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虹访谈 | 聂志泉:微山湖记忆 为时代画像

2020年12月07日16:27  来源:济宁新闻客户端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年轻的聂干事,用手中的相机,

拍摄上千张微山湖珍贵的历史照片,

这片浩瀚的大湖,为何让他一往情深?

十几年间,跑遍微山湖的大小渔村,

哪些画面,让他最为感动?

《微山湖记忆》,给一个时代画像,

对于那个特殊的年代,

有着怎样的历史价值?

“岁月记忆”聂志泉军旅摄影展示馆,

给今天的我们,

又有着怎样的时代意义和心灵启迪?

今天的《闫虹访谈》

走进《微山湖记忆》作者聂志泉

打开岁月记忆,

重温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

2020年12月4日,济宁档案馆,“岁月记忆”聂志泉军旅摄影展示馆正式开馆。馆内陈列了聂志泉同志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拍摄于微山湖的历史照片及部分实物资料,作者无偿捐赠给济宁市档案馆,作为微山湖一个时代的记忆,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聂志泉的摄影作品中,“飒爽英姿”系列作品是一大主题,也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英姿飒爽的女民兵,有的正在哨位潜伏,有的正在奋勇冲锋。一艘艘快船如离弦之箭,在烟波浩渺的微山湖,犹如一支志在胜利的“奇兵”。

微山湖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都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用手中的相机,拍摄湖区民兵备战、训练的风采,展现湖区群众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也是聂志泉创作这些照片的初衷。

湖区采风时,聂志泉每每被民兵刻苦训练、不怕困难的精神所感动。在拍摄女民兵抢滩登陆的场景时,一位脚被扎伤的女民兵,在负伤严重的情况下,仍然带伤冲锋坚持完成拍摄,让大家深受感动。

上世纪七十年代,湖区交通不便,聂志泉每一次去湖上拍摄,都要几经辗转,异常艰辛。

在生活艰苦、设备简陋的特殊时代,每一张胶片都弥足珍贵,聂志泉刻苦钻研,磨炼技艺,提高拍摄的成功率,最大限度发挥每一张胶片的功能。

凭着对湖区的热爱,对摄影事业的执着,聂志泉跑遍了湖区大大小小的渔村,拍摄了上千张照片,用十几年的时间,记录下了微山湖一个时代的缩影。《鱼水情深》系列作品,撷取的是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照片。一架海鸥牌120相机,被他用的得心应手。这些摄影作品,深受部队官兵,尤其是湖区群众的喜爱。

《时代足迹》系列作品,是对当年生活及环境的真实写照。划船的红领巾,戏水的渔家儿童,丰收的莲蓬,怀抱大鱼的女孩,夕阳西下收工归家的人们,都被善于发现的“聂干事”捕捉进镜头里。

这些记录微山湖的上千张照片,有着鲜明的时代感。可说起这批照片的命运,却非常具有戏剧性。它们,曾经一度封存在主人的文件柜里,尘封了整整三十多年。直到2016年,济宁广播电视台筹备建台30周年台庆时,这些珍贵的照片资料,才得以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

2017年,聂志泉从上千张照片中精选出106张照片,编辑出版了《微山湖记忆》一书,引起了很大反响。这既是微山湖的记忆,又是一个时代的记忆。

时节不居,岁月如流。这些照片中的主人公是谁?历经近半个世纪的人事变迁和风雨沧桑,照片中的主人公和他们的拍摄者,还会再度重逢吗?

40年前,就是这位济宁军分区的聂干事,20岁出头的年轻小伙,跋山涉水,不辞劳苦,拿着相机,跑遍了微山湖的每一个渔村。今天,已经满头华发的聂干事,给当年镜头里的主人公带来了摄影集和照片,近半个世纪的时空,重又在这一刻交汇,开启了尘封的往事和美好的记忆。

大家眼里的聂干事——聂志泉同志,虽已年过七旬,却始终想念、牵挂着湖区的群众。这次回到阔别多年的微山县留庄镇马口村,见到那些当年的朋友,聂干事心里洋溢着回家的亲切和温暖。

浩瀚的大湖、火热的年代、激情的岁月,激发了聂志泉的创作灵感。从上世纪 70 年代,聂志泉的摄影作品就登上了 《大众日报》、《山东画报》、《前卫报》、《山东民兵》等济南军区和山东省级媒体;以后又在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 报》、《解放军报》、《解放军画报》等国家级媒体崭露头角。在条件艰苦的特殊年代,这些珍贵的照片,成为宣传和展示微山湖的闪亮名片。

“岁月记忆”聂志泉军旅摄影展示馆,将成为人们了解微山湖历史和文化的一个窗口。微山湖记忆,是岁月酿造的琼浆,历久而弥香。岁月如歌亦如画,感谢岁月的福祉和馈赠,为我们展开了一幅美丽斑斓的画卷,温暖了岁月,芬芳了华年。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