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21年山东经济数据,大众日报连发6篇重磅报道

2022年01月25日09:15  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量跃升 质突破 稳延续

山东高质量发展收获“五个新”

□ 本报记者 赵小菊 陈晓婉 毛鑫鑫

“十四五”开局之年,山东交出了怎样的一份成绩单?在1月19日省政府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省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陆万明介绍,2021年全省整体经济运行呈现“五个新”的特征: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发展动能实现新跨越、发展质量取得新提升、改革开放释放新活力、民生保障得到新加强。

“一年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量的跃升、质的突破、稳的延续,得益于全省上下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加快经济结构‘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推动经济转型爬坡过坎、滚石上山,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均衡性、协调性、持续性明显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更足、势头更强、成色更好。”陆万明表示。

生产总值突破8万亿,家底越来越厚

“2021年,全省主要经济指标好于全国、好于预期,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特别是,这份成绩单,是在2020年较高基数的前提下取得的,对于一个经济大省来说,是十分不容易的。”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王栋表示。

一组数据可以直观地看出,山东的家底越来越厚了: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万亿元,达到8.3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7000亿元,达到7284.5亿元;粮食总产超过1100亿斤,连续8年稳定在千亿斤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3万亿元。对此,陆万明认为,这源于2021年我省抢抓发展机遇,充分发挥产业基础厚实、产业门类齐全优势,供需两端协同发力,三次产业齐头并进,使得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在疫情反复的情况下,2021年山东经济增长8.3%,高于全国水平,反映出了山东经济的韧性,而且可以看出发展之路走得比以前更稳健。”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郑世林评价。

除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之外,更值得欣喜的是发展动能实现新跨越。2021年,全省聚焦新旧动能转换,强力推动从“初见成效”向“取得突破”迈进,新生优势加速凝聚,传统优势夯实塑强,山东发展动力越来越强。聚焦传统动能改造升级,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装备工业比重达46.4%,高端化工增加值占高耗能行业比重达28.1%,比上年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聚焦新兴动能培育,“四新”经济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提升至51.2%;聚焦新消费模式拓展,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4.1%。

“近年来山东着力培育的新动能产业产能开始释放,产业结构性向好态势显现。随着高技术产业、‘四新’经济以及数字经济等新动能产业产能不断释放,结构性向好的总效应会越来越明显。”山东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周德禄表示。

经济发展成效切实体现在了民生改善上,民生保障得到新加强。2021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6%,城乡居民收入倍差连续多年保持缩小态势;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79.0%。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山东共同富裕道路越来越宽。

服务业贡献率达到59.5%,发展成色越来越足

“聚焦高质量发展,加快畅通经济循环,奋力推进经济转型、发展转轨、生态转化,山东高质量发展成色越来越足。”陆万明介绍。

2021年我省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服务业主引擎作用进一步凸显,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9.5%。省委党校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主任王金胜认为,在当前的发展阶段下,服务业比重的提高意味着经济发展质量的不断提升。“当前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对拉动经济、稳定就业、满足人民群众丰富的物质文化需求,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在疫情影响下,实体经济受到的冲击比较大,服务业就成为拉动我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王金胜说。

除服务业增势良好,农业稳定发展之外,山东工业突出智数赋能增效,加速向高端迈进。“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5%和18.5%,工业机器人、传感器、光电子器件等新产品产量分别增长38.7%、22.7%和73.1%。建设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15个,‘上云用云’企业超过35万家。”王栋介绍,山东工业结构持续优化,尤其是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等体现工业高质量发展方向的行业实现快速增长。

生产供给持续优化的同时,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也呈现协同发力的良好态势。投资、消费、进出口增幅累计和两年平均,持续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一些体现发展潜力和结构优化升级的指标增势强劲。从投资看,代表产业链高端化和新兴产业的投资增势明显;从消费看,消费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限额以上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9.1%;从进出口看,对外开放质量加速提档升级,机电产品作为山东最主要的出口商品,出口大幅增长35.8%,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综合效益不断提升。

从发展的“含绿量”来看,2021年我省绿色低碳扎实推进,全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持续提升,万元GDP能耗持续下降。

“总的看,去年一年,我们充分发挥了三次产业可以齐头并进、需求供给可以协同发力、新老行业可以相得益彰、各类企业可以比翼齐飞等九大比较优势,推动全省经济实现‘稳中向好、进中提质’,为全国大局作出了积极贡献,充分体现了东部大省的责任担当。”王栋表示。

市场主体突破1300万户,发展潜力越来越大

市场主体的选择,是一个地方发展环境的“晴雨表”,也是经济活力的“风向标”。2021年,我省市场主体规模大幅增加,年末突破1300万户。

“这与我省科学精准实施宏观调控,着力增强政策有效供给密不可分。”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高福一认为,山东梯次推动四批政策清单、179项政策集成发力,累计为市场主体新增减税降费700亿元以上,这就为市场主体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动力。

郑世林则注意到,山东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省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使得山东越来越成为各类优质资本、高新技术、尖端人才集聚热土,创新创业活力迸发。全国工商联“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调查结果显示,山东连续两年入选营商环境最好十大省份(含直辖市),2021年位列全国第5名,比上年度前进1个位次,营商环境整体水平已位列全国第一方阵。

在一系列利好政策以及良好发展环境下,全省企业效益实现大幅增长。前11个月,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增长19%和36.3%;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增长26.3%和21.4%。

另外,我省主动服务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高质量推进“双招双引”,对外贸易质效双升,全年全省进出口、出口、进口增速均好于全国平均水平,进口首次突破1万亿元。朋友圈不断扩大,务实举办的一系列重大经贸活动取得了一批合作成果,签约重点外资项目311个,投资总额351.2亿美元,合同外资130.3亿美元。

在2021年全省经济呈现稳中向好、进中提质良好态势的情况下,郑世林看好新一年山东经济的发展:“改革与开放释放的新活力,使得山东发展动力和发展后劲都在不断增强,发展潜力越来越大。”他认为,山东应该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发展,增加研发投入,吸引、培育高端人才,同时,持续扩大对外开放,不断提升经济质效。

发展动能新跨越 发展质量新提升

山东新旧动能转换蓄势突破

□ 本报记者 王建

高端装备制造、高端化工增加值占比均有提高,“四新”经济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达51.2%,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36.3%……刚刚公布的2021年山东经济数据显示,山东不仅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反映经济发展结构、质量、动力、活力等的指标也同样亮眼。

“2021年是新旧动能转换由‘三年初见成效’向‘五年取得突破’迈进的关键一年,亮眼数据的背后,关键在于山东持续深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省委党校经济学部教授徐加明认为。

发展动力越来越强

元旦假期后上班第一天,从淄博传来好消息——天辰齐翔己二腈项目即将投产。己二腈是生产尼龙66的关键原料,被视为尼龙产业的“芯片”,但国内企业长期不掌握生产技术。天辰齐翔新材料有限公司依靠自主攻关,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己二腈工业化示范装置以及尼龙66产业。

如果说天辰齐翔己二腈项目是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化工产业蝶变升级的代表,那么海阳东方航天港则是无中生有、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的典型案例。“去年,东方航天港引进并开工建设了九天行歌火箭贮箱产业基地、东方空间‘引力一号’商业固体运载火箭总装测试中心、星河动力商业固体运载火箭创新研发制造基地三个大项目。”海阳市投资促进中心主任、航天产业发展办公室副主任徐文介绍,三个项目投产后,东方航天港将成为全国最大的商业固体运载火箭总装测试基地。未来,海阳将打造集海上发射、星箭产研、卫星应用、配套集成、航天文旅于一体的商业航天产业集群。

以高端装备制造、高端化工为代表的“十强”产业,是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战场。在三年初见成效的基础上,去年年初,山东紧锣密鼓制订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工作方案,落实“三个坚决”行动方案、“十强”产业高质量发展突破行动计划,聚焦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全力突破。

32个“雁阵形”集群、49家领军企业——去年10月,省发展改革委公布2021年入库培育的“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和领军企业名单,引发广泛关注。

塑强现代产业优势,很重要的是培育优良产业生态。聚焦“十强”产业,山东狠抓优势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培育,分三批组建105个“雁阵形”集群,甄选154家领军企业,集中资源,给予重点支持,并全面推行“链长制”,“一链一策”精准补链延链强链。2021年,105个“雁阵形”集群规模达到5.7万亿元,154家领军企业产值突破2.1万亿元。

在一系列措施强力推动下,山东新生优势加速凝聚,传统优势夯实塑强,发展动力越来越强劲,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装备工业比重达46.4%,高端化工增加值占高耗能行业比重达28.1%,比2020年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山东坚持纵深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十强’产业集群加快壮大,数字赋能应用明显提速,济南起步区建设全面展开,谋划推进大科学装置、海上风电、高速铁路网、现代水网等一批事关全局的重大引擎性工程,经济提档升级态势强劲,发展后劲支撑夯实塑强。”省政府副秘书长崔建海表示。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2021年,山东进出口数据表现抢眼,其中机电产品出口增长35.8%,占出口总额的43.1%。“在山东的出口商品中,技术含量更高的机电产品占比持续提升,其深层次原因是新旧动能转换带来的山东产业结构变化和发展质量的提升。”山东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董彦岭分析说。

新旧动能转换走过了四个年头,山东高质量发展成色越来越足,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21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9.5%,主引擎作用进一步凸显。

三次产业的内部,结构同样在优化。以工业为例,2021年,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等体现工业高质量发展方向的行业实现快速增长,增加值分别增长10.5%和18.5%,工业机器人、传感器、光电子器件等新产品产量分别增长38.7%、22.7%和73.1%。

“山东经济结构的优化,与在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针对性发力是直接相关的。”董彦岭说。

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去年,山东确定的1600个省级重点项目中,新兴产业和补短板项目占比超过60%。不久前举行的全省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重点项目现场观摩,实地观摩的潍坊、济南两市20多个项目,全部属于“十强”产业集群中的新兴产业。

“从投资看,代表产业链高端化和新兴产业的投资增势明显。”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栋说,2021年“四新”经济投资同比增长5.8%,占全部投资比重达到51.2%;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1.6%,高于全部投资5.6个百分点。

高质量发展成色越来越足

在国内重卡行业首个“黑灯工厂”——中国重汽智能网联重卡项目焊装车间里,209台机器人有条不紊地进行驾驶室焊接、涂胶、滚边、冲铆,174台AGV无人小车不知疲倦地进行零件配送、物料传输……这个车间主要工艺自动化率达到100%,是世界上柔性化程度最高的重卡自动化生产线。

“这个项目不是简单的生产线搬迁、复制、扩大规模,而是工艺、装备、产品、供应链等全方位的升级。”中国重汽集团工艺总监、工艺研究院院长张殿平介绍说,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具备年产16万辆重卡的生产能力,实现年销售收入577亿元,年利润22.4亿元。

新旧动能转换从“三年初见成效”向“五年取得突破”迈进,不仅深刻影响着经济结构,还带来了发展质量的提升。在企业层面,表现为效益大幅提升,2021年1-11月,山东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增长19%,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5146.6亿元,增长36.3%,两年平均增长24.2%;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增长26.3%和21.4%。在政府层面,财政收入质量提升,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75.2%,为近年来最好水平。

与此同时,新旧动能转换带来的绿色转型成效明显。过去一年,山东70个县纳入国家整县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试点,世界首个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并网发电,海上风电实现“零突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持续提升,万元GDP能耗持续下降。

“实践证明,山东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决策部署是完全正确的,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方向路径和方式方法也是完全正确的。”徐加明说。

2021年进出口总额近3万亿元,实际使用外资首次突破200亿美元……

山东外贸外资何以连创新高

□ 本报记者 孙源泽

全年进出口总额2.93万亿元人民币,连续第6年刷新历史新高,进出口同比增速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出口规模首次超过上海,出口同比增速高于全国13.6个百分点;进口规模首次突破1万亿元,进口同比增速高于全国7.5个百分点;实际使用外资首次突破200亿美元,增速跑赢全国。

“刷新”“跑赢”“突破”,这些频繁用到的词汇说明,山东开放型经济在2021年这个全球疫情反复、海运费暴涨等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的特殊年份,取得了不同寻常的成绩。“2021年,山东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大幅增长,民营企业占外贸比重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2.6个百分点,市场活力越来越足,新模式新平台不断释放外贸新动能,外资利用结构不断优化,实现了外贸外资的量质双升。”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郑世林分析说。

动能转换见成效,“山东制造”畅销全球

1月21日,在莱芜海关监管下,金雷科技股份公司生产的十台风力发电机主轴顺利装运出口巴西。作为一家以生产风力发电机主轴为主的出口企业,金雷科技近年来不断加强技术攻关,与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山东省科学院、山东大学等单位开展合作,先后攻克了高品质特殊钢优质坯料制备、空心主轴生产全流程组织与缺陷遗传关系等技术难关,成功解决海上风电主轴项目的技术瓶颈,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金雷科技董事长伊廷雷介绍,2021年金雷科技实现出口6.9亿元,增长40.8%,所产风力发电机主轴已占领全球30%的市场份额。

随着新旧动能转换的不断深入,一批如金雷科技一样的“专精特新”企业快速成长,成为山东制造业出口的主力军。省人大代表、青岛海关关长贺水山介绍,在2021年的外贸进出口中,机电产品是山东最主要的出口商品,共出口7585.6亿元,同比增长35.8%,拉动出口增长15.3个百分点,是2021年山东外贸实现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其中,汽车零配件、游戏机及其零附件、家用电器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分别增长了18.6%、50.7%和21.3%。与此同时,劳动密集型产品在我省出口总值中的占比为20.9%,下滑了1.1个百分点。“这说明伴随着新旧动能转换的持续深入,山东外贸结构不断优化,以往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出口市场被技术含量更高、附加值更高产品所替代,‘山东制造’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贺水山说。

山东社科院国际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顾春太分析,2021年山东制造业产品出口实现高速增长,除了受国内良好的市场环境影响外,也与山东制造业集群化的转变密不可分。他表示,随着我省加快塑造“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一批制造业的中小企业被吸附到“链主”企业主导的产业链中来,进行集群化生产经营,企业产品越来越贴合市场需求,越来越贴合技术发展方向,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断增强。“这是山东制造业产品得以畅销全球的原因。”顾春太说。

培育增长新动能,新平台新模式作用凸显

1月20日,青岛捷流机械有限公司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向即墨海关申报出口一批阀门配件及管件,货值5.3万美元。“我们主要生产五金机械,出口货物通过提前申报方式报关,货物抵港后几秒钟放行,非常快速便捷。”公司总经理吕国锋介绍,企业采用市场采购这种新的贸易方式出口,可以享受免征不退增值税等政策,无形中帮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利润空间。

省商务厅外贸处处长王红介绍,去年我省加快跨境电商和市场采购贸易等外贸新业态发展,认定35家跨境电商平台、产业园和公共海外仓,不断提升临沂商城工程物资市场、青岛即墨国际商贸城和烟台三站批发交易市场的外向度,全省跨境电商进出口、市场采购贸易出口实现“双过千亿元”,为外贸增长注入新动能。

除了贸易新业态,山东自贸试验区、上合示范区等一系列国家级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也为推动山东开放型经济快速增长贡献了重要力量。中青大冷(青岛)贸易有限公司是一家坐落在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的进出口企业,公司以进口猪肉、牛肉、水产品等新鲜食品制品为主。谈及在山东自贸试验区做进出口贸易的感受,来自江苏南京的公司负责人周福明说了两个字:“方便!”

“现在自贸区的服务十分到位,在降低进出口企业成本、推动企业进出口贸易便利化、帮助企业缓解融资压力等方面出台了很多政策,还上线了一些进出口服务平台,使我们企业能够很便捷地完成交易。”周福明介绍,得益于自贸试验区优越的营商条件,公司虽然从2020年11月才开始营业,但2021年进出口额迅速达到45.7亿元。

2021年,山东自贸试验区内企业合计进出口3843.4亿元,增长39.4%,有进出口实绩的自贸试验区内企业达到3294家,比上年增加416家;全省13家综保区全年进出口值达4884.2亿元,同比增长93.8%,占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的比例达16.7%。

“从数据上看,自贸试验区等高水平开放平台充分发挥了产业聚集的作用,一些势头好、潜力足的企业利用平台的政策优势实现了高速增长,从而推动了全省外贸势头向好。”省商务发展研究院对外开放研究所所长李迎春建议,下一步自贸试验区应继续突出差异化定位,集聚装备制造、海洋经济等特色产业,形成出口竞争新优势,并且与开发区、综合保税区等经济功能区加强联动,实现外溢效应,带动全省开放发展。

抢抓RCEP机遇,在开放大局中展现新作为

去年12月2日,山东与世界500强连线暨深化与日韩合作推进会在济南举行,来自日本、韩国的企业和商会协会代表以及山东相关领域人士,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享机遇、共谋发展。会上共签约日韩项目23个,总投资18.4亿美元,合同外资4.35亿美元,主要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医养健康、现代金融、节能环保、商务服务、跨境电商等领域。

日本、韩国都是RCEP重要的成员国,特别是日本,随着今年1月1日RCEP正式生效,中日两国首次达成自贸协定,东北亚区域合作迎来历史契机,地处东北亚合作要冲的山东迎来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机遇。省商务厅外资处处长孔涛介绍,2021年我省积极抢抓RCEP机遇,在全国率先出台落实RCEP的先期行动计划,密切与RCEP区域国家企业合作,推动日本欧力士集团在青岛投资欧力士实业控股,韩国希杰集团在青岛、聊城分别投资食品制造和生物科技等一批RCEP国家的重点外资项目落地,切实提高外资利用水平。

“我们还聚焦重点产业和RCEP区域等重点国别地区,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成功举办第二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打造了‘山东与世界500强连线’系列活动品牌,实现跨国公司线上线下参加活动,取得一批务实合作成果,签约重点外资项目311个,投资总额351.2亿美元,合同外资130.3亿美元。”孔涛说。

“在抢抓RCEP机遇,积极融入国家开放大局方面,山东正走在全国前列。抓好RCEP以及未来的CPTPP等开放政策机遇,山东就能在国家开放大局中展现更大作为。”郑世林认为,山东在抢抓RCEP机遇时一方面要聚焦制造业“主战场”,充分发挥工业基础完备,产业链结构链完整的优势,继续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成果,充分借鉴外资企业技术、管理方面的特长,不断提升山东在RCEP区域产业链分工中的层级;另一方面,山东可以在第三产业上持续深化同RCEP区域间的合作,利用好国家在RCEP中对服务贸易的开放政策,在服务贸易领域做大做强。

(□参与采写 都镇强)

2021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3万亿元

扩容升级,消费强力拉动经济增长

□ 本报记者 赵小菊 孙源泽

2021年,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是什么?答案是消费。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5.4%,拉动GDP增长5.3个百分点。具体到山东,2021年,全省消费市场呈现明显的稳健前行之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3万亿元大关,达到33714.5亿元,比上年增长15.3%,两年平均增长7.4%,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8和3.5个百分点。

新业态为消费扩容

春节临近,工作繁忙,年货哪里买?疫情影响,年货怎么卖?无论是对消费者还是对商家而言,这都已不是问题。打开任意一个网络购物平台,各地特色年货任选,同城商超甚至可一小时内送达;积极参与网上年货节的商家则在一直紧张备货,潍坊凯旋供应链有限公司的“船鲜生新零售”淘宝店铺年货节开售1小时内,红酒、坚果等年货产品销售额就达106万元。

“居民消费习惯的线上拓展与商贸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共同促进了网上销售的持续快速增长。”省统计局贸易处处长王慕然介绍,2021年,我省网上消费高位运行,全年实现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4763.3亿元,比上年增长16.5%,两年平均增长17.6%。

在高密柏城电商创业园,以服装销售为主的蔡国强转型做电商之后,店铺的年均盈利比原先实体店翻了好几倍,一年的营业额达300万元。像这样的电商企业,高密柏城电商创业园已经孵化了100多家,年交易额超过2亿元。而这样的电商创业园已在全省多点开花。

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是实现提质扩容的重要手段。“直播电商、社区电商等消费新业态的发展和完善,促进了线上消费额的不断增长。”省商务发展研究院商贸流通研究所所长商庆竹表示。据统计,去年我省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5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39.1%,高于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速22.6个百分点。

为培育消费新业态,我省去年大力发展直播电商、社区电商,建设县域直播电商产业园区、产业基地,推动重点电商平台新业务在我省落地。淘宝直播济南直播基地于9月份在济南落地;抖音电商在我省临沂和威海落地两个直播基地,两家基地进驻商家均达上百家。

“聚焦新消费模式拓展,2021年我省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已达到14.1%。”省统计局副局长陆万明介绍。

传统消费提档升级

当线上消费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新选择、新习惯,线下商超是不是必然“风光不再”?去年11月26日盒马鲜生济南经四路万达店开业时的盛况给出了否定答案。当日,店门口热情的消费者排起了长队,平均进店时间达1小时,万达商场的整体客流创造了近三年来的新高。

据济南盒马总经理张东征介绍,情侣、家庭、年轻闺蜜和兄弟、白领是到店最集中的四类客群,其中80%的消费者是80后、90后。这类消费者的共通点是追新尝鲜、关注生活品质,更追求到店的体验感。

线上的消费便利并不能取代“逛街”的乐趣。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我省新增限额以上批零住餐单位8180家,比上年增长38.4%;实现零售额826.9亿元,拉动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增长5.9个百分点。不过,要想吸引消费者,传统商业体系需要不断优化供给、提升品质,满足消费升级需求。

“山东近几年城镇化率明显提升,这部分新城镇化人口和城镇内原有的中等收入群体组成了规模庞大的消费群体,推动了山东的消费升级。”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郑世林表示。

“升级类消费增势强劲。”王慕然介绍,一方面,传统消费品提档升级,全年限额以上体育娱乐用品、通信器材、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分别比上年增长61.5%、54.3%和69.7%,两年平均分别增长38.6%、34.2%和13.7%;另一方面,智能型消费成市场亮点,限额以上可穿戴智能设备、智能家电、智能手机零售额分别比上年增长21.1%、26.0%和64.6%,两年平均分别增长25.2%、42.8%和52.8%。

消费升级不断向纵深发展,对城市商业体系的丰富完善提出了更高要求。去年,我省启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改造提升工程,济南、青岛、烟台3市获批国家级试点,临沂、东营、滨州、济宁4市被评为首批省级试点城市。

筑牢提振消费根基

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省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2821元,比上年增长9.0%,两年平均增长5.7%。“疫情以来各地出台的促进消费政策,对释放居民消费需求贡献明显。”山东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周德禄表示,“各地加大消费刺激力度,消费拉动性明显增强,城乡消费协同性进一步提高。”

“一年来,我省坚持稳政策、增收入、提信心,助推全省消费市场稳步复苏、持续向好。”陆万明介绍,去年我省消费品市场呈现出专项政策给力、“内外循环”发力、消费升级有力、线上消费加力的明显特征。不过,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要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关键是要让消费者想消费、愿消费、敢消费,进一步筑牢提振消费的根基。

比如,放心的消费环境。去年,我省扎实组织开展放心消费全域创建,着力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省市场监管局一级巡视员朱昆峰介绍,全省参与放心消费创建并作出承诺的市场主体已达678万户,基本实现应创尽创。同时,大力推行线下购物无理由退货,全省承诺推行无理由退货的实体店经营者达19.86万家,促成退货商品430.62万件,涉及金额5.57亿元;推动在消费集中场所设立消费维权服务站8100多个;全省公示各级放心消费示范单位17.16万家。下一步,我省将持续深化放心消费全域创建,着力构建集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群众参与、社会监督、部门监管、政府领导于一体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再比如,收入的不断提升。据统计,2021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705元,比上年增长8.6%,两年平均增长6.3%。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066元,增长7.6%;农村居民20794元,比上年增长10.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26,比上年缩小0.07。近日,省政府印发《进一步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若干政策措施》,从稳步提高居民工资性收入水平、大力促进农民增收、稳步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持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四个方面提出了52条切实举措,这将为进一步促进消费奠定良好的基础。

2021年山东投资更精准高效,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6万亿元

“四新”经济投资占比过半

□ 本报记者 王建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两年平均增长4.8%,分别高于全国1.1个和0.9个百分点;“四新”经济投资增长5.8%,占全部投资比重达到51.2%;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1.6%,高于全部投资5.6个百分点;民间投资支撑有力,同比增长8.2%……

这些数据呈现出2021年山东投资“量大速高结构优”的特点。“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山东在抓投资抓项目上系统发力,成效显著,各项主要数据均好于全国,充分发挥了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工业室主任付保宗认为。

重大项目支撑有力

去年12月26日,鲁南(日兰)高铁曲阜至菏泽至庄寨段开通运营,标志着鲁南高铁山东段全线开通运营。鲁南高铁正线全长477公里,总投资约725亿元,是截至目前山东建设里程最长、投资规模最大、建设条件最复杂、惠及沿线人口最多的铁路项目。

基础设施项目投资量大,带动性强。2021年,山东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提速发力,除了鲁南高铁全线贯通外,京台高速公路泰安至枣庄段改扩建等4条高速建成通车,主汛期前180个重点水利工程完工,全年分别完成交通、水利基础设施投资2655亿元和405.7亿元。同时,谋划布局637个新型城镇化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大力推进新基建项目建设,建成并开通5G基站超过10万个。

基础设施建设成果丰硕,是山东狠抓重大项目建设的一个缩影。“投资具有乘数效应,重大项目能带动更大规模的投资,从而对经济产生更强的拉动作用。”省委党校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主任王金胜说,山东注重以优质项目带动优质投资,重大项目对投资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一组数据充分证明了这一点:2021年,全省亿元及以上、10亿元及以上项目分别达16541个、2635个,分别比上年增长15.7%、25.1%;计划总投资分别达11.2万亿元、6.9万亿元,分别增长17.7%、19.3%;完成投资分别增长9.6%、18.7%,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96.2%、82.2%。

新兴投资表现抢眼

元旦假期,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京东方物联网移动显示端口器件生产基地项目现场热火朝天,该项目总投资达百亿元,其中一期投资约81.7亿,将建设全球最大的移动显示模组单体工厂,项目的落地打破了山东显示面板领域缺少龙头项目支撑的局面。

在谋划推进项目时,山东突出创新引领发展,近日公布的2022年省重大项目名单,京东方物联网移动显示端口器件生产基地项目成功入选。在新兴产业项目带动下,山东代表产业链高端化和新兴产业的投资增势明显——“四新”经济投资同比增长5.8%,占全部投资比重达到51.2%;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1.6%,两年平均增长20.4%,增速分别高于工业投资1.8、11.5个百分点,占工业投资比重为47.2%,比2020年提高0.7个百分点。

“新兴领域投资规模持续扩大,为经济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不断蓄势赋能,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源源动力。”省统计局投资处处长焦建顺说。

山东制造业投资同样表现优异。“制造业投资增长13.1%,是投资增速的两倍以上,两年平均增长10.3%,分别高于全部投资增速7.1、5.5个百分点,可以用‘抢眼’来形容。”付保宗表示,制造业投资快速稳定增长并不断向中高端迈进,将推动山东经济持续健康运行。

制造业是民间投资的主要领域。2021年,我省民间投资增长8.2%,占全部投资比重为65.2%,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87.3%,保持了较强活力。

在付保宗看来,民间投资支撑有力,代表的是市场主体对投资环境的认可:“近年来,山东努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营商环境建设整体水平已位列全国第一方阵,民间投资数据可圈可点,表明山东努力的成效正在显现。”

推进机制科学高效

2021年年底,济南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再落关键一子:比亚迪动力电池项目二期签约落户。该项目是比亚迪刀片电池的主要生产基地,一期去年10月18日取得土地,10月29日实现“四证连发”,办理时限压缩了80%。

“重大项目拉动作用强,但面临的制约因素也多,需要创新项目推进机制,做好各项要素的保障工作。”王金胜分析。

推动重大项目快落地早见效,山东不断健全推进机制。“突出目标管理和周期滚动,实施清单式管理、责任化推进,实行一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栋介绍,2021年12929个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实现应开尽开,实施类项目全年完成投资2.6万亿元,1860个省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721.2亿元。

项目推进快不快,要素保障是关键。山东抢抓国家加大专项债券安排力度的有利机遇,积极做好债券项目谋划储备,2021年通过审核的项目个数和资金需求位居全国第一,争取专项债额度3017亿元,支持2185个重点项目建设;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122.5亿元,重点支持农业农村设施、社会民生事业等领域项目建设。在专项债券资金和中央预算内资金的带动下,山东完成社会资本年度投资5000亿元以上,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去年山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6%,超额完成6%任务目标

锻长板补短板 夯实塑强工业基本盘

□ 本报记者 付玉婷

北京冬奥会临近,山东制造的第一台国产雪蜡车,正在为国家越野滑雪队作最后的备战保障。这台世界领先的雪蜡车拥有完整知识产权,由山东省工业设计院、中国重汽等联合攻关,展现了“山东制造”的雄厚实力,凝聚着“山东创造”的集体智慧。

工业特别是制造业是山东经济的基本盘,支撑着山东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进入“十四五”,山东工业在锻造长板基础上着力补齐短板,继续保持稳中向好、进中提质发展态势。

山东经济“年考”数据显示,2021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6%,与全国持平,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6%任务目标;两年平均增长7.3%,高于全国1.2个百分点。

智数赋能增效 加速迈进高端

生产型互联网对网络低时延、可靠性、稳定性等要求极高,传统移动网络只能“尽力而为”。而现在,在全数字工厂、能源、无人驾驶、装备制造等领域,因为有了确定性网络支撑,闭环控制、智能运维与安全管理得以实现——这来自山东未来网络研究院的最新研究成果:山东建成覆盖16市的全球首张5600公里确定性网络。

2021年,山东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主攻口”展开深刻变革和深度调整,为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打下坚实基础。

行业增长稳定性持续巩固。来自省工信厅运行监测协调局的数据显示,全年全省41个大类行业中有34个实现增长,增长面82.9%,25个行业实现两位数增长。

“去年有一系列大项目好项目达产达效,产品形成较强市场竞争力。”省工业经济联合会秘书长张祥关注到山东化工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全面增长,营业收入和利润跃居各行业首位。消费品制造业回升步伐不断加快:全年食品制造业、纺织服装服饰业、造纸和纸制品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31.2%、13.4%和12.6%。

高技术产业支撑有力。2021年,山东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8.5%,两年平均增长14.1%。“新生优势加速凝聚!”省统计局副局长陆万明的这一论断让人印象深刻。以高端装备制造业为例,增加值占装备工业比重已达46.4%。同时,全省规模以上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在去年10月已首次突破万亿元规模,全省信息技术产业收入增长也创下五年来新高。

企业效益改善。1-11月,规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5146.6亿元,增长36.3%,两年平均增长24.2%。这支撑着企业信心恢复:一些企业产销放量、扩规增效,产能利用率不断提升。在济南,山东泰钢、浪潮集团、临工重机等重点企业,预计一季度将新增产值约63亿元。

持续精耕细作 筑牢产业基础

山东工业稳中向好、进中提质态势背后,有产业完备、门类齐全提供的强力支撑,更来自部门、地方直面困难、科学施策与企业创新图变、努力成长。

“去年,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成立了芳烃产业链党委,链主企业是班子成员。”东营威联化学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房永涛提到,这实际是搭建一个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合作共赢和直接对话的机制。他介绍,企业已搭建起“一个研究院+两个研发基地+N个研发平台”的研发体系,部分新材料已进入中试阶段。

过去一年,山东坚持沿链谋划、做优生态,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更强。“链长制”全面推行,聚焦42条关键产业链,精准绘制“1张图谱+N张清单”,厘清重点产业链“四梁八柱”;省市一体开展补链延链强链行动,策划产业链重点项目460个。

科技创新与转型升级都要落实在企业上。在山东,一批在细分领域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和“配套专家”加速涌现:去年获评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7家,并获得中央财政资金3.86亿元,企业和资金数量均居全国首位;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72.4%属于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重点产业领域,去年营业收入增幅高于面上中小企业8个百分点左右……

“我们定向发布重点产业链高端提升和短板突破的目标方向,鼓励支持这些企业参与重大科技专项和工程,在补齐产业链条、弥补关键领域短板中发挥作用。”省工信厅副厅长安文建介绍,去年山东围绕轨道交通装备、聚氨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举办专项对接,49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与链主达成合作事项59项。

提升发展能级 以进促稳

新一年,稳定宏观经济,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这一系列目标的实现都有赖于牢固的全省工业经济基本盘。“实现开门红是有条件、有基础的。”省工信厅厅长于海田提到,今年山东工业将在稳的前提下,强化在关键领域的进取,深入研判工业经济形势,针对突出问题研究实施好对冲措施。

省工信厅近期组织的调研显示,总体看,多数市信心充足,认为新一年机遇大于挑战;同时各市反映了一些影响增长的不利因素,如出口放缓等。

工业稳增长,光“守”不行,还必须以进促稳。“要继续加大优化提升产业链的力度,尤其进一步激活链主企业的积极性。”张祥认为,目前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在合作领域及方式等方面的实现路径有的尚不清晰,导致协同度不高,可推广济南等地根据链主企业产业链群带动能力与成效给予分档奖励等做法;中小企业也需进一步深耕细分市场,在产供销协同和质量控制方面更好满足龙头企业要求。

上述调研摸查的各市,新增规上企业和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数量多数已有新突破,为一季度增长打下了基础。去年11月底的统计显示,全省新纳统规上工业企业增长明显,可对今年一季度产值形成有效贡献;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新投产项目也将在今年一季度正式发力,成为我省今后一段时期工业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记者了解到,我省已进一步明确“五个减量替代”和“四个区分”政策要求,对“两高”项目管控实现精准定位,为企业发展松绑解捆、吃下“定心丸”,动能转换空间将进一步拓展。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赵小菊 王建 付玉婷 毛鑫鑫 孙源泽 陈晓婉 徐超超 杨庭栋 报道 设计 于海员)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