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一线“1+1”蹲点采访|邹城大马厂村:由“黑”向“白”的转型振兴路

2020年12月27日20:41  来源:济宁新闻客户端  作者:刘长雨 王红艳 王玉鸿 张炀

济宁新闻网讯(记者 刘长雨 王红艳 通讯员 王玉鸿 张炀)邹城市太平镇大马厂村与煤矿相邻,过去一直“靠矿吃矿”,搞简单的加工运输。近年来,村里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将小蘑菇做成大产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转型振兴之路。

利马菌业是大马厂村的村集体企业。现在只需要八个小时,这里新鲜收获的金针菇就可以出现在上海、南京等城市的餐桌上。

如今,食用菌产业可为村集体带来上千万元收入,白色的金针菇铺就了大马厂村的振兴之路。然而在十几年前,村民们的致富希望还寄托在黑色的煤炭上。

大马厂村是原兖矿集团鲍店煤矿的驻地村,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村里借助地理优势,借助煤矿发展煤炭运销、砖瓦加工等企业。“靠矿吃矿”的日子过了几年。随着国家环保政策持续加严,村两委开始认真考虑如何实现转型可持续发展问题。

2010年,经过多地考察,村党支部书记王建章决定带领大家在食用菌产业上谋出路。可是,想法刚一提出,却是反对声一片。

坚定信心的王建章关停了砖瓦企业,建设60个大棚,动员党员带头种植金针菇。没想到,120多名村民忙活了一年,一包菌种只出了200克金针菇,比正常产量少了一半。

走出去,引进来。在邹城农业部门的帮助下,大马厂村先后引进日本先进的生产设备和菌种,建立了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利马菌业,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但一味照搬,难免会“水土不服”。

随后,利马菌业成立菌种研发中心,聘请日本育种专家常驻企业进行品种改良。如今已优化改良一百余批菌种,日采菇量提升到100多万吨,年销售收入6000多万元,带动3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多年在外打工的村民刘士香,回乡后经过学习培训,现在成了企业研发中心的骨干力量。

目前,大马厂村已发展有利马菌业、泰马菌业、天马运输等5家村办企业,累计为村集体增收过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4万元,今年还与周边20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开展结对帮扶,邹城市政府向泰马菌业注资600万元扶贫资金,企业每年按一定比例给予受帮扶村分红,每村每年保底收入2万元。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