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 济宁服务业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

2021年03月17日19:18  来源:济宁新闻客户端

服务业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

——济宁市“十三五”服务业发展成就综述

“十三五”时期,济宁市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不断加大经济转型升级力度,实现了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逐渐向三次产业协同发展转变。服务业发展提速、占比提高、贡献增大、结构优化、集聚提升、企业壮大,取得了显著成就,推进了全市经济转型升级,成为全市经济稳定增长的新引擎、新动力、稳定器。

一、服务业企业市场主体地位不断增强,服务业规模持续扩大

2016—2020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总量持续增加,2020年达到2207.01亿元,比2015年增加628.6亿元,年均增长7.5%,高于GDP年均增速2个百分点。2018年服务业占比已超第二产业,“三、二、一”产业格局已经形成,服务业主导地位已经确立。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9.1%,比2015年提高7.7个百分点。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良性互动,不仅成为全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客观要求,也是加快形成全市经济发展新动能的现实选择。

二、服务业发展质量不断提升

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2016—2020年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7%、占GDP比重提高0.8个百分点,租赁商务、信息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其他服务业年均增长10.5%、占比提高3.8个百分点。积极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培育夜间文旅集聚区,“四馆一城”文化地标带动明显,尼山圣境、上九古村开发等文化产业项目拉动显著增强,研学旅游蓬勃发展,“十三五”期间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3.23亿人次,研学旅游接待量年均增长7.02%,建成“尼山书院”13处、乡村(社区)儒学讲堂3740处,2019年文化及相关产业、旅游及相关产业占GDP比重分别达3.74%、4.92%。

三、服务业投资逆势回升,发展后劲增强

“十三五”期间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7.9%,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55.7%、较2015年提升10.7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增速明显回升,为全市服务业提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后劲,也为推动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

四、消费品市场稳中有升

“十三五”期间,得益于居民收入的大幅增长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对经济拉动作用稳健。2020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27.3亿元、较2015年增长27.0%,五年累计完成10151亿元,年均增长4.9%。2020年批发零售业实现增加值652.52亿元,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29.6%,比2015年提升1.7个百分点。2020年住宿餐饮业实现增加值72.6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3%,比2015年下降1.3个百分点。

五、交通运输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2020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78.77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8.1%,比2015年下降2.6个百分点。“十三五”期间在大规模投资带动下,全市交通运输综合交通网络更趋完善,客货运量快速增长。国省干线公路通车里程由“十二五”末的1586公里增加至1758公里、增长11%,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439.1公里、比“十二五”末增加185公里。京台、日兰、济菏、济徐、枣菏、董梁“三纵三横”和7条普通国道、14条普通省道纵横交织的立体化交通网络全面建成。机场航线实现跨越式增长,由8条航线、13个航点增加到18条航线、21个航点,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分别较“十二五”时期增长171.74%、189.04%。

六、现代金融规模实力显著增强

2020年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38.51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5.3%,较“十二五” 末增加86.82亿元,占GDP比重提高1.52个百分点。金融组织体系不断丰富健全,市级银证保金融机构分别增加5家、7家、12家,总数达到27家、18家、68家。截至2020年底,全市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6568.1亿元、4783.02亿元,比“十二五”末分别新增2468.3亿元、2034.1亿元。其中,2019年贷款增幅居全省第1位,2020年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702.14亿元,增长17.21%、居全省第3位,增量增幅再创新高,增量存贷比达到109.56%、居全省第1位。全市上市公司、新三板及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企业由“十二五”末的8家、11家、21家分别新增5家、23家和431家。“十三五”时期,辖区内境内上市公司总市值由854.71亿元增长至1143.72亿元,增长33.81%,其中兖州煤业、太阳纸业市值超百亿元。

随着经济增长以及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对高品质教育、医疗、养老、家庭服务、文化娱乐等诸多方面的需求将持续增加,个性化、定制化、体验式、互动式服务将呈现大幅增长,这将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品质进一步提升。在生产性服务业方面,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要求科技研发、信息服务、现代物流、营销管理、商务咨询等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品质提升,提供更多的专业服务支持,这将倒逼这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展望“十四五”,全市服务业总体上升势头不会减,服务业发展快于GDP、快于制造业的格局不会改变,行业内部结构将更加现代化、高端化。服务业将承担起“十四五”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下步要突出围绕四个重点持续发力:

一是培育龙头企业,塑造服务品牌。加快培育服务业领军型龙头企业,突出品牌培育,提升服务业企业能级,积极培育与扶持本土优质企业做大做强;鼓励龙头企业探索建立大企业技术更新和孵化器技术创新互相依存、有机衔接的发展模式;积极支持龙头企业拓展市场空间,将服务网络延伸到南京市以外的区域。围绕软件和信息服务、金融和科技服务、现代物流和高端商务商贸、文旅健康等主导产业,引导集聚区企业增强品牌意识,健全品牌管理体系,创建一批高价值服务品牌,提升品牌认可度和品牌价值。

二是深挖内需潜力,促进消费转型升级。狠抓项目建设,聚焦济宁产业发展和转型需要,谋划储备一批引得进、铺的开、潜力足的优质产业项目;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稳定制造业投资,放宽民间资本市场准入门槛,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围绕公共卫生、交通水利、城乡基础设施等民生短板领域以及5G、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领域,加大项目建设力度。落实落细各项促消费政策措施,组织策划系列主题活动,积极营造良好消费环境;提升传统消费能级,探索发展“夜间经济”“电子商务”“会展经济”等新型消费业态,培育壮大汽车、医养健康、家政服务、文化娱乐服务等消费新热点,引导直播电商赋能商超、农贸市场等传统商贸业态,推动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立足济宁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整合县市区文旅资源,精心创建一批研学游产业示范基地、文旅融合精品项目、文化旅游特色小镇,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

三是发挥物流区位优势,现代物流业要由大变强。济宁市是京杭运河重要中转港,衔接京沪铁路,是全国南北货物商品流通集散地,现代物流发展有很大空间,要突出多式联运做大运河物流。要加快规划建设快递分拨中心项目、电商快递产业园区等项目,补齐农村电商物流短板,促进物流产业集聚发展。

四是把握群众高质量消费需求,新型生活性服务业要跨越发展。随着济宁市实施城镇化追赶战略和老龄化社会到来,传统居民服务业已被赋予新的内涵,市场庞大,但供需矛盾突出。借力国家、省促进养老健康及家庭服务业发展和民生发展的文件政策要求,在家庭服务业、养老服务业、文化休闲娱乐业等行业尽快培养新兴的市场力量,形成有影响力的企业集团,在行业供的突破。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