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叮咚……”近日,山东省济宁市民王女士走进住宅楼的电梯时,一位邻居推着电动车紧随其后上了电梯,然而电梯门却一直不关闭,电梯厢内的一个装置灯也闪烁起来。原来,这部电梯刚刚安装了“电动车禁入电梯系统”。
今年以来,济宁市立足保障民生需求,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已在全市4027部电梯推广使用了“电动车禁入电梯系统”,将电动车“进楼入户”的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守护群众人身和财产安全。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济宁市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换为为民办实事的行动自觉,聚焦民生、聚焦政务服务改革、聚焦社会基层治理等方面,扎实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今年3月,济宁首批“助学公交”专线正式投入运营,专门服务中小学生上下学,车上不仅配备了改造升级后的刷卡机,还加装了人脸识别系统,录入乘车学生资料后,家长可在孩子上下车时及时接到手机通知,确保乘车安全。
“助学公交”上不仅有了随车安全员,线路也不断增加至现在的54条,范围涵盖了主城区的21所学校。“助学公交”既省去了家长接送孩子的负担,又缓解了城市高峰时段的交通压力,赢得了居民的连连称赞,“助学公交”总体满意率达到了98.4%。
聚焦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济宁盯紧群众“急难愁盼”,制定发布两批市级重点民生项目清单,42大项、134个民生项目,目前已全部提前完成;县级制定发布民生项目2212个,出台相关政策举措、制度机制等2472个,为民办实事475005件次,在就业、社保、医疗、教育、住房、社会、生态、生产生活等方面,年内解决群众问题共计1472781件次。济宁还持续推行“先行救助”模式,守好民生兜底防线和维护社会稳定底线,全市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孤困儿童、困难残疾人等困难群众33万余人,开展临时救助4416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928万元。
如何结合不同部门单位的工作实际、立足本岗更好的服务人民群众,便成了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向纵深和实效的关键。对此,济宁市要求要坚持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通过听民声、察民情、访民意,更好聚焦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破题亟待解决的难点。
“以前我只是听说济宁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在搞‘交房即办证’试点,没想到我们小区也能在交房时就能拿到不动产证,真是太省心了!”市民张先生既拿到了新房钥匙,又拿到了崭新的房屋不动产权证,更令他高兴的是,“交房即发证”与水电气暖网开户同步办理。不动产登记窗口利用共享到政务平台的数据,与水电气暖网等机构对接,在交房现场同步办理水电气暖网等开通手续,大大简化了民生事项的办理程序。
对群众反映的各类诉求和意见建议一窗受理、一条龙办理、一站式服务,济宁持续深化政务服务改革,建成“济宁链”并开通数字保险箱,实现187类电子证照一键领取;实现了身份证、营业执照等356种电子证照在办理489项政务服务事项时实现网上办事“减证减照”。为提高政务服务提高办事效率,济宁还加入了“云上办”政务服务“跨省通办”联盟,实现与全国247个地区4402项服务“跨省通办”。
把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作为党史学习教育转化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际行动的关键一招,推动社会基层各类诉求和矛盾纠纷一揽子调处,济宁打造了“和为贵”调解品牌,以村(社区)党组织为核心,设立“和为贵”调解室,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村规民约,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把矛盾解决在群众家门口。
目前,济宁构建了“和为贵”网格化治理“1+12”标准体系,全市共划分网格10044个,网格化服务管理覆盖率达到100%。通过建立递进式的矛盾纠纷“分层过滤”体系和“信访+X”联调机制,做到简易调解、专业调解、线上调解多种调解方式,推动信访与调解、仲裁、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协调联动,实现矛盾前端治理、纠纷多元化解。
立足为老年人办实事、解难题,着力加强孝老爱老文化建设,济宁着力在全市范围内打造“幸福食堂”,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和文明实践融通融合的“双促进”。“幸福食堂”优先将鳏寡孤独老人、建档立卡贫困户老年人纳入就餐人群,解决他们的“一日三餐”。同时,精准对接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开展“点单——派单——送单”服务,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基层,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
“幸福食堂”“习语润儒乡”“蒲公英夜堂”“乡土讲师团”“母子传承国学”等组合式活动品牌的建设,深化了移风易俗,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村风民风焕然一新。济宁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打造成为服务群众的新阵地,融合党史学习教育边宣讲边服务,传播思想文化,弘扬时代新风,通过实践服务把文明新风吹进了群众心中。(来源:《光明日报》赵秋丽、冯帆、王汝雅)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