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革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优势

2022年01月03日09:50  来源:光明网-学术频道

作者:刘雅琪(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广东省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副教授)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科学总结了党百年历史的重大成就与历史经验,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线,以“两个确立”统一思想行动,更加清晰指明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前景。

通过领导社会革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自觉,也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优越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标志性事件,中国式现代化真正意义上的正式开启正是经由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所奠基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探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拓展,正是党基于对社会革命所处阶段及其内涵丰富性认识的理论创新。党的十九大以来,党推进社会革命的新历史方位与内容日益彰显中国式现代化“新”的特性及其世界意义。

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价值追求落实在生产力发展、社会体制机制改革与上层建筑完善的各方面,是对“资本对劳动及其产品的支配权”的驾驭与超越。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改革开放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党十分重视推进科技创新、强调高度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实现高质量发展,为社会主义社会提供“绝对必须的实际前提”。并且,通过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制度并存,完善社会体制机制创新。与此同时,从十八大提出和完善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七一讲话”提出的“五位一体”的文明协调发展,正是要通过系统性、协调性的社会建设与社会发展,实现、维护和发展好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经济富裕、政治参与、文化满足、社会公正、生态美丽的美好生活需要。

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现代化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只有通过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无产阶级专政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民主的逐步真正实现。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说,“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是推动实现社会主义社会革命目标的重要政治保证。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也体现出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能动反作用。在《论犹太人问题》中,马克思的中心问题就在于揭露在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政治国家中,人与人之间有着法律上的政治平等,而在市民社会的领域中,则存在着严重的等级差别。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个要看、四个更要看”这一鉴别民主真伪、衡量民主成色的科学方法,将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可靠性落实在真正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与有效政治参与、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实效性上。

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现代化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改革开放具有许多新的内涵和特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度建设分量更重。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还区分了“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所发生的物质的、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的变革”与“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形式的变革”,并指明了社会变革的不同内容在进程上的不同步性。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期,中国式的现代化体现为逐步实现以增强硬实力为主的器物现代化向推进完善制度现代化、提高制度竞争力的转向,发挥中国之治的制度优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目标、解决“先进生产关系与制度建设之间矛盾”、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目标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

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的现代化

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所决定的。第一,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使命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近代以来,中国人的早期现代化探索,经历了从“防御现代化”、“追赶现代化”到“中国本位现代化”的朦胧意识。但是,只有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才真正提上日程。第二,坚持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从“两个务必”到“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再到“全面从严治党管党”,确保党始终成为无产阶级社会革命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于历史发展规律和自身主体地位的高度自觉。第三,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自觉。党的自我革命是具体的、实践的。中国共产党通过不断的自我革命实现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与社会革命实践的“动态”统一,才能适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后工作要求,满足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新需要,让“全体中国人民都过上更好的日子”。

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谋求全人类对于美好生活向往的现代化。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相互作用的辩证法出发,把握人类历史运动的内在逻辑、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提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既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的认识升华与创新发展,也日益彰显由无产阶级社会革命所奠基的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彰显中国对资本主义文明限度的智慧超越以及对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主动担当,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成功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构建文明社会秩序、文明世界秩序提供可持续的文明发展动力。在“七一”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用“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描述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前所未有的劫难。2021年12月14日,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用“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来形容当代中国。回顾百年奋斗史,中国共产党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奋斗使命的历史主题,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探索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双向互动,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与现实运动、制度建设有机结合,催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理论创新,书写了让全体中国人民成功实现脱贫和小康,共享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成果的人类奇迹;通过走自我革命、独立自主、改革创新、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使人们关于现代化与世界历史进程等问题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通过彰显文化自信与文明互学互鉴,为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华文明智慧。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