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中国人寿为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保险力量

2021年08月16日17:32  来源:济宁新闻客户端

近日,《人民日报》刊发《中国人寿为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保险力量》,报道中国人寿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和专业机构的风险管理职能,自觉把党史学习教育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有机结合,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体现在实际行动上,为“十四五”时期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以下为《人民日报》报道全文

《中国人寿为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保险力量》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作为金融央企,中国人寿勇担责任使命,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和专业机构的风险管理职能,积极主动融入国家治理体系之中,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保险方案,自觉把党史学习教育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有机结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主动适应社会对金融保险的新需要。

保险“嵌入”治理体系  有力填补风险保障缺口

保险具有风险管理和防灾防损功能,在医疗保障、养老保障、环境治理、社会管理、民生保障以及自然灾害预防等领域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截至2020年底,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全面扩展34款保险产品的新冠肺炎保险责任,提供3万亿元风险保障,相关赔付超5300万元;大病保险覆盖近4亿人;为特殊群体提供风险保障,长期护理保险和老龄保险分别覆盖1500万名和6000万名老年人。中国人寿积极参与政府部门政策性保险保障项目,有效补充了政府部门对特定人群的常态化保障机制,助力政府部门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与此同时,为持续助力政府部门提升食品安全、医疗责任、校园安全等领域社会治理能力,2020年,中国人寿财险公司通过各类责任险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近26万亿元,支付赔款超28亿元。中国人寿养老险公司年金业务管理规模超万亿元,积极支持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将保险“嵌入”治理体系,旨在填补风险保障缺口,助力政府和企业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强化实体产业支撑。

注重预防  打造预防服务“昌乐模式”

建立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是社会治理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在重视安全责任保险“理赔”的同时,中国人寿财险公司通过大量走访、调研,并总结过往事故预防服务经验教训,最终明确了以生产中“人的不安全行为”为切入点,联合清华大学在山东省昌乐县开展“安责险+安全管理服务”试点项目,借力科技手段打造事故预防技术服务的“昌乐模式”。

昌乐县工业生产企业超3000家,从业人数超5万人。“昌乐模式”实施后,针对当地安全管理人员,由清华大学专业教授定期线下授课、线上布置作业,进而推动将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方法传输至当地企业的一线员工,实现“人人懂风险、人人管安全”。项目试点三期以来,当地报名参与企业达185家,培养了约300余名安全生产专员和近万名可以独立进行隐患排查的一线技术人员。

中国人寿在“昌乐模式”基础上,还升级打造中国人寿安全生产智能服务预防体系,涵盖事故预防服务、工业安全大数据技术和产业集成,为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提供方案。目前,该预防体系已推广至全国9个省市,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为全国13.36万家企业提供风险保障4373亿元。

依托大数据  探索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金华经验”

浙江金华市创新推出“选缴保费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激活市民参保意愿,实现更大范围的普惠。

中国人寿寿险金华分公司作为当地大病保险主承办方,依托多年商业健康保险承保大数据,考虑筹资与赔付的波动情况,提供自选健康保险定价模型,为金华市医保局建立了“选缴人数、占比、份数选择、健康程度”等影响“基金收支”的测算模型,为政府部门制定选缴率目标等提供参考。

“选缴保费法”在金华市大病保险基本保费的基础上,由参保人自愿选档缴费。缴费档次分为三档,对应不同的报销比例和范围。“选缴保费法”激发了金华城乡居民参保的积极性,参保率达到99.9%。通过政企合作,大病保障可以充分发挥功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