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丨济宁市推进湿地修复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022年07月14日21:20  来源:济宁新闻客户端  作者:王红艳

济宁新闻网讯(记者 王红艳 通讯员 张裕祥 仲慧慧)济宁市通过退渔还湖等措施,积极推进湿地生态修复,做好湿地保护工作,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每天早上和傍晚,南四湖的大片湿地都成为摄影师拍摄的绝佳场所,近年来,这里珍稀鸟类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

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摄影爱好者赵迈告诉记者:“这两年,微山湖湿地出现了数十种国家级保护动物,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和青头潜鸭。”

南四湖湿地生物多样性富集,是鸟类迁徙中转的重要停歇地,也是南水北调东线输水的重要节点。2018年,南四湖自然保护区其中5.7万公顷的区域被认定为国际重要湿地。

济宁市南四湖自然保护区服务中心副主任冯洪新介绍:“南四湖自然保护区的水质现在已经达到了地表三类的标准,水质的好坏与湿地的健康有着密切的关联。水质好了,那么湿地就健康了,生物多样性就丰富了。”

南四湖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得益于近年来当地政府壮士断腕的生态保护。从2018年开始,微山县开始退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所有养殖、捕捞以及其他生产活动。

南四湖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部部长郭宝金介绍:“南四湖养鱼富了几代人,但养鱼的过程中,残余的饵料和农药的残留也把水质污染了。”

一头连着生态,另一头连着的却是渔民的生计。在核心区内,有5.1万渔民以渔业养殖为生。退渔还湿,这让一辈子都在湖上生活的渔民犯了难。

微山县高楼乡翁楼村村民段有勤告诉记者:“第一感觉就是说我们没有活路了。别说我这一生了,我这上辈,几辈子,加上这我的下辈都是以渔为生。”

离开渔业,政府也面临两难的选择,退渔工作一上来并不顺利,他们千方百计引导渔民转型。

微山县委常委、副县长胡忠华介绍:“因为核心区的退养,有一部分渔民,进入了一般控制区,进行了生态化养殖,让湖区的群众生产生活的质量不下降。采取这种生态补助的形式,引导群众进行积极地退养。”

当地从有限的财政中每年拿出1.8亿元,每亩退养池塘补贴1000元,为期20年。而部分渔民也先行一步、开始转型。张孝民一家几代人都是渔民,早在三年前,他就看到核心区养殖带来的不确定性,提前退渔。如今,借着生态养殖的东风,他在实验区承包了400亩荷塘,搞起藕虾共养,吃上了“生态饭”。

微山县昭阳街道十村村民张孝民表示:“从种上这个太空36号观赏荷,水,它能净化,净化完以后,咱可以养龙虾。原先一亩地也就是挣千把块钱,现在每亩纯盈利就是两三千块钱。什么叫双赢?这个就叫双赢。”

历经三年多的时间,南四湖核心区和缓冲区内26.1万亩渔业养殖全部退出。同时退出的还有6处违规光伏和12家煤炭开采企业。

微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自然保护地和野保科科长、工程师杨勇告诉记者:“让湿地得以休养生息,本地的芦苇、蒲草、荷叶,还有其他一些湿地植物,就能自然生长,达到自然修复的目的。”

自然修复的同时,济宁市还进行人工湿地和小微湿地建设。目前,南四湖植物种类达到656种,野生动物也从205种增加到294种。包括南四湖在内,近年来,济宁市修复湿地面积20.37万亩,湿地保护率达到77.38%。今年6月,济宁市被认定为国际湿地城市。

济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庆峰表示:“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推动我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保护了生物多样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