并帮助他们做日常家务的,参与社区环境卫生清理的,每小时积1分;在社区主要路口、路段参与清理乱摆卖、乱停放等,每小时积2分;周末或假期参与社区讲堂义务教学的,每小时积3分;参与调解社区邻里矛盾纠纷的,每次积1分。”爱心驿站负责人王福银介绍,爱心驿站开展多种志愿服务,把爱汇聚在一起,让温暖“看得见、摸得着”,让“赠人玫瑰”者真正“手有余香”,带动了身边更多的人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

蔚然成风

志愿红涵养着城市文明

在城区的大街小巷,身穿红马甲、臂戴红袖章的志愿者们捡拾垃圾、宣传文明风尚、维护交通秩序,为济宁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添砖加瓦”。

在“雏鹰课堂”,暑假回来的大学生穿上红马甲,走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讲授国学经典,让孩子们沐浴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暑期生活变得更加多彩。

在“幸福食堂”,越来越多的志愿者来到这里,“尝尝大厨的菜”带给老人们舌尖上的美味,“餐前五分钟,餐后话家常”让老人们的脸上笑容多了起来,解开了心结,“爱心义剪”“健康义诊”让老人们享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老人们脸上的笑容多了起来。

如今,在济宁,那一抹靓丽的“志愿红”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潜移默化中涵养着城市的文明。

“一次志愿服务就是一次爱的奉献。本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和‘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济宁市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志愿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志愿服务机制不断完善。”济宁市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建设二科科长徐雷申表示,济宁市将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深化“五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积极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符合本地实际的志愿服务。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