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名流浪者在济宁“落户安家”

2020年10月11日18:55  来源:济宁晚报  作者:苏茜茜

如何让流浪乞讨人员融入城市,济宁市一直在努力。

10日下午,济宁市第二批9名流浪乞讨人员,经过户籍信息登记后,成为济宁“新市民”。记者从市第一救助管理站了解到,新入籍人员均为站内滞留人员,在进行了指纹采集、拍照后,他们将领到身份证,落户在济宁市第一救助管理站。市第一救助管理站站长李兵表示,流浪寻亲的工作并未停止,救助站将和公安部门持续为他们寻亲,直至联系上其亲属,确认真实身份后再进行销户。截止目前,济宁市已为104名流浪乞讨人员在流入地“落户安家”。

10月10日下午,高新区三贾派出所里,一处白色底板前,身穿条纹上衣的人们排着队,在凳子上坐定。一旁的民警轻触鼠标,对焦坐者的上半身。面对镜头,凳子上的人眼神大多呆滞。这些语言表达有些迟缓的被拍照者,全部来自市第一救助管理站。在接受救助之前,他们依附于城市生活,或沿街乞讨,或在大街小巷游荡,居无定所。“一开始其实有15名流浪乞讨人员,但经排查比对后,我们为6名流浪乞讨人员找到了亲属。”据李兵介绍,在为这些流浪乞讨人员办理落户手续前,公安部门通过人像比对系统进行排查,尽最大可能为其找到亲属。其中6名流浪乞讨人员找到了亲属,但仍有9人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依然没有线索。“依据相关规定,长期滞留的流浪乞讨人员超过三个月未查明身份的,我们为他们进行落户。”李兵说,此次,救助站联合高新区三贾派出所为流浪人员办理身份证。落户后,这些长期滞留人员成为拥有济宁户籍的正式居民,享受国家各类社会救助保障政策。

这些年,济宁市第一救助管理站救助过许多流浪者乞讨人员,在李兵看来,救助流浪者并不是什么难题,关键是如何帮他们找到自己的家,让他们能回到家人身边团聚。“在流浪乞讨人员当中,有一些精神病人、智障人员还有一些职业乞讨者,面临最大的困难,就是这些人无法提供有效身份信息,无法准确的帮他们找到家。”李兵说。针对这些问题,早在2017年,市公安局与民政局进一步深化警民合作,持续推进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服务,提高大数据服务民生深度应用。根据民政部门实际需求,市公安局协调上级公安机关予以技术支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警务云对救助人员进行研判比对,逐一确认核实户籍身份信息,并及时反馈给民政部门。借助技术手段,越来越多的流浪者找到了亲人,最终回归家庭。为进一步保障站内滞留流浪乞讨人员的权益,2017年,市民政局和公安局集中为首批95名流浪者办理了落户,两部门还联合开展了“警民同心 让爱回家”寻亲救助活动,利用大数据服务民生,建立常态服务机制,让流浪者寻亲更加便捷高效!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