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提高中学生网络素养,应变“堵”为“疏”

2021年03月15日12:33  来源:济宁新闻客户端  作者:胡卫峰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旨在进一步加强指导中小学校学生手机管理工作,让学生在学校专心学习,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为对学生的手机管理成为了学校、家庭管理的一大难题,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一些青少年对手机严重依赖尤其在假期沉迷于网络游戏,不仅严重影响学生学习,还带来一系列健康问题,如视力下降,甚至还容易引发青少年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建设绿色网络空间,引导中小学生合理上网、文明上网已成为当务之急。通过一系列法规,为学生使用手机“立规”,为广大家长教育孩子“立威”,为学校加强手机管理“立据”,有利于保障广大青少年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身心健康成长。在时代的发展浪潮下,完全规避学生不玩手机已无可能。因此合理控制与加强引导,变“堵”为“疏”,是正确之举。

管教结合,思想引导

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禁止带入课堂,教师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这既解决了学生以用手机学习为由迷恋网络的倾向还有利于教师业务素养的提升。这就要求学校要完善校园内通讯类基础设施设备服务功能,如采取设立校内公共电话、建立班主任沟通热线等措施,解决住校生与家长通话谈心等精神需求。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培养学生高尚情操,给孩子提供合适的解压渠道。对于在校私带、玩弄手机的学生,要加强教育引导,而不是一味地打压、批评。坚持“管”与“教”结合,把手机使用管理当成对学生开展心灵教育的契机,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教育价值。教育方法要情理交融,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性。家长要积极与教师联系,在家庭和学校之间达成手机管理共识,建立坚定有力的教育共同体。

自我管理,习惯培养

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自控能力。家长可以和孩子协商建立家庭网络使用规则,约定每天的使用时长,帮助孩子培养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能力。尤其在假期里,很多家长将手机视为免费的“保姆”,放任孩子无节制地使用手机,给开学后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带来阻碍。因此家长要在孩子使用手机时间较长时及时提醒督促,要清楚掌握孩子的“数字运用轨迹”,引导孩子利用户外运动、家务劳动、社交活动等防止孩子对电子产品形成依赖。

家长也要以身作则,不做“低头族”。父母应为孩子示范正确的网络媒介使用行为,有节制地利用电子产品,使电子设备能够有效、合理地服务于学习、工作和生活。对于孩子的上网行为,父母要适时干预,建立与孩子平等讨论和分享的良好习惯,通过孩子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沟通方式去了解其网络使用的心理、情感诉求,从而进行教育引导。家长要将问题当作教育的契机,学会通过高质量的沟通解决问题,促进孩子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

重视网络素养,传播“正能量”。教师、家长在指导学生使用手机时,要教育引导学生提高对网络的辨别能力,提升学生的网络信息素养。我们要教会学生如何文明地使用手机,懂得网络社交礼仪。青少年使用网络的过程会对他们世界观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网络作为新的教育载体和教育环境,应该承担宣传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向功能。要着力于提高他们对网络科技利弊的思考力、对平台内容的辨识力、安全用网的自我保护力和文明理性的参与力。

社会联动,营造氛围

在提升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过程中,社会的力量不可忽视。社会相关行业应积极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承担起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网络空间和健康网络内容的社会责任。不断强化网络正能量引领,为未成年人提升网络素养提供风清气正、健康向上的网络氛围。不断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增强他们的网络辨别能力。相关部门要建立健全监管机制,有效降低未成年人过度使用互联网的危害;完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机制,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价值观、明确网络言行法律底线。

提高青少年网络素养要形成合力,要重视网络素养的家庭教育,强化教育系统的主阵地作用,提升社会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筑牢青少年健康成长“防火墙”。(作者:胡卫峰)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