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治理”治出大变化 鱼台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新格局

2020年08月18日11:27  来源:济宁新闻客户端  作者:张超 缪学振 赵诗影

“前两年因为和邻居家里的地界有些矛盾,没少让村干部操心。村里实行‘微治理·微示范’后,我还差点儿上了‘黑名单’,现在经‘睦邻小组’协调,矛盾化解了。”鱼台县老砦镇晁庄村村民李振兴说。晁庄村党支部书记赵青珍介绍,村里结对党员和群众组成“睦邻小组”,全村划分为12个“睦邻小组”,制定《“睦邻小组”章程》后,村民不但没了邻里纠纷,参与村事的积极性也高了。

今年以来,鱼台县积极推行村党组织为“单元”的“微治理”,通过组建“微组织”、开展“微服务”、实行“微管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增强了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了农民自我管理和监督水平,为健全乡村治理探索出一条效果较好的路子。

清河镇乡村微治理示范区

“微组织”增强了村民凝聚力

鱼台县地处山东西南部,南四湖西岸,农业人口40多万。作为典型的农业县,辖区内乡村多是一无产业二无人才,村集体收入没有破万的村庄还大有在。乡镇政府、村委会对农民的服务管理没有抓手,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管用,社会治理难以有效开展。

罗屯镇刘庄村“微治理”紧扣产业和人居环境

据鱼台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成广介绍,全县392个行政村,村两委普遍只有4至5名干部,基层服务力量薄弱。为增强村民凝聚力,今年鱼台在全县挑选了11个示范村。11个村23个村民小组确定为“微组织”,有3名以上党员的村民小组就可以成立党支部,党支部书记由党员村民小组长兼任,推动党组织向下延伸,筑牢村民小组战斗堡垒。

据了解,为推动共治、联动,村民小组成立村民理事会,理事长由村民小组长兼任,并组建党员先锋队、巾帼服务队、睦邻小组等志愿组织,将群众信得过、有威望的农村党员、村民代表、种养大户等农村先进力量团结起来,形成共治合力。

“微管理”提升了村庄自治力

目前,鱼台县在原有县、镇、村三级便民服务网的基础上,把服务延伸至村民小组这一级,11个示范村的所有村民小组全部配备代办员,实现便民服务“全覆盖”,半年来累计为群众办理服务事项153余项。

李阁镇文集村党支部书记黄野说,全村按照“微管理”原则,将村民小组里每10到15户居民划分为一个网格,村民理事会成员兼任网格长,党员或村民代表兼任网格员,协助村民理事会开展社情民意调研、村务财务监督、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发扬邻里间相互照应、帮助的优良传统,力争做到以身边的事感动身边的人、教育身边的人。

网格员到村民家中收集民意

鱼台县还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定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等活动,引导村民讲文明树新风,发动村民环境卫生整治、村庄管理等活动,引导村民讲风格比奉献,并开展星级文明户、致富能手、“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村民争当先进。

“现在生活富足了,农民对于环境卫生的要求更高了。这两天巡逻时,就有一些村民提出建议,让村居卫生走进角角落落,让家门口也干干净净的,于是我就梳理了建议向村两委汇报,提上了日程。”李阁镇李楼村巾帼服务队队长李秋香说,作为村庄“微管理”的一份子,她的任务就是收集村情民意。

据了解,鱼台县实行“微管理”的关键是事前立规矩,组织村民商定村规民约,建立信用评价体系,对诚信缺失、屡教不改的村民,列入“黑名单”。

“微示范”构建了乡村治理新格局

走进罗屯镇刘庄村,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水泥路,一排排创意新颖的民俗体验店,一个个高标准建设的采摘棚……美不胜收的乡村景色俨然成为了一幅世外桃源的新画卷。半年多来,鱼台县的“微治理”工作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目前,我们在全县推行的11个示范村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特别是罗屯镇刘庄村依托赤松茸种植基地,打造集特色产业、乡村旅游于一体的‘党建+’乡村综合体,实现民富村强,真正发挥了示范辐射效应。”王成广说。

罗屯镇刘庄村赤松茸种植基地

为探索推进基层治理新模式,鱼台县立足县域实际,紧扣“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主线, 细化“微治理”具体举措,坚持分期推进的原则,每期每个镇街选定1个示范带动能力强的村,每个村选定1块区域作为“微”示范区,将乡村治理所涉及的美丽乡村建设、产业发展、医疗养老、乡风培树等工作的1项或几项作为内容载体。

目前,鱼台第一期11个示范村累计开展为民服务活动60多次,吸纳村民意见建议180条,有效激发了村民参与村庄治理的积极性,提升了乡村自治水平,典型示范作用逐步显现。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