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永驻心间——追记济宁市任城区竹竿巷社区原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张宝芳

2022年06月17日08:02  来源:济宁新闻客户端

2022年5月下旬,在任城区竹竿巷社区,环境整治、旧居改造、疫情防控……各项工作依然千头万绪。然而,在忙碌的人群中却少了一个熟悉的身影——竹竿巷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张宝芳。

时间定格在2022年5月25日16时57分,张宝芳因病去世。总是冲锋在前的她,永远离开了她奋斗的这片热土和她时刻惦记着的社区居民。“张书记刚刚53岁,前段时间疫情防控还看到她,怎么就走了呢?”居民们不愿接受她离去的事实,社区的同事也觉得张书记还在身边,一直与他们并肩作战。

群众在你心中有多重,你就在群众心中有多重。19年,6900多个日日夜夜,面对社区工作的洗礼与磨炼,她千难万难不曾退怯,再苦再累不移初心,越是急难险重任务,越冲在前面、干在前面,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我有责任和义务把这个担子挑起来”

2011年4月,已在社区基层工作8年的张宝芳当选任城区越河街道竹竿巷社区党委书记。竹竿巷社区地处老城区,属于上世纪80年代末城市中心典型的老旧社区,基础设施落后、环境脏乱差、困难群众多、管理服务难度大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居民的公共需求和利益诉求得不到及时满足,群众满意度常年徘徊不前。“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社区干部,我有责任和义务把这个担子挑起来。”在当选社区书记的那天,张宝芳面对党旗宣誓,“我要彻底改变竹竿巷社区的落后面貌,让群众过上舒心舒适的生活, 让竹竿巷社区一天天好起来!”

社区群众都亲切地叫她“宝芳”,而这一声“宝芳”,寄托着社区居民的期待,也代表着社区居民对她的认可。

上任之初,张宝芳面临的第一件难事,就是辖区居民的冬季取暖问题。经过入户走访,又召开居民大会统一思路后,张宝芳就一次次去热力公司磋商,一次次反映居民的诉求,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敲定了方案。她的执着让热力公司的同志既感动又敬佩,笑称她是“铜头铁嘴飞毛腿”。施工中,有的居民怕建设加热站影响自家休息,阻挠施工,张宝芳又多次登门劝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妥善解决了问题。次年供暖季来临,太白小区1300多户家庭如期送暖。连续几个月的连轴转,她也因积劳成疾挂上了吊瓶。拔了吊瓶,回到社区的第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户询问供暖情况,居民遇到什么问题,她就立即带着热力公司的工作人员现场解决。

“有问题,找宝芳”,成为居民的选择。每天上班前、下班后,张宝芳都要在社区走上一圈,哪里有问题,及时整改。“办事儿就得办到老百姓心坎儿上。”张宝芳说。近几年,在她的带领下,竹竿巷社区为居民整修路面12条,整修花园和绿化10处,清理卫生死角35处, 新建车棚6个,改造下水道16处,拆除乱搭乱建56处。经过多年努力,竹竿巷社区逐步建成“服务全面、环境优美、秩序优良、融洽和谐”的新型社区,实现了从落后到先进的巨大转变。2015年,竹竿巷社区被评为“省级文明社区”,2019年又被评为“省级卫生社区”。

2021年7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旗帜飘扬,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作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的代表,张宝芳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庆祝活动。

老百姓的每一桩事都在她心里装着

柴米油盐、衣食住行,老百姓的每一桩事,都在张宝芳心里装着。她认为,居民群众的每一件烦心事,哪怕是一个再小的诉求,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疏通,就会演变成社区治理的一个个“梗阻点”,进而成为影响社区和谐的堵点和痛点。

针对以往居民遇到问题无处反映无处解决的情况,社区党委积极推行“居民说事日”活动,每周集中时间倾听居民心声,摆事、说理、解难。一到每周的居民说事日,竹竿巷社区的居民说事厅里就会热闹非凡。小区网格员、党员和居民代表聚在一起,对上周收集上来的问题逐个“过筛子”。张宝芳仔细地听着,手里的笔飞快地记着,不时打断话问这问那。一上午的居民议事会,收集上来的问题有十几个。针对这些问题,张宝芳顺着“清单”一个一个往下捋,每个问题属于哪个网格,谁来办、怎么办、何时办结,都一一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

基层事务繁杂琐碎,社会治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面对利益主体多元化、居民诉求多样化的新形势,张宝芳不断寻求党的建设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的新途径,探索出“五微”治理模式,即“微诉求、微心愿、微循环、微公益、微智能”,率先建成全省首批5G智慧示范社区,建立“线下+线上”的社情民意收集机制,每周开展“居民说事”活动,与群众“零距离”交流、面对面沟通,从“坐等诉求”转变为“主动出击”,实现了“未诉先办”,社区连续10年实现“零上访”。2020年,竹竿巷社区“党建统领推进社区精细化治理”被列入全省改革攻坚教学案例。

为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张宝芳带领竹竿巷社区全面开展“信用+志愿服务”活动,组建爱心驿站志愿服务队,发展志愿者1098名,广泛开展各具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服务活动,把党的好政策、好声音,及时送到千家万户。志愿服务在竹竿巷社区形成了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成为社区治理的一支重要力量。社区“爱心驿站”被评为全省最佳志愿服务项目,竹竿巷社区被评为“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

“敢想敢试、不懈探索”是周围人对张宝芳的评价。在她的带领下,近年来,竹竿巷社区在“智慧赋能”方面不断创新和探索。在取得济宁市大数据中心等相关部门支持的基础上,社区软硬件同时发力,加速打造包括智能停车、智慧门禁、智慧政务、无人超市等于一体的全市首家5G标准化智慧社区,全面推动社区治理网络化、智能化和专业化,基层社会治理服务更加精准、便捷、高效,逐步实现从“传统管理”向“智能服务”的转变。

“这辈子,我无怨无悔!”

在竹竿巷社区,张宝芳是社区40多名困难群众的“亲大姐”,60多位空巢独居老人的“亲闺女”。“作为社区书记,不仅要解决好居民共同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还要主动关注每家每户的操心事、烦心事,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张宝芳常常深有感触地说,“没有一种为民的情怀,服务群众的工作就做不好、做不到位。”

洗衣服、被褥看起来是一件小事,但对于竹竿巷社区500多个65周岁以上老年人,特别是独居老人、残疾人来说,就成了一个难题。民意收集上来,社区马上着手解决。不久,投资2万元的任城区首家“爱心洗衣房”在竹竿巷社区设立,专门配备了专业洗衣设备,洗衣量大,还自带消毒、烘干功能,为社区内的老年人提供免费洗衣服务,老人们切实感受到政府的关怀。

每次收到晾晒干净、熨烫平整的衣物,70多岁的史福云老人都满含热泪地拉着张宝芳的手说:“孩子不在身边,衣服也洗不动了,自家孩子没想到的事,咱社区都给想着呢,真是比俺闺女还亲。”如今,史福云大娘心里的这个“亲闺女”走了,她再也无法拉着宝芳的手说话,无法接受她永远离去的事实。

无法接受的还有社区的王大爷。原来,王大爷身体不好、无依无靠,张宝芳了解情况后,协调让他住进了街道的老年公寓,还联系一家医院为他进行全面查体,安排他住院及时进行治疗。整个流程下来,查体费、医药费、住院费达1万多元,医院却分文未收。后来,张宝芳根据民政部门“情暖夕阳”慈善爱心扶老政策,将老人送到了区福利中心集中赡养,妥善解决了他的终身养老问题。

“再核对一遍外来人员名单,千万别有遗漏。”“组织居民来做核酸,让他们戴好口罩、排好队。”……今年3月份以来,国内疫情多点散发,疫情防控形势非常复杂,基层疫情防控压力激增。作为社区书记,张宝芳不敢有丝毫大意和松懈,全身心扑在工作岗位上。哪里有难点,她就冲到哪里;哪里最艰苦,她就值守在哪里。她经常顾不上喝水吃饭,累到嗓子沙哑、满嘴血泡,牙疼得肿了半个脸。“作为一个社区工作者,我做了我应该做的,但作为一个母亲和妻子,我对家人亏欠得太多。”张宝芳常说,“孩子经常抱怨,我是别人的妈妈,不是她的妈妈,每当听到这些,心里都不是滋味。”

在生命的最后几天里,躺在病床上的张宝芳拖着虚弱的身体,向来看望她的社区同志询问太白小区老旧居民楼改造进展情况,她交待社区工作人员一定要及时跟进施工的进度,让群众早日搬入新居。丈夫既心疼又生气,“干了一辈子,你还没干够吗?”

“这辈子,我无怨无悔!”她的声音沙哑,却又异常坚定。

写进她生命的誓言没有褪色,

用生命坚守的使命永不凋零。

她的一生,虽平凡,

但却在千千万万群众心中

树起了一座丰碑!

(来源:济宁日报、任城发布)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