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启动农村“信用+”体系 “信用”就是“真金白银”

2022年03月09日15:00  来源:济宁新闻客户端  作者:李志豪

济宁新闻网讯(记者 李志豪)为进一步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今年以来,泗水县启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探索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基层治理机制。3月9日,济宁市政府新闻办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泗水县创新农村“信用+”体系支持乡村振兴有关工作情况。

基础

建立全覆盖的农户信用档案是基础。按照基础项、加分项、减分项、否定项四个维度,多角度、多层次对农户进行信用评价,“一人一档”建立信用档案和信用积分。在指标设计上,一方面,既有基础信息等客观信息,也有人居环境、村风民风、志愿服务、违法占地等农村社会治理的痛点难点问题,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信用评价体系,激励、引导、约束农村居民诚实守信、向上向善。另一方面,要考虑到可操作性、便捷性。其中,加分项有9项,减分项12项,否定项7项,既能涵盖农村社会重点工作,又避免了过于繁琐带来的不便和不可持续性。同时,对信用评价实行动态管理,定期采集并更新有关信息和评分,确保信用评价及时写实。

关键

构建信用和利益之间联结机制是关键。“信用+”首先加的是金融。以金融科技为支撑,以准确完备的信用评分为依据,将信用评分与授信额度、利率相挂钩,对农户给予信贷资金支持,真正把信用变为看得见、感受得到的“真金白银”。比如,信用评分每10分对应1万元授信额度,可累加、累减,积分越高授信额度越高、利率越低,群众越得实惠。下一步,还将逐步把信用评价与福利待遇、评先树优、交通餐饮娱乐等挂钩,不断丰富信用评价应用场景,真正让精神与物质、道德与经济“联姻”,让诚实守信者真正得到实惠。

保障

完善系统配套措施是保障。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与运用,实际上就是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社会治理模式,将德治融入信用建设,以自治激发治理活力。必须强化有关配套机制建设,完善村规民约、村集体议事规则等,建立村庄内的刚性约束机制,和信用激励相得益彰、相互补充,形成良性循环。同时,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工作,用好儒学讲堂、送戏下乡、道德大讲堂、村内大喇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发动,让每一名群众在以后的生产生活中感受到信用评价的实实在在的激励和约束,从而带动基层社会治理有力有效。

探索开展“信用+”体系建设支持乡村振兴,对泗水而言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下一步,泗水县将积极学习借鉴外地有益经验做法,结合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工作方案,优化工作流程,努力推动“信用+”在乡村振兴和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更为突出的作用。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