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声远丨济宁市贯彻落实科教强鲁人才兴鲁战略 让人才留在孔孟之乡

2021年12月20日17:51  来源:济宁新闻客户端  作者:王心融

济宁新闻网讯 在全省率先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主任的市委科技创新委员会;引进落地高校院所74家,新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96个;推荐19人和13人分别申报国家、省科技人才项目,数量均居全省前5位……近年来,济宁市人才工作亮点不断涌现。

12月17日,省委书记李干杰在省委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新时代全省人才工作,大力实施科教强鲁人才兴鲁战略,着力建设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平台,打造具有山东特色的新时代人才集聚高地,高水平建设人才强省,努力在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全国前列,成为全国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济宁是至圣孔子、亚圣孟子的故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自古以来有“济济多士、尊贤爱才”的传统。

党的十八大以来,济宁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指示要求,发挥“孔子故里,东方圣城”这一文化上的优势,坚持“引得来”与“用得好”相结合,在全市范围内重点开展了科创载体和人才团队“双提升”行动,让更多优秀年轻人才能够来到孔孟之乡、留在孔孟之乡。

多项福利补贴 将人才引进孔孟之乡

青年人才关乎城市发展的未来。近年来,济宁市推进科教创新与人才培养工作,一直把吸引留住青年人才作为人才工作的重要内容,特别是2018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两次修订出台“人才新政”,含金量满满,呈现出青年人才加速涌入的良好局面。济宁市青年人才政策重点是支持企业引才,千方百计降低企业引才成本,对企业新引进的全职工作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与学士本科生给予用人单位引才补贴与购房补贴,其中对全球TOP200高校毕业博士研究生提高到30万元。截至今年11月底,引进青年人才4.55万人,较去年增长26.4%。

“两图谱三平台” 将人才留在孔孟之乡

济宁市相对缺乏理工类高校和高层次科研院所,为更好地引进创新资源,市科技局重点打造了“两图谱三平台”,聚焦企业创新需求,按照产业链条绘制形成“全市企业研发需求”和“全国技术成果分布”两套创新图谱,为企业和高校院所架起精准合作的桥梁,解决企业与高校院所技术供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引进国内外高校院所、高层次人才团队“智力资源”,提升济宁市产业创新效率和水平。截至11月,共发布高端装备等7个重点产业的“创新图谱”,开展了21场专题产学研对接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五个“加强” 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科技工作的重点。济宁市从强化分类指导、强化考核调度、强化政策引导、加大宣传培训、强化载体服务五个方面着力,壮大高新技术企业、推动企业创新。济宁在全省率先开展高企补助资金“免申即享”服务,对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给予10万元奖励,提升企业申报积极性,简化政策兑现流程,共兑现补助资金590万元。通过建设创业载体,即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为创业企业提供“苗圃-孵化-加速—产业园区”链条式服务,鼓励社会资本注入建设民营孵化器,构建多元化的众创空间,努力打造服务载体的特色和品牌。通过这些措施,济宁市创新企业规模进一步壮大,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今年全市申报高新技术企业624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151家,均较上年实现翻番。

优良的人才种子需要肥沃的土壤和适宜的阳光雨露。全面贯彻实施科教强鲁人才兴鲁战略,如今的孔孟之乡,正不断为优秀人才的成长营造崇尚创新、鼓励探索、追求卓越、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和惜才爱才、尊崇人才的环境,激励各领域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实现济宁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记者 王心融 编辑 徐正 杨素梅)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