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住别墅户户有企业 走近“中国大蒜第一村”的红火生活

2020年10月23日14:32  来源:齐鲁网

齐鲁网·闪电新闻10月18日讯 金乡县鱼山街道崔口村是金乡大蒜产业的发源地,上世纪80年代以来,村两委带头推广大蒜种植,村里大蒜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单一到多样的发展,现如今,村里家家住别墅,户户有企业,村民过上幸福红火的新生活,成为了闻名全国的“中国大蒜第一村”。

金秋时节,走进金乡崔口村,红墙在阳光的映衬下显得更加整齐,宽阔的柏油路代替人们印象中的乡间的小道,中午时分,在村口的一栋别墅里传来了饭菜的香味。“现在很幸福,住的房子又大,环境还很好,和城里比较起来还方便。”村民寻红芬笑着告诉记者,自己家的别墅燃气、暖气、水、电都有,屋外还有个院子,老年人喜欢种点菜、养养花都可以,比在城里住着还要舒服还要宽敞。

作为地道的崔口人,寻红芬说,家里占地200多平方的别墅,只花了15万就住了进来,这其中,村里还补贴了3万元。而像这样的别墅,崔口村已经完成了三期工程,家家户户都已经住了进去。而在改革开放初期,那时的崔口村却还是个人均分配不到一亩地的贫困村。“当初村里啥也没有,我们住在村东北角,就一间土墙屋。吃的那时候,到了冬天就是咸菜和豆子,哪像现在一样,炒这菜炒那菜的,那时候谁捞着吃熟菜了。”提起当年村里的情况,寻红芬的奶奶赵爱梅仍然忍不住“吐槽一番”。

80年代初,韩允其当选为崔口村党支部书记,为了改变村里落后的面貌,他和村两委商议,决定靠种植经济作物带领村民摆脱穷根。而稳产高产,国外需求量高的大蒜最终成为了他们的种植目标。“经济作物当时支部一班人考察了很多,以前金乡有个糖厂,需要大量制糖原料,所以一开始考虑种甜菜、甘蔗,但是甜菜属于阴凉作物,在咱这高温它不长,产量也不行,种甘蔗的话,糖厂用起来成本很高,也不合适。”韩允其告诉记者,荸荠、藕这些农作物村两委当时也考虑过,最后通过一番比较,才决定种植大蒜。“大蒜比较稳产高产,它适应性强,跟小麦管理一样,村民好上手,所以最终选择大蒜。”

大蒜种植之初,崔口村两委提出了“稳定粮食产量,扩种经济作物,发展特色农业”的口号,但真正开始种植时候,村民们心里却打起了鼓,犯起了嘀咕。“当时才开始发展经济作物的时候,村民们因为多年吃不饱、挨饿,一年光种粮食都不一定够吃的,他们怕挨饿,都有点观望的意思。因为大蒜,它不能当粮食吃,这是一种调料,所以村民们抵触情绪也很大。”韩允其说。

村民不愿意种,崔口村两委成员和村里的党员就当起了表率,带头种起了大蒜,通过自身的行动,化解村民对于种植大蒜的抵触心理。慢慢的,随着大蒜的丰收与销售价格的增长,村民们也逐渐意识到了种植大蒜的好处。“我那时候是刚入党的新党员,当时我把我责任田的六亩多地全部都种上蒜了,到了第二年的夏天收获的时候,一亩地能卖1000来块钱,这一亩蒜的收入抵三亩多麦子,接近四亩。到1985年,我们村里基本上种的全是蒜了。”村民赵方斌说起当初村里种植大蒜的情况依然记忆犹新。

看到种大蒜的收益远高于小麦后,村民们的种蒜积极性也都提高了,日子也逐渐红火了起来。渐渐的,周边乡镇也都跟随崔口村的脚步种起了大蒜,许多老百姓都将大蒜看成了发家致富的香饽饽。而随着大蒜种植面积不断增加,销售也越来越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崔口村两委通过去外地考察调研,决定放弃客商上门收购大蒜这种模式,主动出击,开辟大蒜外销新路子。

“我当年去湖南带客户去了两次,到他们那个市场以后,他们那里大蒜当时是卖4毛多钱每斤,咱这里当时是不超过2毛,我跟人家说我们这里的价格,人家都不信。”赵方斌告诉记者,当时自己问清客户的心里价位以后,在没收定金的情况下,就给客户拉来了15吨大蒜,那一次就打出了崔口村大蒜诚信的口碑。“那一次之后,那个客户就认定我们崔口村的大蒜了,专门来了我们村好几次,还给我们介绍了其他几个客户,村里其他出去拉客户的村民,也都是把诚信挂在嘴边,放在心里。”

凭借着良好的口碑和诚实的信誉,崔口村的大蒜逐渐打开了销路,远销海内外市场。进入90年代以来,面对着大蒜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大蒜市场行情起伏不定等问题,崔口村两委带领村民又及时调整了产业结构,做起了大蒜收购、冷藏和加工项目,逐步形成了种植—收购—冷藏—加工—出口一体化的发展链条。

“当时我们村在发展冷库的时候,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当时我们村的土地都没流转,于是我们就开始跟村民协调流转土地事项,一直我们都在村民和企业之间做工作,把土地流转出来,让我们村的大蒜产业更好的发展。”崔口村党支部书记韩勇告诉记者,有些村民刚开始开办企业时候不懂一些手续办理,村里面也是竭尽全力帮他们跑手续。“那时候看村里面都建冷库,我也想着建冷库赚钱,但是缺一部分资金,然后村里知道了,就拿出来一部分资金,还帮我跑手续,在半年时间建成了冷库,这两年冷库每年的纯利润在70万到80万,今年新蒜我又收了2000多吨,准备到春节的时候再卖,能卖个八九百万。”金乡森马进出口有限公司负责人韩金龙提起当初受到村里照顾的情况,仍然有些不好意思。

依靠着大蒜贸易,目前,崔口村村集体可以每年可得到五六百万元收益,拿着这笔钱,崔口村建起了全面的医疗保障和养老设施。现在的崔口村,家家住上了小别墅,村里的学龄儿童全部免费入学,老人年满60岁有免费养老院,真正实现了幼有所学、壮有所用,老有所养。“从我们村里建立了这个养老院后,我们过得可舒服了,六十岁往上的都能到这来住,很开心,说说笑笑拉拉呱,中午伙食也很好,都有肉,吃的不能再舒服了,天天不能再开心了。”年过八旬的村民刘校兰笑着告诉记者。

未来,为了壮大集体经济收入,崔口村还将继续围绕大蒜做文章,瞄准大蒜深加工产品,加大投资力度,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幸福指数再上新台阶。“下一步,我们崔口村在大蒜产业方面,将引进一些黑蒜、黑蒜粉、黑蒜啤酒等大蒜深加工项目,延伸我们村的大蒜产业链,同时我们村准备扩建几个鸡枞菌大棚,来壮大我们村的集体经济。在村民福利方面,我们村养老院,现在床位数是60多个,我们准备扩建到100多个,学校从小学扩建到初中,让我们村村民过上更幸福的生活。”崔口村村主任韩仰峰说道。

闪电新闻记者 贾鑫 郑雅馨  通讯员 王伟 济宁报道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